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自古至今德语诗歌史中著名的诗作100首,以德汉对照形式呈现,所选诗人及作品既在德语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在中国读者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选诗作以编译者新译为主,少量旧译修订,体现了编译者本人的文学立场和诗歌趣味。每位诗人原则上仅选一首,少数杰出大诗人可选三至五首,也有民歌、民谣和无名氏作品亦选入;此外每首诗前有一段对诗人及其诗作的外汉双语简介,帮助读者概括性地了解诗人及作品。本书适用于德语学习者及爱好者,以及诗歌爱好者,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外语素质和个人修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丛书围绕外交思想的重大理念和新时代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的重大事件,选取了 外交思想 和平发展道路 新型靠前关系 正确义利观 等关键词进行介绍和解读,系统阐释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和外交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本书在内容方面涵盖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焦点,迎合了世界不同地区读者的兴趣所在。该丛书在编写及翻译方面均由非常不错专家完成,符合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阅读习惯。
《楚辞》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本书收入的作品包括代表作家屈原的26篇,宋玉的2篇。这些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典故、方言,辞藻华丽;比兴手法,表现力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人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内容涉及诸多领域,述遭际,刺群小,表现了诗人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楚辞(汉德对照)(精)》译文是**个德语全译本,由日耳曼学者陈鸣祥和德国记者、诗人彼得·赫尔曼联袂完成。
《新编德语文学简史》是一部针对初学者的德语文学史入门读物,书中介绍了从公元8世纪至今的德语文学源流,以德语文学研究界通行的时代和风格划分章节脉络。全书共分十六章,每章内容包括时代背景、文学风格、代表作家和作品简介,以及主要的美学理念。本书力求以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初学者呈现德语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同时试图勾勒出不同文学时代之间的传承关系,便于初学者在掌握文学史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对其背后的历史更迭有进一步了解。
本书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显现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在读者面前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的人文形象。本书为德文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朝代,持续了近 300年。在这近三个世纪里,中国的经济、社会、艺术和文学达到了辉煌,中国的诗歌在唐代也达到了鼎盛,涌现出数千位杰出的诗人。唐代的诗歌,由于社会的开放多元,不仅题材丰富、生命力强,而且流派众多、语言新颖。 《唐诗选(汉德对照) /大中华文库》收录了166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涉及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多位代表性的诗人,内容囊括了送别、游宴、闺怨、边塞、山水田园诗等几乎所有的题材。
本书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精选18世纪前、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及当代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中*代表性的德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原文,同时选取优秀的译文,辅以全面细致的评述文章,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德国各个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罗伯特·博世基金会(Robert Bosch Stiftung)与汉堡媒体学院(Hamburg MediaSchool)为加强中德之间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专门设立了“中德媒体使者”交流项目。从2008年起,德国博世基金开始从中德两国挑选媒体记者,从事3个月的交换互访活动。 由于媒体记者的话语权和敏锐性,这项活动对加深两国文化的了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书即是从项目启动以来至今所有记者的交流文章中加以甄选和加工集结而成。作者皆为德国知名媒体记者,如德国西南广播电台记者吴策、德国电视一台新闻编辑部王思婷、财经周报《欧元》记者麦丹妮、《金融时报》记者茹特·芬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