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研究教程》(上、下),是 单墫解题研究丛书 的第4本新书。本书系统讲解数学竞赛的知识、方法和规律,并体现了单墫教授的解题思想。本书主要从数学竞赛、教练的培训,以及竞赛研究等角度,提供了丰富的竞赛素材和研究材料,并给出了翔实的分析指导。本书不仅适用于参加竞赛的学生,对竞赛教练、竞赛研究者,以及解题研究的老师,同样适用。
《奥数经典500例 计算》共有108个知识点及相关解题方法,按照"计算”自身的特点和逻辑关系由易到难进行编排。从"六九手指算”开始,到"对数与加减法”结束。每个知识点都是一把"神器”,帮助读者快速理解知识的由来,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每个"神器”的名称都很鲜明,采用诙谐的顺口溜总结知识要点,通过"神器溯源”,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每个"神器”都配有"例题精讲”和"针对性练习”栏目,希望读者通过对典例的学习和对应性练习,能把一颗颗精美的知识明珠串在一起,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书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及以上学生进行培优学习,也可作为数学竞赛者的专题培训教材。
《奥数经典500例 计算》共有108个知识点及相关解题方法,按照"计算”自身的特点和逻辑关系由易到难进行编排。从"六九手指算”开始,到"对数与加减法”结束。每个知识点都是一把"神器”,帮助读者快速理解知识的由来,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每个"神器”的名称都很鲜明,采用诙谐的顺口溜总结知识要点,通过"神器溯源”,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每个"神器”都配有"例题精讲”和"针对性练习”栏目,希望读者通过对典例的学习和对应性练习,能把一颗颗精美的知识明珠串在一起,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书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及以上学生进行培优学习,也可作为数学竞赛者的专题培训教材。
本书包含整除性理论,同余理论,不定方程,多项式,共4章内容。每章下面有A、B两部分,A部分下面有若干节,B部分下面有若干节。 A 强调基础,帮助学生从竞赛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中学数学内容的认识,掌握中学数学以外的竞赛内容; B 强调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奥林匹克数学的一些较难的内容和技巧。每节先介绍概念、定义、定理和方法,然后讲解经典例题,随后附上习题,习题也分A组和B组。A组习题是本节内容的练习,难度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的难度,可以作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及高校强基考试的练习;B组试题是与本节内容有关但是有一定难度及比较综合的题目,可以作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试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的练习。
本书包含集合、函数、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复数共6章内容。每章下面有A、B两部分,A部分下面有若干节,B部分下面有若干节。 A 强调基础,帮助学生从竞赛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中学数学内容的认识,掌握中学数学以外的竞赛内容; B 强调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奥林匹克数学的一些较难的内容和技巧。每节先介绍概念、定义、定理和方法,然后讲解经典例题,随后附上习题,习题也分A组和B组。A组习题是本节内容的练习,难度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的难度,可以作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及高校强基考试的练习;B组试题是与本节内容有关但是有一定难度及比较综合的题目,可以作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试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的练习。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IMO ),自1959年至今已走过了60多个年头。中国自1985年首次参加IMO以来,中国队选手表现优异,共获得174枚金牌,团体总分23次排名(截至2022年第63届IMO)。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家、教练和选手的不懈努力,而其中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应该得到梳理和总结。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团队对历届IMO试题进行了整理与研究,按照IMO试题涉及的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数论、组合四卷,列入 IMO研究丛书 。每卷图书首先从参赛队、选手、奖项、试题等方面阐述IMO的起源与发展,并梳理IMO试题的特点与趋势,然后按章详细阐述。每章介绍了相关基础知识与方法,并附有一些典型的例子,再对本章IMO试题按照涉及的知识、方法、特点进行分类,以时间顺序排列,并对部分试题提供了多种好的解法,对试题难度进行统计分析,对中国队的得分情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为《走向IMO 数学奥林匹克丛书》中的一种。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 分为一试和加试两部分,其中一试命题范围不超出课标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但在方法上有所提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加试的命题范围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接轨,在知识方面有所扩展,适当增加一些竞赛教学大纲的内容。本书收集了近2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试题,书中对每一道题都提供详细解析,对其中部分题还会收集多解。
