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汉汉英小词典》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一部质量上乘的英汉汉英双向词典。它保持了牛津词典精准可靠、释义简明的品牌特色,还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一、英文翻译地道,语言富有现代气息,英语语料全部来自语料库。 二、例句典型丰富,贴近日常生活,注重口语和惯用法,例于模仿学习。 三、所收词条全为英汉两种语言的核心词汇,释义精当贴切,浓缩英汉双语学习的精华。 四、编排更加科学,汉语词条全部标注词性。 五、突出汉语搭配,并针对汉语量词复杂难用的特点,设计了同类词典中独有汉语量词搭配。
《新英汉汉英词典(修订版)》由英汉和汉英两部分组成。其中英汉部分收词12,000余条,连同派生词、复合词、词组和习语等,实际收词达40,000余条。提供了用法、搭配、同(近)义词等多项功能。汉英部分收单字条目3,700余个,多字条目20,000余条。包括了日常生活、文教、科技、娱乐、经贸等方面的常用词汇。各字头均标注了拼音和词性,并提供了汉、英双解释义和丰富的例证。
新英汉汉英词典(修订版?双色缩印本)由英汉汉英两部分组成。其中英汉部分收词12,000余条,连同派生词、复合词、词组和习语等,实际收词达40,000余条。每个词条提供了音标、词性、释义、用法、搭配和同(近)义词等多项功能,内容丰富,功能全面。汉英部分共收单字条目3,700余个,多字条目20,000余条,包括了日常生活、文教、科技、娱乐、体育、旅游、经贸等方面的常用词汇。各字头均标注了词性和汉语拼音,并提供了汉、英双解释义和丰富的例证。
商务印书馆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编写 1986年初版,多次修订,畅销国内外 本词典为英汉汉英双向词典,由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两部分组成。收录英语、汉语常用词,提供词语的基本语法、用法信息,简明释义,适当举例。 第五版全面修订: 精选条目,收录近235000字、词、短语、翻译 依托大型语料库及牛津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词典资源 涵盖常用词及互联网、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新词新义 精炼释义、例证 释义精确;用例典型地道 精心编排 英汉释义加注拼音;汉英词目加注繁体字 附录包括汉字偏旁、中英文书信范例等实用主题十二种 精巧装帧,查阅便捷
《外研社 柯林斯英汉汉英词典》(第三版)是中外词典专家联合编纂的。英语词条由英国词典专家依托规模宏大的语料库Word Web 编写完成;中文词条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家依据词频编辑遴选。英汉部分和汉英部分各收单词和短语30,000余条。
《牛津实用英汉双解词典》的全新修订版。《牛津实用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修订本为此次修订版的重要基础。第5版修订本共收录12万余词目、短语和释义,基本涵盖了日常所需的全部英语词汇。其中,特别收录了4,800余个百科条目,内容准确翔实,助力使用者拓展视野。全新修订版以此为基础,对照牛津大学出版社所提供的《牛津实用英语词典》第7版修订文件,增收了新条目(如app, cloud computing, cybersecurity, defriend,hashtag)、新义项(如 favourite, friend, virtual),修订了部分条目的释义、短语、派生词和词源,并据实对部分百科条目、附录等内容作了必要的更新。
本词典英汉部分共收录词目65,000条,汉英部分收录词目80,000余条,覆盖面广,查得率高。此外,本词典力争与时俱进,收录了数千条*涌现的科技、人文社科等领域的新词,同时还提供大量典型例证,其中英汉部分的例证及语法结构近80,000条,汉英部分的例证70,000余条。
这是一本小小的英汉词典,每个单词都有自己的精美插图,而且还是按英文字母顺序编写的呢,不仅能帮助你建立起英语字母表的概念,还能培养你拼写英语单词的技巧。小朋友,用这本小词典。
《学生新英汉汉英词典》由英汉和汉英两部分组成。其中英汉部分收词15,000余条。每个词条提供了音标、词性、释义、用法和同(近)义词等多项功能,内容丰富,功能全面。汉英部分共收单字条目4000余个,多字条目20,000余条,包括了日常生活、文教、科技、娱乐、体育、旅游、经贸等方面的常用词汇。各字头均标注了词性和汉语拼音,并提供了汉、英双解释义和丰富的例证。
《精选英汉汉英词典(第4版)(大字本)》此第四版承袭以往各版读、写、说并重的原则,对内容作了必要的修订与增补,所收新词新义包含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信息科技和电信领域,同时也体现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以满足当今英语和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收录词语90000条、翻译130,000条,增收新词数百条,覆盖各个领域,新增日常用语及书信范例等附录,方便实用,汉英部分附部首检字表,便于查找所需条目,词目和释义标注繁体汉字以供参考。
中国**颁布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并在“语言技能”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渎理解”的要求。为积极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这一新的发展,应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的约请,由多位来自英语教学线的教师或专门从事英语研究的专家组成的编委会,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与精心编纂,完成了这部《全新皈实用词典——英汉汉英词典》,提供了一部可以满足新形势下广大中小学生对英语工具书需求的“与时俱进”的英语词典。 本词典由英汉部分和汉英部分组成。英汉部分收录词目5000余条,连同派生词、复合词、惯用语、习语等,收词总数达30000余条。汉英部分收录单字条目4000余个,多字条目10000余个。收词范围的确定以中
