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专为3-6岁孩子设计的中国孩子的节气之书,把二十四节气做成适合孩子阅读的百科绘本,激发孩子对中国文化与二十四节气的兴趣,并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本书主要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民俗、科普,以及对各节气特色的深入介绍。时令、气候和物候,各类节气活动、科学实验、时令作物、动物习性,从谚语到游戏,简单好玩,让节气更靠近孩子的世界。并有大量手绘插图,对孩子的独立探索性、求知欲等多方面都有培养价值。并用各种有趣的节气小知识带给孩子大大的乐趣。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翻开这本书,小朋友们就会走进一个节日氛围浓厚的,风情盎然的游乐场。书中藏着奇妙的翻翻、拉拉、信袋、立体等多种新巧的互动形式,小朋友不但能够了解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十五的各种春节仪式。首先,翻开小小书,了解 年的由来的传说 ,明白为什么要过年。接福袋喽,福袋里装着写满祝福的春联、保家护院的门神,孩子可以自己动手把春联贴在门上啦!过年当然少不了美味大餐了,这叫年夜饭,一般大家都要吃饺子、年糕、春卷、汤圆等,其实这每一种食物都是有美好寓意的哦!请小朋友动手把这些美味都端上桌,大家就可以吃啦。还有换装小游戏,孩子可以打开衣柜,取出不同的上衣、裤子、帽子给娃娃穿上,感受穿新衣的喜悦。还有精美的立体动态红包、逼真的立体大红灯笼,翻开一页页,不停有惊喜。
《讲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是一套为儿童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原创科普图画书,由著名科普作家刘兴诗和国内知名插画团队段张取艺共同创作,共分《春》《夏》《秋》《冬》4册,每册6个节气,包括节气概说、动植物、传统习俗、诗词歌赋、节气故事等板块,通过古朴淡雅的中国风格图画和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二十四节气这项古老而伟大的中国发明的历史由来以及它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二十四节气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献给全世界的智慧结晶。本书用真实的图画描绘出孩子们不常见的中国传统街市、庭院和四季变迁的大地,展现出自然界的魅力和农业、农村的趣味;融合精彩的中国传统故事、习俗节日、时令谚语以及动植物候,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之美;囊括古诗词、节气歌、谚语、学堂乐歌等音视频,以及传统游戏、植物绘画等互动栏目,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这是清代传奇文学大师李渔,倾注心血为后辈子孙编写的一部认知万物蒙书,问世三百多年,代代传颂,被誉为 孩子的人文科普启蒙奇书 。 全书按韵分类,由浅入深,朗朗上口,宛如童谣。一两岁听得懂,三四岁能背诵,七八岁能运用。 孩子们通过《笠翁对韵》,就能快速认知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典故,同时感受汉语韵律之美,轻松奠定人文科学知识根基。 本书为《笠翁对韵》全本全注、全拼音全彩图珍藏版,译者霍俊明荣获滇池文学奖、扬子江诗学奖等奖项。
《山海经》被称为 史地之权舆,神话之渊府 ,成书年代和作者均不详。全文共有3万余字,分为18篇(包括《山经》5篇、《海经》9篇、《大荒经》4篇),其内容无所不包、无奇不有。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的山丘、水道、邦国等地理信息,还记载了上古人们的创造发明和实践活动,特殊的自然现象和宗教祭祀活动等,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书中描绘的奇幻人神、异兽、鱼鸟等形象,早已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创意源泉。另外,它还是中国神话传说的摇篮,夸父逐日、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等我们熟悉的神话故事都是从这里诞生的。
本书是作者给女儿小元讲解中国建筑的记录。作者跳出繁杂的建筑史和建筑典范,精简五例个案,从简单的一栋房子讲到一群房子的整体规划,由点到面,讲述中国建筑平和、亲切、温厚的风貌。书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介绍,敏锐深情的体悟,质朴的生活化语言,配合近百幅实景摄影照片,不仅能让孩子 秒懂 建筑知识难题,更能带孩子直观深入地捕捉砖石瓦砾中的美感和人文内涵。此外,书中还浅尝辄止地讨论了古建保护等难题,引导孩子走出象牙塔,思考 隐身 在山水人群中的现实问题。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洛神,又名宓妃,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据说是伏羲之女,因溺死于洛水,遂为洛水之神。 此赋讲述了曹植从京师返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虚构了自己与洛神邂逅和彼此思慕爱恋的故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缥缈迷离,作者抒发了无限悲伤怅惘之情。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青年画家叶露盈,有感于这个美丽的故事,遂用画笔重新演绎了这段传奇。叶露盈将中国传统画风,与现代的漫画技艺相结合,以现代绘画艺术尽情展现了中国传统故事的意境与气韵。此作品面世后大获成功,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插画奖金奖等诸多奖项,并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与顾恺之的传世之作《洛神赋图》同台展出,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书翻译家余治莹老师以忠于原著的基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名家王羲之的名篇。