在这本书之前,爱迪生的女儿马德琳曾经抱怨: 我至今没有看到一部令人满意的完整刻画父亲的传记。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他做过什么事, 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本书由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传记作家埃德蒙 莫里斯基于托马斯 爱迪生国家历史公园中保存的约500万页原始文件,历经长达7年的阅读研究创作而成。他还得到爱迪生被托管的家庭文件访问特权,包括爱迪生曾外孙所藏的家族档案,甚至还有多年来被尘封的爱迪生给第二位妻子的情书。这本书首次详细讲述了爱迪生84年的人生和成就,首次摒弃了认为爱迪生和尼古拉 特斯拉之间存在敌意的阴谋论,并提出了他们互相欣赏的依据。全书既描绘出爱迪生的经典形象,也展现了他较少为人所知的其他面孔。他不仅是专注、勤奋的天才发明家,也是宠爱妻子的丈夫、严厉的父亲、无情的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是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厘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和学术传统,总结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更好地制定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 胡思得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亲历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到最后一次核试验的全程,领导了核武器科研集体在禁核试后的转型,是国内核军备控制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本书紧密围绕胡思得院士个人成长与学术成
刘东生院士为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第四纪科学家、黄土科学家、环境科学家、科学探险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987年连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第11届和第12届副主席,1991年当选为INQUA第13届主席。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2007年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刘东生为我国第四纪科学于黄土科学事业奋斗了大半个世纪,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包括:确立了从粉尘的搬运、沉积过程到后生演化的一套完整的新风成理论;建立了第四纪古环境的 多旋回理论 ;他从事的对整个黄土剖面的系统研究,使之成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整的陆地沉积记录,建立了全球变化的国际对比标准;提出了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的研究方向,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合起来,
李敏华院士世杰的固体力学家,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1945年和1948年分别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路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任研究科学家1952~1954年在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研究教援1954年回到祖国;195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1956年转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力求研究所。她毕生从事塑性力学和应力分析研究,为中国塑性力学和扭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航空事业需求转入疲劳研究后,李敏华得出了应变协调在低周疲劳中起主要作用、超载可增加疲劳寿命以及超载滑移带发展有阻碍作用的结论。
魏寿昆院土是我回著名的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是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奠基人和中国金属学会创建人之一,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他在冶金热力学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进行过钢铁脱硫、钢液脱磷、活度理论、选择性氧化、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和治金热力学在我国特有矿产综合提取金属中的应用等研究,并多次获奖。魏寿昆在从事高等教学的80余年中,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冶金人才,取得了丰硕成果。 《魏寿昆传》以翔实的资料描绘了魏寿昆院士的世纪人生,全面介绍了北洋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发展史,特别是冶金理论、冶金物理化学的发展历程。魏寿昆院上以其勤勤恳尽,兢兢业业的百年人生,为中国治金乃至世界冷金领域增添了一座神奇宝藏,每一位从 钢铁摇篮 走出来的莘莘学子,都因受到他的栽培与教诲而受益终身。通过《魏寿
张道俊主编的《接触网运营检修与管理》结合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运营、检修中的实际情况,系统地阐述了接触网设备的组成、分类及标准,接触网平面设计布置、下部工程施工测量及安装、线索装设、标志技术标准及安装、开通冷滑实验及施工质量、运营管理规程、检测(修)记录、高速接触网动态检测原理及应用、牵引供电接触网故障应急预案等。 本书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可作为铁路职工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自学时参考。
李亚裕编著的《液体推进剂(精)》是一本综合性阐述液体推进剂的专业性图书。 《液体推进剂(精)》共分21章,包括基础部分、应用部分和展望部分。基础部分阐述了液体推进剂的定义和分类、发展历程和应用状况,以及技术指标和基本性能。应用部分详细介绍了红烟硝酸、四氧化二氮、绿色四氧化二氮、液氧、过氧化氢、烃类燃料、吸气式发动机燃料、酒精、液氢、无水肼、肼-70、单推-3、偏二甲肼、 、混胺-50、鱼推-3、硝酸异丙酯共17种液体推进剂以及氮气、氦气等增压气体。展望部分对液体推进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液体推进剂(精)》适合于液体推进剂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试验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液体火箭总体设计和地面设备设计人员以及航天系统各级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
王雷、韩文彬、朱书贞等编著的这本《双向拉伸塑料薄膜》作者在长期收集、整理双向拉伸塑料薄膜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汇集了典型双向拉伸塑料薄膜新工艺与实例资料。本书着重介绍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定义、基本原理、用途和使用范围与保存、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产品与市场特点、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性能特点与参数、典型单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典型平面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简单介绍了世界BOPP薄膜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高产量及高灵活性的双向拉伸技术进展,并且详细阐述了①双向拉伸塑料薄膜成型加工原理;②双向拉伸塑料薄膜生产方法及工艺设备;③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与质量控制;④平面双向拉伸塑料薄膜产品性能指标与生产技术条件;⑤聚丙烯双向拉伸薄膜料产品开发生产评价;⑥拉伸薄膜生产过程中的疵病分析及疑难排除;⑦双向拉伸塑
陆元九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控制技术及其在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用单自由度液浮陀螺组成的惯导平台和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参与了我国船舰惯性导航系统方案的制订和技术力量的培养。他提出了 元件为主,测试设备先行 的研制方针,还参加了多种卫星、运载火箭、导弹的立项、方案评审、故障分析等工作。 本书以文学化的手笔讲述了陆元九一生的坎坷经历: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继而远渡美国,在重重阻力中突围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的足迹诉说着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曲折艰辛;在经历了 文化大革命 的动荡时期后,他坚强而又坚定地回到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惯性技术研究事业中;今天,陆元九还不断地在为中国的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