《学生新英汉汉英词典》(双色缩印本)由英汉和汉英两部分组成。其中英汉部分收词15,000余条。每个词条提供了音标、词性、释义、用法和同(近)义词等多项功能,内容丰富,功能全面。汉英部分共收单字条目4000余个,多字条目20,000余条,包括了日常生活、文教、科技、娱乐、体育、旅游、经贸等方面的常用词汇。各字头均标注了词性和汉语拼音,并提供了汉、英双解释义和丰富的例证。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初版于2003年面世后广受好评,它率先提出 读者至上、注重实用 的编纂原则,被誉为第四代汉英词典开山之作。自2010年始,初版主创人员借助现代化词典编纂平台开始了为时五载的词典修订工作。经过全面修订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缩印版)秉承初版特色,新增条目近万条,收录总条目近15万条,与时俱进,全新奉献。 规模宏大,收词齐全 语文为主,兼顾百科 释义规范,译文精当 突出实用,注重搭配 与时俱进,语言鲜活 标注词类,拼音准确 编排清晰,查阅方便 《英汉大词典》曾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是联合国编译人员使用的主要英汉工具书。 《英汉大词典》(第2版)由陆谷孙为首的专家们在*版的基础上,倾五年之力,经大规模增补修订而成。 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主编并领衔修订。收录词条22万,覆盖面广,查
《英汉一汉英辞典》是一部反映时代特色、内容丰富、全面、具有英汉、汉英辞典双重功能、经济而实用的小型辞典。经过来自北京、上海、长春、沈阳、大连等地高校的专家、学者近两年的艰苦工作,现在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英汉一汉英辞典》总量约370万字。其中,英汉部分180万字,收词4万条(包括习语、短语动词、复合词、派生词);汉英部分190万字,共收单字条目7千条,多字条目(包括合成词)8万条。可供广大学生、教师、出国人员以及其他人士参考、学习使用。与以往的双语辞典相比,本辞典在容量、编排、功能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具体特色如下: 一、使用方便。本辞典为32开本,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使用。 二、二合一功能。相当于英汉、汉英两本小辞典。 三、实用性强。本辞典以新、全、实用为收词原则。英汉辞典的所选词汇主
《英汉神经科学词典》自1999年出版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和支持,许多读者也对本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悠入意见,我们深表感谢!由于神经科学发展极为迅速,近几年不断涌现的大量新词亟待补充。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委托我们对版补充修订的同时,出版《汉英神经科学词典》。有鉴于此,我们现在完成的这本《英汉汉英神经科学词典》在对版《英汉神经科学词典》修订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词条,其中包括近几出现的新词1200余条。我们希望读者能继续对本书给予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和完善。
词典是人们工作和学习所不可缺少之工具,当然应当做到物美价廉才好。为此,在内容有较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不加重读者的负担,我们调整了版面,增加了每页的行数,从保证了修订版在内容上增加了很多,但篇幅却与与版基本相同。 全书共收英汉词目和汉英条目达八万多条,英汉条目标注国际音标,还收有美式英语的拼法。在两部分词典正文之后分别附有我国行政区划、我国各民族、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世界各国家及其居民和首都、英美加澳新等五国简况、美英军衔、数词、日期和时间用法、化学元素、英语不规则变化动词、公制和英美制度量衡对照等文字附录和十五幅汉英对照的动植物图解。
本词典收录军事通信专业的通信工程、通信指挥、网络与数据通信、光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通信、电磁频谱、无线通信、微波通信等领域,和与通信有关的学术团体、武器装备、机构名称等缩略语的汉英、英汉词目共9万余条。主要素材来源于近年通信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展览会和博览会资料、多本相关的英文词典、国内出版的通信专业的期刊、英文期刊文献和图书、提供通信和信息新词语的国外网站,以及美军战斗手册的通信部分。可作为军事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翻译科技文献的工具书,也是从事信息技术领域新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教学和科研的科技人员参考书。