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 修禊 ,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诗集作序,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赋》中: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兰亭序》绘本以王羲之的生平为线索,主人公以 水 为化身的女性形象,讲述了一代书法名家王羲之从小习字,与好友在兰亭集会,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的故事。 青年绘本作家叶露盈,继绘本《洛神赋》之后,以水彩和颜彩纯手绘的画风全新演绎王羲之和《兰亭序》的故事,其构图大胆,充满想象,浪漫的笔触将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世界焕发出新意,画面唯美飘忽悠远,细节生动仿若仙境,兰亭雅集中的 流觞曲水 还原之景,别具古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国际甲骨文权威学者许进雄老师,在研究工作中,他提出了甲骨钻凿型态断代法,在甲骨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被誉为 甲骨学*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 。在本书中,许老师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考证,从商代甲骨文字出发,以图解演示说明各个文字的来由和演变,以大量图例佐证甲骨文的发现,从甲骨文说明当时的生活风俗、社会制度与祭祀卜辞等环境。全书以十三堂课的形式讲解甲骨文的发展和文字的创意解析,内含近千个甲骨文字,教会读者如何从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维,即使是非甲骨文学研究者的读者也能领略其中乐趣。另外特别撰写其与加拿大博士合作的过程,揭密甲骨烧灼后以裂纹来占卜的神祕性,其如何以现代科学来解释。
《观复猫演义》是以观复博物馆几位明星猫馆长为主人公的漫画故事书,目前已推出*季《咒言蜜语》,《锋言心语》为第二季。《演义》记录了观复博物馆内猫与猫、猫与主人、猫与客人、猫与文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以极为简洁却十分生动幽默的笔触,为读者讲述猫江湖中的恩恩怨怨、呈现出猫与文物时空交错的画面。《演义》中的故事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过往与当下之时,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逗人一笑、发人深省。 《锋言心语》在继承*季风格的基础上,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更加可爱饱满,语言更是笑料迭出,不失为一部佳作。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一书中通过对木营造中的 榫卯 木构件、木结构建筑流派、木结构建筑风格、木结构建筑的习俗等多方面,向孩子展示与我国人民息息相关的木之渊源。这些木结构现在还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的祖先智慧依旧熠熠生辉,孩子们在欣赏中国木结构建筑独特之处的同时,更体会到传统工匠们所表现出的集体智慧和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 ,进而熟知中国木结构建筑所呈现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敬畏感。 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从一根根细细的蚕丝到华美艳丽的丝绸,要经历复杂的手工织造过程。令人惊叹的丝绸文明背后,是中华民族生活、生产智慧和一代代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 2009年,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剪纸》用通俗易懂、简洁有趣的语言,向小读者们讲述了这项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 剪纸。《中国剪纸》介绍了剪纸的起源、剪纸风格流派的迥异、剪纸艺术家不同的人生履历和艺术创作。书中收录了大量各种风格剪纸图样,使孩子们在欣赏剪纸、体味它活泼多样的同时,感受剪纸特有的夸张和变形,从而拓宽孩子们的审美视野,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俗文化。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皮影戏》一书介绍了中国特有的戏剧形式 皮影戏。书用简洁而不失趣味的文笔向读者讲述 皮影是耍的 这一有趣的皮影特色,从皮影制作到艺术造型,从搭配曲目到各种流派,丰富多彩的皮影戏已经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长期都是我国人民的娱乐文化活动。光影相随中,朦胧的油灯勾勒让想象驰骋的世界,一旦走进皮影艺术,孩子们便会走入一个如真似幻的艺术世界。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绘本故事 包括《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两册,是一套关于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儿童绘本故事。全书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用具有中国风的图画讲述二十四节气这项古老发明的历史由来和习俗。本套丛书能够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知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底蕴。同时,本书中的故事,会配置语音,压缩成二维码,放在每个故事的旁边,让小朋友能扫码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