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学习 发展 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选编》一书由*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专家对本书的理念、内容、体例等进行了指导和把关。人民教育出版社学前教育编辑室负责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从游戏的材料、种类、玩法、特点出发,本书将32个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分为了沙水的乐园、积木的世界、别样的构建、奇妙的探索、扮演的快乐五部分。这个划分是相对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游戏分类,它有助于展现入选游戏案例既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通性的特点;也有助于读者的检索和学习。 本书每个游戏活动案例都配了照片,生动、真实地记录了游戏过程中的精彩时刻;有些案例还配有精彩视频,既有片段性的,也有比较完整的,它们都生动地再现了游戏发生、发展的真实情景。教师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
如果说 倾听儿童 是当下具有时代性的儿童观之一,那么马赛克方法就是这种儿童观从理念走向现实的 彩虹桥 。 马赛克方法是缘起于欧洲的一种儿童研究方法,它将儿童视为他们自身生活的专家、熟练的交流者、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从儿童交流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观察、儿童拍照、图书制作、幼儿园之旅、魔毯、角色扮演、访谈等多种方式来聆听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以更全面地描绘儿童及其生活世界的完整图景,并将其作为优化儿童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出发点。 作为由马赛克方法创立者亲自撰写之经典著作的全新版本,本书不仅精炼地阐述了马赛克方法的理论框架,还详细介绍了作者本人及其他多国研究者运用马赛克方法开展的研究实例,为读者深入理解马赛克方法,进而把它运用于实践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 本书既适合高校
幼儿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教师度过的,师幼互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怎样实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与幼儿建立回应性的师幼关系,进而深化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呢? 本书作为全美幼教协会长销不衰的读物,提倡把 日常互动 变为 有力的互动 ,并阐述了有力的互动的3大步骤和17种策略: 1、排除杂念,实现 到场 。 2、关注当下,了解和倾听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指导, 与幼儿建立联系 。 3、鼓励思考,积极回应,支持对话,适时提问,将新旧经验联系起来, 拓展幼儿的学习 。 本书第1版一经出版,就受到国内幼儿教师、教研员和高校学者的广泛好评,多次成为读书会的分享书籍。本书第二版不仅案例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而且全彩印刷加上 花草园 提供的精美插图,带我们重返活生生的教育现场,感悟有力的师幼互动的强大力量!
一直以来,数学不仅是儿童学习中的难点,更是幼小衔接中教师和家长格外关注的领域。本书提倡将儿童的数学学习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习得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轻松过渡。 阅读本书,幼儿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儿童的数学发展特点,还可以掌握以下促进儿童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发现并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学习机会 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创设有益的数学环境 在娃娃家、积木、拼图等游戏中评价儿童的数学能力 基于评价,拓展并深化儿童的数学学习
观察与评价儿童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能力,也是幼儿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全面观察、科学真实地评价儿童,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当前兴趣和发展需求,才能寻找到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下一步,并做出适宜的回应。 本书结合一线教师的具体观察案例,详细回答了以下四个问题: 1、为什么观察?即观察的价值、注意事项和道德规范问题。 2、如何观察?即观察的多元方法,以及观察报告的撰写和儿童成长档案袋的整理。 3、观察什么?即如何观察与分析儿童的行为及认知、动作、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 4、如何应用观察?即如何把观察信息应用于教学和一日生活,促进儿童发展,做反思型教师。 本书既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材,又可以作为指导幼儿教师观察和评价儿童的工具书。
课堂评估评分系统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CLASS)是国际上广受认可的师幼互动质量评价工具。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我国幼儿教育从业者日益认识到师幼互动的重要性,CLASS也由此进入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园所对它进行了探索。 《幼儿园师幼互动观察与评价:如何使用CLASS与儿童有效互动》作者胡碧颖教授在CLASS研发团队的支持下,历经八年的追踪研究,对CLASS的中国本土化应用进行了系统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书。本书不仅用生活化的语言展示了CLASS的十个维度和若干指标以及评估目的、理论基础等内容,便于读者一窥CLASS的 全貌 ,而且结合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练习展示了CLASS的具体应用方法,帮助读者轻松理解并掌握师幼互动的观察与评价策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阅读本书,相信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大中
为什么自己煞费苦心想出的策略对幼儿无效? 为什么精心投放的材料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 为什么反复强调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后,家长依然不遵守? 在师幼互动、创设班级环境、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 有效管理班级,需要教师时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回应方式,洞察种种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对幼儿抱有适宜的期待,创设能引发幼儿积极行为的班级环境,制订个别化方案以满足家长和幼儿的需求。本书通过大量实践案例,阐述了以上观点和具体落实的策略。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就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本书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呈现了幼儿园典型的7大主题内容和41种科学探究性游戏,并且每种探究性游戏都包含活动建议、观察指导要点、拓展与替代、家庭延伸活动、相关经验、核心科学概念、探究过程与方法、教师困惑与对策以及知识小百科等9个部分。此外,本书还配有23个小视频和上百张彩色照片,生动地再现了幼儿是如何在大自然和实际生活中进行探索和学习的。 