《精选英汉汉英词典》是商务印书馆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合作的结晶和典范,正是这部词典开创了我国英汉汉英双向词典的先河。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广爱学习英语的中国读者和学习汉语的外国读者的欢迎。其第三版继承第二版理解与表达并重的原则,对内容作了必要的修订和增补,所收新词新义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能更好地满足英语和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被誉为国内外畅销“红皮书”、兼备英汉和汉英双向学习的功能、增收新词新义数百条,覆盖各个领域、版面设计清晰简洁,检索方便快捷。
为了给从事船舶工作的人员、海军官兵和专业学生,提供船舶用词翻译和了解、采用国外船舶先进技术与工作经验的工具书,特编写本词典。 本词典的特点如下: 1。本词典选词新。全书收集了英文书刊、产品样本和技术资料中近出现的船舶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自动化新设备、高精尖新仪器以及生产自动.化、管理科学化和船舶运用现代化等使用的术语,是一部*的英汉、汉英船舶工具书。 2.本词典选词全。全书有6万多词条,包含船舶专业的各个方面,全面和实用。 3.本词典实用性强。 (1)本词典的英汉和汉英部分,可以作为一部双向船舶词典使用,既可由英文查中文,又可由中文查英文,十分方便,特别有助于船舶专业用词的英译汉和汉译英工作。 (2)本词典英汉部分的英文词条,包括船舶专业用词的英文缩略语。英文词条的
《新版多功能英汉·汉英词典》分为三大部分。 英汉部分——精选英文单词5 000余条。根据我国学生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的需要,词义解释力求全面、详细、准确;例句融信息性和语用性为一体,既有时代特色,又能说明语言用法;同时增设“辨析和动词句型”两大功能,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中的重点和难点。 分类部分——收词3 000余条。根据实用原则共分学校与教育、体育运动、文化娱乐活动、服装、餐饮、各种职业、旅行、计算机与网络八大类别;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稳定性等特点,可满足学生在学习时分类检索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 汉英部分——收常用字头2 400余个,词条20 000余条。所选词条兼顾常用和流行,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生活等多个领域;英文释义简洁准确,同时精选同义词100余组,体现英语一词多“译
这是一部“新、准、全”的大型汉英·英汉习语辞书,共收录了汉语习语3.5万余条和英语习语1.9万余条。配有译文19万余条,例句2.6万余条,注释1700余条,此外,还加编了400余条辨析。 该辞书能满足广大语言学习者,翻译工作者,从事外贸、外务、旅游等工作的涉外工作人员,英语教师,大专院校师生,英语自学者以及进修汉语的外籍人士等读者群的需要,是一部权威的双语工具书。
本书收录单词及短语60,000余条、英语词条基于柯林斯WordWeb语料库,真实自然、汉语词条由社科院语言专家提供,选词精当、译文精准、地道、专栏丰富,诠释用法,讲解文化、中文词条及例证均有拼音标注、“活学活用”附录提供大量日常交际用语。
本书自2002年首版面世以来,物流市场和物流理论经历了诸多变化。人们对它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实物流动的线到上下游企业功能连接的网,从而形成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统一的供应链网络体系。第2版中,作者着重增加了供应链管理、信息处理、实物分销和金融服务4方面的词汇,并对关键词条做了扼要解释,删除了因科技进步和商务模式变化而过时的词汇1000余条。同时,为了读者使用方便,列出了“国际主要物流和供应链专业组织”、“世界主要航运港口”、“国际主要类型集装箱标准”、“度量衡换算表”等实用附录。 本书收录词汇24000余条,涵盖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所有领域;新增供应链管理、信息处理、实物分销、金融服务4方面的词汇5000余;涵括物流技术和商务文件中常见缩略语1200余条;内容编排醒目,词条释义符合公认标准,科学实用
《外研社·柯林斯英汉汉英词典》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英国柯林斯出版公司共同合作出版·柯林斯出版公司是一家以出版词典见长的出版社。自1824年出版部英语词典起,她出版词典的历史至今已将近有200年,属于世界上几大词典出版社之一,我国英语学习者所熟知的Collins Cobuild典系列即是其旗下的品牌。 《外研社·柯林斯英汉汉英词典》就是同样以出版词典为强项的外研社联合柯林斯出版公司共同推出的一部专门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编写的词典。为什么这样说?几条重要的原因: 一、由中英两国词典专家共同编纂。本词典的英语词条是由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词典专家编写完成,中文词条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家在计算机的词频统计的基础上编辑遴选出来。这样编纂出来的词典才能保证是真实的和rcliable可靠的。而且为了保证译文规范
本书收集了英汉、汉英专业词汇共计约27000条,内容涉及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加工成形理论、工艺、设备、模具等词汇。本书便于读者英汉、汉英双向使用,实用性强;选词以材料及其加工成形为主线,针对性强。 本书可供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的师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