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美术教育模式,深受当时苏联的影响。在美术院校的教学中,重视基础造型的训练,重视解剖知识的学习,注重较长课时的素描训练,注重画面的深入刻画,培养了一批造型功底扎实的艺术家。同时,艺术家们运用现实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创作了一大批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和生活的艺术作品。 在这本画册中,选用了李天祥先生的两幅作品,这是他作为新中国首批赴前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时的素描作业,于六十代初期保存在美院附中,多年来,李天祥先生的这两幅作品在学校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本书的学生作品中,有在课堂里进行较深入刻画的素描作业,也有在课余时间里寥寥几笔的生活速写,还有在室外的色彩风景写生及绘画创作的草图和设计专业的作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所学校循序渐进的规范教学方式和高水准的教学
“晓东画室”之所以扬名,究其缘由,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有明晰折教学理念。所谓理念,所谓理念,说得通俗些就是有“想法”。“晓东画室”的“想法”就是艺术地教学,认为讲解艺术比仅仅传授所谓的技术重要得多。所以,画室的教学注重开放性、实验性和选择性。用刘晓东的话说,不能因为进了画室,就把学生整成了只会画几笔画的“傻子”。 其次,“晓东画室”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是“文图并茂法”。二是“以点带面法”。三是“量变质变法”。四是“两条腿走路法”。 明晰的教学理念,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就了“晓东画室”丰硕的教学成果。近三十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仅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两校的学生就达120多人。2002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各专业的考试中,竟有5个名出自“晓东画室”,这
该套丛书由中央美术学院的于萍老师根据美术高考的应试要求进行编写,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用范画作品,供考生临习,是一套全面而规范的考前训练范本。
《照片册(色彩静物)》注重素描造型训练,以独特的教学思路展现完善的色彩静物,展现色彩的魅力,是一本以色彩静物“单个体塑造”为临本的图书,汇集考试所需的静物种类达一百多种。图书内容丰富,分类精细,作品优良。对色彩静物的训练与学习,具有更好的借鉴性与应用性。本书由实践教学编委会编。
《实践教学美术高考系列丛书:色彩风景(3)》特色:色彩风景话题专访、风景与色调、秋天实景与色调对照、夏天实景与色调对照、冷暖色调对比、“春、夏、秋、冬”色调展示、色彩风景绘画讲析、色彩风景技法分析、“平涂”的用笔技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