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倾听儿童 是当下具有时代性的儿童观之一,那么马赛克方法就是这种儿童观从理念走向现实的 彩虹桥 。 马赛克方法是缘起于欧洲的一种儿童研究方法,它将儿童视为他们自身生活的专家、熟练的交流者、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从儿童交流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观察、儿童拍照、图书制作、幼儿园之旅、魔毯、角色扮演、访谈等多种方式来聆听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以更全面地描绘儿童及其生活世界的完整图景,并将其作为优化儿童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出发点。 作为由马赛克方法创立者亲自撰写之经典著作的全新版本,本书不仅精炼地阐述了马赛克方法的理论框架,还详细介绍了作者本人及其他多国研究者运用马赛克方法开展的研究实例,为读者深入理解马赛克方法,进而把它运用于实践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 本书既适合高校
为什么自己煞费苦心想出的策略对幼儿无效? 为什么精心投放的材料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 为什么反复强调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后,家长依然不遵守? 在师幼互动、创设班级环境、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 有效管理班级,需要教师时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回应方式,洞察种种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对幼儿抱有适宜的期待,创设能引发幼儿积极行为的班级环境,制订个别化方案以满足家长和幼儿的需求。本书通过大量实践案例,阐述了以上观点和具体落实的策略。
作为成人,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年幼儿童的所思、所想和所感,然而只有停下来真正倾听儿童,我们才能透过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洞察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进而付诸行动让儿童的幼儿园日常生活参与权和决策权变为现实。 《倾听儿童:支持幼儿成为自己生活的决策者》第1部分阐述了什么是倾听儿童、为什么倾听儿童以及不倾听儿童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二部分围绕如何在以下方面倾听儿童并以适宜其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方式促进他们参与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切实可行的策略!
本书系专门为幼儿教师、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教育教研员而写。它对于幼儿教师有效培养幼儿的常规行为习惯,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书中既简要地阐述了幼儿常规教育理论,又详细地介绍了操作性强的幼儿常规教育方法与技术,还针对幼儿常见的常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对幼儿园各种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作者对一百多个典型的幼儿常规教育案例进行了分析与点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幼儿常规教育;此外,作者还致力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带给读者一种十分快乐的阅读感受。
亲近自然,既是儿童的需求,也是儿童的权利!对儿童来说,大自然是他们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世界。本书结合40个实践活动,阐述了如何在户外游戏、探索、实验以及语言、读写和艺术活动中连接幼儿与自然,深化幼儿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专注力、数学思维、读写能力、亲自然的态度与行为等。 阅读本书,你将具体了解: 如何促进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如何引导幼儿探索幼儿园和社区的自然元素? 如何把户外活动和动植物带到室内? 如何和幼儿一起进行园艺活动? 如何在语言、读写、数学等活动中探索大自然的声音和颜色等?
回想一下,小时候你是否曾满怀期待地冲出教室,在户外玩得大汗淋漓?再想一想现如今在幼儿园教室中静坐等待教师 发号施令 或忙于各种学习的儿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户外游戏之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到底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本书不仅阐述了当前儿童户外游戏的现状,以及户外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巨大价值,还理论结合案例探讨了以下内容: 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幼教先驱是如何看待户外游戏的? 如何从儿童视角出发创设开放、自然且富有挑战性的户外游戏环境? 如何规划多样化的户外游戏场地和提供具有多种可能性的游戏材料? 如何正确认识户外游戏中的安全与冒险,使其有益于儿童的学习? 国外自然幼儿园和森林学校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 如何观察、支持和拓展儿童的户外自由游戏? 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既适合一
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沟通技能。这本书紧跟时代要求,解析了幼儿教师在与幼儿、家长、同事、家人等沟通时遭遇的54种难题。每个难题都包括引言、案例再现、案例分析、破解策略、举一反三等部分,不仅真实地还原了沟通事件的原貌,而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幼儿教授借助典型案例深度学习。总之,这本书能够让幼儿教师在面对不同群体、遇到不同的沟通难题时游刃有余,在遇到 疑难杂症 时,不再束手无策;让幼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之道,*终成长为一个擅于沟通的专业者、一个会说话的智慧者。
幼儿深度学习 面向未来的学前教育丛书 作者团队在多年对深度学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实验研究成果,从幼儿深度学习课程设计和教育支持、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幼儿深度学习评价等方面,对幼儿的深度学习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幼儿深度学习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实践问题,并提供了十个鲜活的幼儿深度学习课程故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密幼儿深度学习课程,是幼儿深度学习课程实施的路线图。