阅读本书,幼儿教师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游戏活动资源,更可以从中提升自己和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入园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不高,幼儿答非所问怎么办? 在某些季节,幼儿容易出现传染病或常见疾病,教师该如何应对? 幼儿爱告状或打小报告,怎么办? 在户外游戏中,容易出现幼儿受伤、争执等情况,教师该如何应对? 遇到问题时同事推卸责任,怎么办? 家长更倾向于相信幼儿所说的话,而不相信老师的话,怎么办? * 国培计划 专家、山东省特级教师杜长娥,结合自己36年的学前教育工作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征集并精选了90个幼儿园教师亟待解决的工作难题,并约请经验丰富的一线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共同探讨这些难题的解决之道。 作者从 典型案例 案例分析 应对策略 三个方面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对每个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探究难题产生的多重原因,结合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与文件,提出
作为成人,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年幼儿童的所思、所想和所感,然而只有停下来真正倾听儿童,我们才能透过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洞察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进而付诸行动让儿童的幼儿园日常生活参与权和决策权变为现实。 《倾听儿童:支持幼儿成为自己生活的决策者》第1部分阐述了什么是倾听儿童、为什么倾听儿童以及不倾听儿童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二部分围绕如何在以下方面倾听儿童并以适宜其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方式促进他们参与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切实可行的策略!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兴起分享课程故事的热潮。那么,什么是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就是原封不动地回放自己做过的课程活动吗?一个好的课程故事是怎样的?它的特质何在?为何撰写和讲述课程故事?如何避免课程故事流于形式、反思浅显?如何充分发挥课程故事的价值? 本书包括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 理论篇详细阐述了幼儿园课程故事叙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撰写要点、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以及编码解读方法等。它让我们明白,一个好的幼儿园课程故事应该 写什么、如何写,读什么、怎么读 ! 实践篇精心挑选了12个课程故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和28个视频真实还原了鲜活的课程现场,再现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实过程和教师的有效支持。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程故事不仅是对课程的叙事,对已经实施课程的反思,更是
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终身能力的重要时期。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经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可以为幼儿成长打下基础。 本书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从幼儿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园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及环境的要义。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部分 指导教学的基础知识 主要讨论了幼儿如何学习、教室环境创设、一日常规流程及幼儿家庭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学习、课程与评估 着重讨论了如何通过积极体验支持幼儿学习、课程设计及评估幼儿的学习。 第三部分 支持儿童学习的策略 深入探讨了培养幼儿的读写能力、支持幼儿获得高质量学习经验的教学策略及其他重要教育要素。 本书兼具理论与实践智慧,提供了一系列的实践案例,为教师的行动、教室布置、材料投放及活动组织等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进而了解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近发展区,这既是幼儿教育和课程生发的起点,也是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本书不仅介绍了观察与记录幼儿行为的重要性和方法,还结合丰富的案例和详细的观察要点全面阐述了如何观察与记录幼儿的常规活动、材料使用情况、同伴互动、师幼互动、戏剧表演游戏、思维活动及语言发展等,可谓是一本观察与记录幼儿行为的操作性指南。 本书跨越60多年,历经6版,国外累积销量达几十万册。本书上一版中文版累积重印十余次,网上读者好评达上万条。相较于上一版,本书在保留其精彩内容的基础上,汲取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幼儿是如何思考与学习的,他们的家庭、文化和环境如何塑造他们,以及如何聚焦于观察幼儿的一些令人不安的行为。 无论是幼儿教师、幼儿家长,还是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
本书系专门为幼儿教师、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教育教研员而写。它对于幼儿教师有效培养幼儿的常规行为习惯,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书中既简要地阐述了幼儿常规教育理论,又详细地介绍了操作性强的幼儿常规教育方法与技术,还针对幼儿常见的常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对幼儿园各种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作者对一百多个典型的幼儿常规教育案例进行了分析与点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幼儿常规教育;此外,作者还致力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带给读者一种十分快乐的阅读感受。
读懂 儿童的游戏,聚焦探究的问题,生成有质量的课程 读懂 儿童既是生成性课程的起点,又关乎课程方案的适宜性。在更关注儿童学习质量的今天,观察游戏中儿童的兴趣,从中发现儿童探究行为所蕴含的大概念,并准备适宜的环境、材料及启发性提问去拓展儿童的思维,以支持儿童下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要让这样的学习真实发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工具! 本书作者创造性地提出生成性课程发展模型,即 观察记录 解释思维 制订课程行动计划 设计和实施探究激发方案 反思性评价 的探究循环,并为课程发展的每一步都设计了相应的工具,指导教师在探究儿童想法的过程中,生成贴近儿童真实问题与思维的课程,指引儿童的深度学习! 本书还提供了鲜活的生成性课程案例和生动的教育现场照片,手把手地教
亲近自然,既是儿童的需求,也是儿童的权利!对儿童来说,大自然是他们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世界。本书结合40个实践活动,阐述了如何在户外游戏、探索、实验以及语言、读写和艺术活动中连接幼儿与自然,深化幼儿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专注力、数学思维、读写能力、亲自然的态度与行为等。 阅读本书,你将具体了解: 如何促进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如何引导幼儿探索幼儿园和社区的自然元素? 如何把户外活动和动植物带到室内? 如何和幼儿一起进行园艺活动? 如何在语言、读写、数学等活动中探索大自然的声音和颜色等?
