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发表70周年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为了纪念毛泽东这“三论”的发表,2007年8月22日至24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毛泽东思想研究分会即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山东省青州市联合举办了第十四次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探讨毛泽东的“三论”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本书是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共收入文章76篇,大致按主题归为四组,并以两篇研究综述和一篇会议闭幕词作结。限于篇幅,收入本论文集的文章大多作了删节和处理。
农官,顾名思义,是管理农事的官员。古代农业行政范围很广,涉及劝农、屯田、营田、仓储、田赋、农田、农户、水利、赈济等不同事务。凡职掌这些事务的官员,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称为农官或农政官。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古代政府对于农业的组织管理大都相当重视。设官置职管理农桑,并以其成绩优劣来考核政绩,是中国古代国家鼓励和推动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在中国历史上,农官制度始终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道与治道》同《历史哲学》成一经一纬之关系,以十章篇幅将《历史哲学》中未能系统化的思路疏通成严整的哲学体系,并予以进一步的提升,正如作者所说:“本书力振孔孟学脉,以见内圣外王教之规模,且承之而进一步,以解答中国文化中政道,事功与科学之问题。” 本书作为“新外王三书”之一,牟宗三先生深味时代剧变之痛感,综合参照东西方思想文化各自的秉性以及发展轨迹,讨论了儒家有德化的治道、道家的道化的治道以及法家的物化的治道,对中国现代化以及科学民主等亦予以持思,多处从思想深处默合其后知识界关注的诸多急切问题。
在本书中,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做了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的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做了系统的阐述。下卷主要包括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到近现代法西斯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流变。该书内容广泛,史料丰富,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自1937年问世后,就被西方许多国家列为政治学教科书或参考书,在我国今天的政治学研究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此次根据修订版译出的全新中文本,在学术规范等诸多方面较之旧译本均有提高。
基于一种对生态学、人类学、哲学和政治学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本书系统追溯了我们社会中相互冲突性的自由与支配遗产——从人类文化的最初显现到当代的全球性资本主义。作者认为,环境的、经济的和政治的衰败,始于人类等级制地组织其自身的那一时刻。换句话说,在等级制被废除和人类创建一种更明智、可持续和平等的社会结构之前,我们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将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