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1859~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义宁镇桃里竹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之父,另一子陈衡恪为画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后一位传统诗人。 本书即为其年谱。谱前述义宁陈氏家世渊源,附世系表。本谱纪日期,例以农历,其后标注公历,以资参照。 本谱各年之下,详列谱主本年之行止交游;谱文之下,引述相关文献,既以明事迹所本,亦就迄今为止之文献资料中涉及谱主之记载有讹误或歧异者,以案语为辨正考异。凡征引文献,均注明出处,以便检核。
刘俊伟编著的这本《王鏊年谱!》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鏊的年谱。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世称震泽先生,苏州府吴县人。在科举上,王鏊是乡试解元、会试会元与殿试探花。在政治上,王鏊从成化十一年初授翰林院编修始,至正德四年致仕回乡止,在朝为官长达三十多年,历侍宪宗、孝宗、武宗三朝,在他仕途的后三年还曾入阁。因此其年谱对于了解明代中期的政治状况,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发展、官僚制度的运作、文官与宦官之间的相互制衡、文官集团内部的相互斗争等大有裨益。其中关于刘瑾的突然掌权、武宗的微服出巡以及王鏊与李东阳的交恶,年谱记载尤详。在文学上,王鏊在当时地位举足轻重。他的制义“更百世而莫出者”,影响了明清两代,直接促成了八股文的形成;他在朝及归乡期间,与吴地的文人组织了许多团体,
《刘震云年谱》是“中原作家群年谱丛书”中的一种。年谱尝试呈现谱主在家世、求学、参军、工作、婚姻、文学创作、文学活动、影视编剧、社会活动等不同领域的总体概况,按照1958—2022年份顺序依次排列,前边附以大事记的形式,主要包括 重大事件、重要文学会议、经典作家创作以及地方性文学史料,试图勾勒谱主在从事各种活动的具体背景,以期与年谱正文形成相互补充和阐释的互文关系,后面附以本年度刘震云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论文、著作、资料等,年谱文字精当、图片丰富,史料可靠,以飨读者。
宗璞,1928年生,祖籍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是中国当代 女作家,在小说、诗歌、散文、童话、翻译等方面颇有成就,曾就职于 外国文学研究所,先后担任《文艺报》 组组长、《世界文学》评论组组长以及《女作家》《小说选刊》《散文世界》编委,被列入 作家名人录。宗璞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作家,其作品曾获得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奖、全国 散文(集)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本年谱在蔡仲德所编《宗璞创作年表》(1996)基础上校正拾遗, 为详细、完整地呈现了宗璞的文学成长道路、文学创作过程以及文学活动轨迹。
张东荪(1886-1973),中国著名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秘书长。 张东荪一生“以哲学兴趣为主,而又不能忘情于政治”。1941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参与创建中国民主社会党。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宣扬走“中间道路”,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贡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民盟常委等职。1951年因卷入“美国特务案”,被撤消民盟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3年5月被开除出民盟,1973年死于秦城监狱。 本书以时间为序,对其生平及思想学术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
吴芳吉(1896 1932),字碧柳,别号白屋、白屋吴生,重庆江津人。民国初年*名诗人、儒者、教育家。早年肄业于清华学校,先后任教于中国公学、明德学校、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参与创办重庆大学,并任文预科主任。有《吴白屋先生遗书》《吴芳吉集》《吴芳吉全集》等*作行世。其才华灿烂夺目,与苏曼殊的俊逸才华前后辉映,代表作《婉容词》被誉为 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 的传世之作。 吴芳吉英年早逝,其人生经历和思想主张多不为人所知。王峰*的《吴芳吉年谱》综合吴芳吉的文章、书信、口记、诗歌,以详尽的史料和细密的考证展现了其一生的思想轨迹、诗歌创作、教育活动及日常生活,考辨了其与郭沫若、吴宓、柳诒徵、刘咸炘等民国学人的交游状况和思想互动,再现了民国初年一位杰出诗人、中国文化坚守者的人生轨迹与内心世界。
《王逊年谱》是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美术史教育奠基人王逊的一部传记。王逊历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任《美术》、《美术研究》编委。1957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个美术史系,为使美术史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参加了国徽设计、景泰蓝改造、建国瓷设计、故宫书画鉴定、敦煌艺术遗产整理等工作,所著《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艺术传统的经典论著。本书作者为其侄儿,在搜集原始文献和访谈基础上完成,保留了大量一手资料,对研究王逊生平和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張栻(1133~1180年),字敬夫,一字?J夫,號南軒,?W者?Q南軒先生。卒後三十?N年,追諡曰宣,後世因?Q張宣公。南宋?h州?d竹(今屬四川)人。爲南宋思想家,湖湘?W派集大成者,其事功政績炳於史册,世有公?o之望;道德文章照於汗青,人?Q百世之師。在宋代?v?W名臣中,他?c朱熹、吕祖?t?P?S?o密,世以朱、張、吕三子?K?Q,號爲“東南三?t”。但朱、吕各有年?V,張氏獨付?I如。直至清道光年?g寧?l王?_?k輯刊《南軒公年?V》,其後,民國永康胡宗楙《張宣公年?V》、日本高?x常信教授《張南軒年?V》先後問世。《BR》 今輯校成書,并輯?h有?P張栻的畫傳、傳記、祭文、著作提要序跋、?o念性書院?Y料,編爲附?h,以《張栻年?V》爲名刊布,以爲研究之助。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国家社会党(后改名 民主社会党 )的领袖。本书系国内部详细记述张君劢生平和思想发展史的编年体著作。全书采用资料性、学术性和传记性相统一的编撰原则,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大量使用档案资料和日记资料,并充分汲取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还原和再现张君劢丰富多彩、命运多舛的一生。许多史料是近年来从中国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新发现的,笔者经过研究考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澄清了过去一些出版物中关于张君劢生平研究的失实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