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文学之魂,是*凝练、*精微的文学样式,是真善美的 标本 。 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传统,当今各界专家重申:小学生课外阅读*应是 诗歌。为了编选供小学生诵读的童诗集,我们特聘著名儿童诗诗人、童诗教育专家王宜振先生担纲主编,组织了包括著名阅读推广专家、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诗教名师、特级教师等在内数十人的编选队伍,倾心推出《中国经典童诗诵读100首》和《外国经典童诗诵读100首》。其中,这册中国童诗选本收录了著名诗人艾青、叶圣陶、冰心、郭沫若、曾卓、臧克家、柯岩、任溶溶、金波、樊发稼、郭风、圣野、高洪波、张继楼、林焕彰、谢武彰、李少白、张秋生、王宜振、王立春、安武林、谭旭东、徐鲁、邱易东等近百人的作品,集中体现了选家眼光,体现了童诗的思想美、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语言美和哲理美。 这是一本适合师生
《遥远的向日葵地》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 遥远的向日葵地 的很新文字结集。 向曰葵地 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 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冀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接近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太好了/我比姐姐/多个姐姐--6岁的姜二嫚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7岁的姜二嫚如果有谁对我说/我爱你/这**不是原创/原创在妈妈那里--8岁的姜二嫚掉在餐桌上的食物能不能吃/要看有没有人看见--10岁的姜二嫚人生就像虾饼/有时你没钱/看见老板在那里卖/等你有钱了/他已经不卖了--11岁的姜二嫚 这是姜二嫚的个人诗集。在她所有的创作中,我们精选了141首诗,年龄跨度从6岁至11岁。 你可以通过这些美好的诗句,读到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以及她写给这个世界的真心话。
这是一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知识普及读本,以讲故事的口吻,介绍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涉及的名家有四五百位,经典作品近千篇。诗赋散文、小说戏曲,穿插大量掌故趣闻。读来轻松有味,引人入胜。不但孩子们读了受益,成人读者也可借此拾遗补阙,有所收获。
近年来,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充斥市场,其中昙花一现的为数不少。可这一套讲述中国文学经典的普及读物,在台湾地区竟热销了十几年。不止一所中学把她定为国文(即语文)搭配教材;一些高中生一入校就接到通知,要求购买此书,作为今后三年的参考书;有的学校干脆按此书布置假期作业,某日读某章、答某题,规定得十分详尽;网络上,能搜到针对此书编写的测试题,已发表到第十几回(篇) 专门就一套课外读物编写习题,还是不多见的。一些大学开设的文科课程也将此书列为或参考 此书在台湾再版数次,印刷无数。 这样一套书,课上要读,假期要看,作业以它为依据,考试以它为准绳 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引发学生反感吧?可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据台湾不少 高中 老师反映,接触此书后, 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 对文学大为
《俗世奇人2》是作家冯骥才继《俗世奇人》之后的又一部描写天津卫清末民初奇人异士的力作,它与《俗世奇人》一样,也收录了十八篇短篇小说。但之前的十八个故事,只是作者众多故事里的一小部分,为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市井生活,作者在百忙中挤时间写出了这部《俗世奇人贰》。小说里的人物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活灵活现,读完小说掩卷之后,你会看到活脱脱一群立在书上的天津卫奇人异士。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人物性格、生动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精练、有画面感的语言,准确地为读者勾勒出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 本书插图还是选用了《醒俗画报》的一些图画,它们虽然与小说故事不相干,但属于同一时代,能真切地反映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童画国学馆》丛书分为《古诗卷》、《古词卷》、《古曲卷》,分别以唐诗、宋词和元曲为主体,精选历代诗词曲作各一百首汇集而成。这样选编既便于孩子们初步地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变化,又可以引导他们接触、理解和感悟古代诗歌的成就,从而激发他们对优秀文化的向往、追求和传承。 本丛书是写给青少年的读物。为了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阅读和掌握古典诗歌,本丛书设置了作者、注释、鉴赏、今译等辅助性的栏目,并且书中所配插图盖源于国际少年艺术大展作品,这样以孩子们自己的画来装点内容,充分丰富了从书的内涵。这是一套国学丛书,是集文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