本书依据《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围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大方面,精选了65个优秀活动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精心评析,指明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生活途径,为想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提升社会教育活动实操能力的教师们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爬上爬下?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在房间里转圈奔跑? 为什么孩子总是把东西装起来,再把它们倒出来?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把东西扔出去,再让成人捡回来?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把玩具排成一排,或将大件的玩具拆开? 在照料婴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婴幼儿的这些重复性游戏行为看似无聊,实际上展现了他们正在发展的图式,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水平。本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婴幼儿*常出现的八种游戏图式,运用大量案例告诉教师和家长如何观察游戏图式,进而提供资源、活动以促进婴幼儿的思维和发展。 只有认识、理解、认可婴幼儿的游戏图式,才能与他们的思维同步,才能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支持儿童,而不是干预儿童。
幼儿的安全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历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保护孩子的安全,更是每一个幼儿园教职工的神圣职责。本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本为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管理者量身定做的安全管理指导用书! 本书有以下特点: ◆ 方法科学合理 以河北省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例,全面介绍了科学、合理地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方法。 ◆ 内容全面细致 主要介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幼儿园后勤安全管理、幼儿心理安全管理和幼儿园常见事故应对方法与策略,涉及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 富有可操作性 以案例呈现的方式,解读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 安全点 ,给出了幼儿园安全管理中预防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实用策略,方便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管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在吸取国内健康教育改革经验和作者多年自身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收集了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共80个优秀的健康活动案例。各案例按照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专家评析等方面介绍了其设计思路及蕴含的科学理念。全面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是本书的突出特点。
只有责任、没有权力的园长该怎么当? 班额大导致幼儿园保教质量堪忧怎么办? 年度评优暗流涌动,园长如何辨析并有效处理? 员工爱发牢骚,影响士气,园长该如何应对? 幼儿园难以留住男教师怎么办? 家长强烈要求在教室里安装监控,园长该怎么办? * 国培计划 专家、陕西省幼儿园特级教师苏晓芬,曾与近千位幼儿园园长交流和沟通,发现园长们在幼儿园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类似上面的难题。于是她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多年来的幼儿园管理和研究经验,结合《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要求,筛选出了 50 个典型的幼儿园管理难题或棘手的问题。然后,她与两位管理经验丰富的省级示范幼儿园的资深园长一起,在本书中认真探讨了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在书中,作者针对每个难题,都从 案例再现 案例分
别具一格的课程是幼儿潜移默化接受教育的一种途径,好的课程承载着幼儿的童年生活方式。幼儿在这种方式中发生着与教师、同伴的交往,发生着与环境中事物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幼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结构。历经三年实践,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带领三十多所项目幼儿园,对课程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探索的过程始终透着勃勃生机,这种生机来源于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对幼儿成长的尊重和对未来发展的突破。这些幼儿园对课程的探索,不仅体现在“课程实施方案”命名的区别,更体现在课程设计、实施、完善和创生上……园长作为幼儿园的“人”,只有带领他的团队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整体地规划幼儿园课程,才能引导幼儿园的课程创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编的《幼儿园课程图景(课程实施方
作者从建造的内含出发,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可以用到的多种材料,包括积木、建构玩具、自然材料、可回收材料、木材等,并且列举了21个常见的主题建构项目,回答了:幼儿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学习;幼儿可以在建构游戏中学到什么;幼儿可以利用哪些建筑材料进行建构;幼儿可以开展哪些主题的建构项目;不同建构项目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教育者如何对幼儿的建构游戏进行指导与支持,等等。本书简明且实用,可帮助幼儿教师为幼儿的建构游戏提供有效的支持,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学习STEM,培养其空间思维、高阶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
