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吴孟超传)》由方鸿辉所著,《肝胆 相照(吴孟超传)》是中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 采集工程”——吴孟超院士研究成果。这份研究报告 旨在以史实还原传主吴孟超的学术成长历程,即以本 次采集工作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适当借鉴其他旁证 或间接资料,力求准确、清晰地描述传主吴孟超的家 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以及对他日后的学术 风格、科学成就产生深刻影响的工作环境、学术交往 中关键人物、重大事件和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节点;也 力求能清晰地勾勒出吴孟超关于肝胆学科的学术思想 、学术观点和学术理念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 不少具有科学史上留脚印的重要事件,并以简练的语 言提炼并总结对其学术成长的特点及影响的重要因素 。
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以反映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书中着力勾画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记述了300余位著名医学专家。其中,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分册记述了35位专家学者,是研究我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文献。
萧龙友生于晚清,前半生走的是仕途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已42岁,故其中、晚年处于民国时代。耄耋之年赶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又生活了12年。他1928年正式悬壶行医于京城,那是一个对中医发展不利的时期,国民党政府歧视、压制中医,甚至欲取缔中医;另外西学东渐,西方医学强烈影响、冲击着中医学,那时在西化思潮汹涌的历史背景下,有些近代名人大家也否定中医、批判中医,“骂中医”甚至成了西化知识分子的日常活动之一。那个时代很多人对中医是不信任的。萧龙友就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与其同道坚持办学校培养中医人才,为民众疗疾,并取得了极好的疗效,让事实证明传统中医对人民健康起着重大作用。当然,他的思想永远是前瞻的,他同时也接受西医先进合理的医学内容,旨在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目的只有一个,即传播和弘
《药妆品》一书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全球知名美容皮肤学专家Zoe Diana Draelos主编。全书共分五篇,分别从药妆品的基础知识、活性成分、实践应用、理解误区和研究进展等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当今美容皮肤科学及药妆品领域内的前沿科技进展,提供了美容护肤实际应用中的诸多参考指南。
本书为一个心脏外科女医生的个人传记,是作者对自己从医近40年的人生回顾。书稿将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放在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成长、奋斗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爱,在心上一个心脏外科女医生自述》分8个部分,按时间顺序对作者的奋斗历程作了回顾,其中既有想做医生而不能的失意与苦闷,也有在政府机关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真切写照;既有时代背景激荡下的人生转折,也有在转折中的彷徨与思考;既有20世纪80年代在艰苦环境下的探索与奋斗,也有在国外学习与工作的新奇与紧张;既有对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艰辛与压力的真切坦露,也有对生命的敬畏与庄严承诺;既有对事业有成、独当一面的描述与自豪,也有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心得和感受。通过阅读《爱,在心上一个心脏外科女医生自述》,读者可从中窥见
本书由数十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中国名医撰写。作者以其毕生的从医历程和亲身感受,或状物写人,或写实记事,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成才创业史实和珍贵的从医经验。篇篇都有自己的故事,感情真挚,观点独到,表现出真切的生命体验、学识智慧和人文关怀,展示了一代名医大师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学术造诣、独特的人格魅力、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科学追求。 本书内容丰富生动,清新可读。是医学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领略中国医界大师风采,探求成功奥秘,励志奋发、启迪心灵,值得一读的书。
1.本书选录了浙江省内大部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和著名药学专家,部分专家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未能联系上,或因身体不佳暂时不能接受采访,后本书共收集整理了51位专家,余下的专家我们将在续集中加以整理编撰。 2.本书中专家遵照政府有关文件公布顺序排列,辅以姓氏笔画,本排序与学术地位和水平无关。稿件由老中医门人、本校学生和老师本人共同完成。所有内容经编辑部同志反复推敲和修改,后请专家本人审定,对已故专家则请其门人和家属审定。 3.本书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院和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写。 4.该书编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和杭州市卫生局中医处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全省中医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帮助。在此,我们全体编写组人员向
通过阅读叶依编著的《钟南山传》,读者能了解钟南山的人生之路,起伏跌宕,但他始终秉持 爱国为民 的理想信念。青年时期,他没有因为家庭成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灰心丧气,而是始终相信 党的事业总是奔腾向前、不可阻挡的 。20世纪80年代初,他没有留恋国外的优越条件,婉言谢绝导师的挽留,回国服务;90年代,他坚持 小医院做大事业 ,团结和带领大家一道,将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研究机构。2003年的抗击非典战斗中,他对国外一小撮势力 妖魔化 中国的行径愤慨不已,主动利用可能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向国外同行、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祖国的声誉,为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的疫情发挥了正面作用。
这是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史实性文献。其目的是为中国著名科技专家立传,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提供史实,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因此,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可形成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它的编纂方针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翔实可靠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文字,准确简练地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科技专家,力求文献性、学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统一。主要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史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 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系列之一,里面介绍
医学编是《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医学是古老的一门学科。 本书是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史实性文献。其目的是为中国著名科技专家立传,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提供史实,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因此,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可形成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它的编纂方针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翔实可靠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文字,准确简练地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科技专家,力求文献性、学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统一。主要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工作者、
本书回顾了16位中国代心理学家的生命历程及其学术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呕心沥血的研究精神,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我们希望将一个个中国现代心理学家的形象鲜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相信,读者阅读本书,能够与中国心理学大师进行亲密接触和直接对话,体验大师的心路历程,与大师的学术成长同行。
孔伯华先生是我国近代一位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乃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是一位温病大家,他的学术思想来源于温病学说,有自己独特的创见,并且把温病学说推广到杂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极高的疗效。本书系统介绍了孔伯华先生的生平传略、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全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医论部分介绍了主要学术思想,定会启发良多;医案部分搜集了珍贵的医案资料,足资临床借鉴。另外,系统介绍了传人情况。本书适合中医药研究及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王振义被誉为“白血病杀手”,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奖——凯特林奖,评委会称他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人”。王振义秉持“只有奋发读书,有了技术才能救国”的信念,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积极创新治疗思路,在白血病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不损伤正常细胞情况下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理论,并在国际上首创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 穿行于王振义为人、为师、为医、为学的无数故事里,令我们感叹的已不只是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感动于他作为长者的人格魅力,我们感动于他作为师者的言传身教,我们感动于他作为医者的妙手仁心,我们感动于他作为
......
《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收录了421位清代重要医林人物,对散在于各种文献中的清代医林人物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辑录和编排,形成一部内容详实的清代医林人物史料专集,供专业研究人员作为材料依据,以省翻检奔波之劳。 所收集的资料下限定为1949年,主要来源有:史书、地方志、类书、笔记、杂纂、墓志铭、目录书、藏书志和医学专业书籍中的序跋等。 所收录的人物以姓氏笔画排序,前有人物概述,后载各种资料。每条资料均注明出处。为避免遗漏,多人共有同条资料时采取互注、别裁的目录学方法进行编排。 《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广泛收集清代421位重要医学人物的生平史料,提供全面、系统、详实的原始史料,直接为中国医学史、医史人物研究提供文献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