儿童立场 已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从业者的共识,那么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地,做坚持这一立场的有效教师呢? 本书首先从脑科学知识出发论述了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倡导儿童立场,然后围绕儿童学习的观察、评价与计划探讨了以下内容: 儿童如何学习,应该学习什么? 如何通过观察、对话、环境创设与制订计划来了解儿童,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 如何平衡成人主导的活动、成人发起的活动与儿童发起的活动,以优化师幼互动? 如何有效利用学习前评价与学习后评价,以指导计划制订和促进反思? 如何在游戏中支持儿童?
回想一下,小时候你是否曾满怀期待地冲出教室,在户外玩得大汗淋漓?再想一想现如今在幼儿园教室中静坐等待教师 发号施令 或忙于各种学习的儿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户外游戏之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到底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本书不仅阐述了当前儿童户外游戏的现状,以及户外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巨大价值,还理论结合案例探讨了以下内容: 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幼教先驱是如何看待户外游戏的? 如何从儿童视角出发创设开放、自然且富有挑战性的户外游戏环境? 如何规划多样化的户外游戏场地和提供具有多种可能性的游戏材料? 如何正确认识户外游戏中的安全与冒险,使其有益于儿童的学习? 国外自然幼儿园和森林学校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 如何观察、支持和拓展儿童的户外自由游戏? 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既适合一
在熟悉的课堂环境中完成的真实性评价是幼儿教育项目中教与学的核心。 本书重点强调真情境、真内容(关键领域)、真过程中的真评价。 在本书各章的章首都增加了 译者导读 部分,译者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梳理了整章的核心内容和框架结构,为读者学习和理解各章内容提供了思维导图的精彩范例。 作者对 为何评价 评价什么 何时评价 收集和记录信息 汇编并总结信息 解释信息 使用信息 等评价流程和环节的详细阐述,能够全面且细致地指导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工作。 附录部分列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的 发展连续体 和 红旗项 能够促使幼儿教师明晰评价指标,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价幼儿。 本书是在欧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前教育经典教材,极具理论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性。它将有效地帮助我国广大幼儿教师监测幼儿的发
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沟通技能。这本书紧跟时代要求,解析了幼儿教师在与幼儿、家长、同事、家人等沟通时遭遇的54种难题。每个难题都包括引言、案例再现、案例分析、破解策略、举一反三等部分,不仅真实地还原了沟通事件的原貌,而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幼儿教授借助典型案例深度学习。总之,这本书能够让幼儿教师在面对不同群体、遇到不同的沟通难题时游刃有余,在遇到 疑难杂症 时,不再束手无策;让幼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之道,*终成长为一个擅于沟通的专业者、一个会说话的智慧者。
为什么孩子们热衷于把积木一遍遍搭好又推倒? 为什么他们总是把收纳好的玩具倒出来? 为什么他们总喜欢钻到箱子或者容器里?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儿童的这些重复性行为不断上演,让教师头疼不已。 儿童的这些重复性行为即图式行为,图式是儿童发展水平与经验的表现,是让儿童的学习可见的重要 窗口 。本书不仅带领我们了解儿童为什么会有图式行为,图式行为在促进儿童的认知、运动、社会交往、数学、艺术探索、假想游戏方面的作用,还重点阐述了如何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促进儿童自主游戏中的图式探索。 阅读本书,你将会了解: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儿童有哪些典型的图式行为? 怎样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观察和评价儿童的图式游戏? 如何从游戏中读懂儿童的思维,发现儿童的学习? 如何为儿童的图式探索创设适宜的环境? 本书全
本书依据《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围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大方面,精选了65个优秀活动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精心评析,指明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生活途径,为想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提升社会教育活动实操能力的教师们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爬上爬下?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在房间里转圈奔跑? 为什么孩子总是把东西装起来,再把它们倒出来?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把东西扔出去,再让成人捡回来?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把玩具排成一排,或将大件的玩具拆开? 在照料婴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婴幼儿的这些重复性游戏行为看似无聊,实际上展现了他们正在发展的图式,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水平。本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婴幼儿*常出现的八种游戏图式,运用大量案例告诉教师和家长如何观察游戏图式,进而提供资源、活动以促进婴幼儿的思维和发展。 只有认识、理解、认可婴幼儿的游戏图式,才能与他们的思维同步,才能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支持儿童,而不是干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