孩子在小学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在低年级时得心应手,而到了高年级遇到复杂一些的题型后却无所适从。本套书旨在解决这类问题。针对低年级学生,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思维,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针对高年级学生,传授他们利用图形化思维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本套书分为入门篇、提高篇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上下两册。入门篇针对6~9岁的孩子,提高篇针对9~12岁的孩子。在题目设计方面,本套书选取了奥数学习中常出现的经典问题(70多类问题,150多道典型题型),如鸡兔同笼、盈亏问题、行程问题、牛吃草问题等。这些题目也经常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以大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对本套书的学习,孩子既能建立数形结合思维,又能把小学数学常见的难题学透。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避免孩子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
《小学奥数解题笔记(几何模块)》是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有趣、好玩、易学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书,重点突破图形几何题。本书由一线经验教师编写,精选小学奥数核心题型、典型题型,舍弃简单题、偏题、怪题,用笔记的形式巧妙地将例题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呈现出来,让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图形几何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数与形的思维能力。每讲分为趣味引入、精选例题、挑战一下、知识总结、巩固练习五个部分,配套的视频讲解让知识的呈现更生动。适合小学中高段使用。
孩子在小学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在低年级时得心应手,而到了高年级遇到复杂一些的题型后却无所适从。本套书旨在解决这类问题。针对低年级学生,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思维,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针对高年级学生,传投他们利用图形化思维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本套书分为入门篇、提高篇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上下两册。入门篇针对6~9岁的孩子,提高篇针对9~12岁的孩子。在题目设计方面,本套书选取了奧数学习中常出现的经典问题(70多类问题,150多道典型题型),如鸡兔同笼、盈亏问题、行程问题、牛吃草问题等。这些题目也经常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以大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对本套书的学习,孩子既能建立数形结合思维,又能把小学数学常见的难题学透。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避免孩子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
《IMO中国国家队选拔考》为《走向IMO 数学奥林匹克丛书》中的一种。近几年IMO中国国家队选拔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分为四次测试,主要是对进入国家集训队的选手做进一步选拔。国家选拔考第一阶段经过两次测试,选出十几名同学进入第二阶段继续选拔,最终通过第二阶段的两次测试确定六名国家队队员,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每套测试题有六道大题,每天考三道,考试时间为四个半小时,分两天完成,本书收集了近20年中国国家队选拔考的试题,书中对每一道题都提供详细解析,对其中部分题还会收集多解。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分上、下两篇,上篇共20章,以专题为基点细说解题方法;下篇共9章,以方法为主线拓宽思维空间。本书上篇分专题对各类问题进行归类整理,详细介绍题型特征,深入分析解题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了解小学数学各类问题,进一步感悟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下篇则讲授简单适用的解题技巧,例如整体分析、以简驭繁、以实代虚、倒着推算、推向特别、枚举筛选等。帮助小学生理解、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是本书追求的目标。本书遵循数学思维的特点及规律,按照数学建模、问题转化、数形结合、等量变换、构造方程等思想方法,对例题作深入探究,一题多解并提供详细解答,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每章在讲解之后都配有比较充足的练习,例题讲解与练习题无缝衔接,为小学生巩固提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书中还编写了一些“数
本书从2009到2021年全国各地预赛及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试题中精选习题(不涉及二试),囊括了强基、自招、AIME并进行分类汇编, 所选的每一道题均标明出处然后按星级划分,难易程度清晰明了,每道题均提供了详细的解答以便于使用,另外作者对其中有些问题进行了适当改编。 本书面向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及强基计划,并对高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架起了联赛与高考的桥梁。 目录基本上按教材顺序编排,教材上所涉及到的知识本书中均有涵盖,非常详细。
《走向IMO: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锦》从2003年问世以来已走过了20个年头,我们将此书中的各大赛试题进行分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系列《走向IMO 数学奥林匹克丛书》。《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为《走向IMO 数学奥林匹克丛书》中的一种。 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 ,分九、十和十一共三个年级段,每个年级段8道题,举行两天考试,每天5个小时考四道题。本书收集了近20年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的试题,书中对每一道题都提供详细解析,对其中部分题还会收集多解。
本书是作者2016~2019年间,在质心教育的生物竞赛课程研发与题库建设过程中的试题收集与汇总之作。根据全国生物学联赛考核的内容,分为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生理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以及生物实验等14章。每章的习题数目从数十至数百不等,均配有详细的解析,个别较难知识点还附上了原始文献的出处。本书适合参加高中生物学联赛的考生学习,也可供生物学竞赛教练、高中生物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