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编汉英分类词典》主要是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涉外员工、英语爱好者、大中学校的师生编写的,也可供翻译工作者、中外旅游者使用。二、本书辑录了反映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生活等诸方面的常见词语两万余条,总分十五大类,每大类下有若干小类,有的小类之下再分若干目;另设附录九项。三、本书的选词原则是:中文求实,译文求准,内容求新。四、词条的编排顺序是:先按内容归类,同类同目者再按字数多少排列,以便读者检索。出于需要,个别词语可能重复出现在不同的类目中。五、一个词语有两种以上译文时,中间用逗号分开;括号内的词语表示可以省略、缩略或换用。
荣列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 吴光华教授领衔倾力20余年打造 总字数约3500万 共列80余万条目,其中单字条目4万多,多字条目76万多 新词新语2万多条, 名言3万多条, 成语、习语3万多条 社会科学词汇36万多条,自然科学词汇40万多条。 涉及自然科学200余门,社会科学100余门 附录3个:“汉语拼音方案”“天干、地支及二十四节气”“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如何用正确得体的语言表达一种思想、观点或看法常常是许多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碰到的困难之一。尤其是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要用合乎英美人习惯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则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国情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常常使众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交谈、写作和翻译时为难于找到合乎语境的相对等的或接近的习惯用语和表达词语而感到苦恼。笔者自编写出版了《简明英语习惯表达法词典》(英汉双解)后,不少读者反映该词典对帮助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看法很有帮助,对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兴趣,正确、贴切、有效地掌握和使用多种表达方法及丰富表达手段大有益处。同时有不少读者建议:若能编写出版一本通过汉语查阅或检索英语表达词语或手段的词典则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更
荣列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 吴光华教授领衔倾力20余年打造 总字数约3500万 共列80余万条目,其中单字条目4万多,多字条目76万多 新词新语2万多条, 名言3万多条, 成语、习语3万多条 社会科学词汇36万多条,自然科学词汇40万多条。 涉及自然科学200余门,社会科学100余门 附录3个:“汉语拼音方案”“天干、地支及二十四节气”“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汉英词典》是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几十名专家学者历经八年编撰完成,于1978年正式出版第一版。修订具有以下特点:1、收词范围广:全书共收条目8万多条,除保留了1978年版《汉英词典》的条目外,增收18000条,收入了大量新词语;2、例证丰富:本词典除收入大量生活、学习、工作用语例证外,又增加了文学用语、名人语录、名人诗词等;3、反映中国文化传统,对中国特有事物的释义特别详细;4、汉语拼音规范;5、英语正确可靠:本词典所有条目和例证均经中外英语和汉语专家逐条审订;6、编排合理,便于查阅、使用方便。
中国的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一枝奇葩。生动传神的成语,帮助我们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了语言的色彩。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恰当的成语,能使文章精炼增色,活泼有趣,通篇生辉。记得在求学时代,我就很爱好成语,并曾搜集过成语的典故和出处。后来阅读了许多外国文学名著,发现英语以及其他语言也都有大量能与汉成语媲美的成语,从兴趣出发,也搜集积累了不少资料。到上世纪60年代时,我萌生了汇编汉英成语词典的设想。之后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有系统的整理和汇编的案头工作。虽进展很慢,期间却得到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指教和帮助。这本词典共收汉语成语约4320条。所收入者,大都是目前通用的成语和俚语;冷僻或已少见的成语概予割爱。翻译方式为直译1、意译2和对应译3三种。成语直译,读者可能不易理解,但它能表达原词的含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