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4大部分。部分为概论,讲述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定义、基本理念、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途径,以及发展历程和研究范式。第2部分为语料库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内容涉及语料库建设、翻译共性、语言特征宏观与微观描述、翻译文体等方面。第3部分为语料库与翻译教学,对与翻译教学相关的方面进行了描述。第4部分侧重于应用问题的研究,如计算语言学、辅助翻译功能、专门对应语料库等。 本书适用于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及教师、研究生使用。
本书分交替传译篇、同声传译篇、译员职业发展篇及译员职业发展个案部分。作者从资深译员和高校口译教师的双重视角,分别从口译实战技能和口译员职业发展两大方向入手,通过丰富生动的亲身实战案例,深入简出地为读者展现了口译能力和技巧的培养方法,指出译员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容易遇到的困惑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作者作为口译教师的独特教学观也始终贯穿全书,并在各个实例中得以体现。本书的目标读者为口译学习者、口译教师、口译译员及所有对口译行业感兴趣的人士。
《翻译教学实践指南丛书·口译教学:从理论到课堂》集厦门口译教研团队30年来口译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之精华,深层次、多角度地探讨了英语口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将为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提供从理论修养到课堂实践的全方位指导。
该书的主旨是跳出象牙塔,以知识性及趣味性为特点服务于莘莘外语学子,帮助他们从史料中把摸翻译的脉搏。为创造直观的生动效果,为再现译者的风格,本书多处提供其译品片断(或诗歌,或散文,或小说),但一般不做技术性的评论,由读者裁定优劣。笔者认为外国翻译理论为中国的译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活跃了我国理论家的思维,促进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建设,但我国的译论不应失去自身的特色。翻译理论家们面对一味“崇洋”的现象,提出了“建立中国自成一体的翻译理论体系”,并采取具体措施,总结和集中传统译论的经验和智慧,糅以西方理论之精华,构制成我国新译论的基本框架。中国翻译事业近100年飞速的演进,以及翻译工作者的呕心沥血的努力,在本书中得到详细反映。
本书是对过去30多年来功能学界在翻译研究领域所做研究工作的系统梳理,目的是便于读者把握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在我国的发展路线图及研究概貌,并通过系统梳理,尝试找出学界目前尚未涉及或尚未解决的有关功能翻译研究方面的课题加以简要讨论,以期对今后功能翻译的研究有的启发性。
《公文翻译:译·注·评》强调翻译的准确性,通过学生具体的翻译作业,以改错、讲解、提问、加注的方式,把公文翻 译中常出现的错误或其他问题提出来,并加以解决。文后还附有参考答案。另外,作者还针对文中涉及 的具体翻译问题,用简短的方式,重点讲解相关的理论或技巧,使学习者不仅停留在“知其然”的阶 段,还要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供讲解的文章多为200到300字的英文节选,每篇文章构成一个短 小精悍的单元,不至于使读者陷于冗长的阅读过程。 本书适合大学翻译专业学生、翻译从业人员及翻译爱好者阅读。
作者以小说的本质特征--作叙事为切入点,对小说翻译中的叙事类型展开了斜面的讨论。从结构主义叙事的角度出发,运用文学体文体学,文学修辞学、小说修辞学等相关理论,对小说叙事类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突破,而且在实践中还提出了叙事类型转换的操作方法。
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等编写的这本《应用翻译学》系原创性理论著作,从立说、专论和交叉论三个方面构建应用翻译学。 部分为总论,从宏观上为应用翻译学立论,包括创建论、来源论、现状论、体系论;第二部分为分论,从微观上探讨应用翻译学的基本内容,建立其理论架构;第三部分为关系论,探讨翻译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而成的关系学科,其他学科在翻译(学)中的应用及翻译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应用翻译学》可用作外语院系和翻译院系的教材,更可供翻译研习者参考。
叶子南等的《(汉英翻译指要——核心概念与技巧》为从事汉英翻译的工作者、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技能指导和配套练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Partone)综述汉英翻译中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Part Two)介绍了十项实用汉英翻译核心技能;第三部分(PartThree)讨论了汉英翻译中的特殊问题,诸如比喻、习语的使用、文本分析等;第四部分(PartFour)提供六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及译文范本,并对文本和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用以指导学习者的翻译实践。全书内容包括技巧讲解、练习及答案解析。 《(汉英翻译指要——核心概念与技巧》是汉英翻译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参考学习用书,对翻译工作者、口译员及高等程度的英语学生都有指导意义。
本书具有一般大部头理论著作没有的优点。首先作者选择的文章大多是据实而论的经验之谈,文字比较平易,容易为初学翻译者理解。比如钱钟书论林纾的翻译一文,作者从自己丽次读林译的不同体会出发,把翻译之为诱、媒、讹、化的种种理由娓娓道来,引人人胜,而且对大多数可能不会再读林纾译文的读者而言,这篇文章将会把读者带入林译的胜境,使他们对中国现代翻译史上这重要的一页有所了解。又如许渊冲提出的三美、三化、三之理论,初听起来扑朔迷离,近于玄言,但一旦亲眼读过就会发现,文采风流句句来自许先生的翻译实践,而又与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水乳交融,一脉相承。此外,吕叔湘、杨宪益、林语堂、余光中等人的文章,也都是水陆毕陈,具有浅显易懂、发人深省的特点。本书是为初学翻译者编的,编者选择的文章大多是据实而论的
《跨文化研究丛书: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策略》一书试图将比较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翻译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跨文化交际及翻译策略,并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借鉴社会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语用学等学科关于交际和文化的研究成果,对不同文化中的交际规则进行跨文化对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应用于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从而更深刻地揭示翻译的原理与技巧。《跨文化研究丛书: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策略》共分六章。全书说理透彻,脉络清晰。在翻译技巧的取舍上,作者未局限于传统的翻译技巧框架,不求面面俱到,对读者熟知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略去或一带而过:对读者可能不太熟悉的技巧则多加笔墨,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