户外游戏环境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个设计良好的户外场地可以ZUI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满足儿童持续发展的需求。 本书由澳大利亚早期教育专家普吕 沃尔什撰写,她访问了国际上的2000多所幼儿园和早期教育机构,考察了户外游戏环境的方方面面,在本书中为读者创设户外游戏环境提供了具体指导建议: 明确规划程序和制定设计思路; 鼓励创设多种游戏区,包括自然游戏区、安静游戏区、开阔游戏区、运动游戏区等; 鼓励开展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游戏; 强调自然教育和开放性材料的作用; 创设婴儿和学步儿的游戏场地; 创设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游戏场地。 本书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侯莉敏教授组织翻译团队深入研读、精心翻译,为规划、设计和创建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环境提
幼儿深度学习是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促进幼儿深度思考,不断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模式,近些年被广泛关注、研究。依据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向性以及幼儿学习的生成性, 课题故事 是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本书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精选了50篇幼儿深度学习课程故事汇编成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丰富实用,是一线教师研究、探索幼儿深度学习课程设计的学习用书,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作者菲利普 卡姆博士3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儿童哲学实践,将从实践中总结的帮助儿童学会思考的技巧汇总为20个思考工具,包括: 10个初级工具:让儿童学会提出问题,形成建议,给出理由,并以举例或做出区分的方式支持自己的理由; 5个中级工具:让儿童明确核心问题,并能在支持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提出反例,参照标准,学会概括; 5个高级工具:让儿童学会区分不同的事实,掌握形式逻辑中的基础推理模式,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逐步掌握以上思考工具后,儿童就能拥有自己的思考工具箱,随时使用不同的思考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长为苏格拉底式的人。
你是否为家长的教子误区而担忧? 你是否为家长不认可自己的建议而烦恼? 你是否为家长不配合自己的工作而无奈? 你是否为丰富家教指导形式而绞尽脑汁? 你是否为家教指导效果不明显而纠结? 当你遇到诸如此类的困难,说明你正在经历着蚕蛹化蝶的升华过程,因为你不再是单枪匹马地教育幼儿,而是试图与家长发展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合作伙伴关系,试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建立起牢固的家园共育同盟军。一旦达到这个效果,你会体会到化蝶的成熟感与成就感! 本书愿意为此而尽绵薄之力。全书概括了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可实施的12种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及其方法,帮助教师树立了 一览无余 的系统观念,为教师 高屋建瓴 地选择和实施适宜的家教指导活动提供了资源与参考,为幼儿教师开创家教指导工作的新局面而献计献
主题审议是当前幼儿园进行课程园本化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在幼儿园的主题审议过程中,很多幼儿园随意裁剪,没有方向,无法很好的解读文本、偏离主题核心价值,导致因为主题审议的随意性而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 本书由宁波市幼儿园名师金虹青任主编,基于省编教材园本化的主题审议的实践研究,撰写的幼儿园主题审议实践操作手册。书中明确了主题审议的原则,并针对主题审议的前审、中审、后审三个阶段,梳理了完整的操作流程,注意要点并提供了相关的实例,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本书是适用于广大幼儿教师使用,是课程园本化的实践工具书。
本书以幼儿在六个发展领域(情感、社会性、身体、认知、语言和创造性)的关键指标为观察基点,以《幼儿发展评估表》为工具,结合大量鲜活的实际案例,剖析了教师在幼儿园对幼儿行为进行系统观察、记录的方法。同时,针对每一关键指标,作者都提出了 给教师的建议 ,以便教师将观察结果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游戏是童年的DNA 现在,我可以去玩了吗? 这是儿童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他们乞求的双眼、躁动的内心毫不掩饰刚刚的任务对他们而言是多么苍白无趣! 如果你正竭力避免早期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如果你想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让儿童真切地感受到你支持游戏的立场,那就一定不能错过本书! 帮助儿童实现早期学习目标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吗?如何巧妙地运用游戏的力量?游戏是什么,不是什么?如何看待户外活动 本书不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还提供了极具实践性的工具 3M策略(交谈、数学和涂鸦),支持你在日常工作中平衡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并*终了解童年和儿童发展的真正本质! 本书不是一场逻辑缜密的辩论,而是一首来自格雷格先生内心深处的歌。它强有力的歌词和旋律,将带领一线幼儿教师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开启一段走向早期
本书是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莫源秋教授奉献给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又一部力作。 作者选出了口吃、恐惧、吮吸手指、自慰、爱哭泣、攻击性行为、说脏话、厌食、注意力不集中等20种幼儿心理行为问题,详细阐述了问题的表现,并结合大量的案例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诊断策略和教育建议。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在 基本原理与方法 部分,作者通过实例阐述了增强、减弱和矫正幼儿心理行为的常用技术方法;在 实践与案例分析 部分,作者结合众多的实例分析了教师和家长的矫正策略是否正确,指出了正确的矫正方法和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