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项目式学习引导真实情境中的学习? 如何将项目式学习理念转化为可执行的模型? 如何依据模型形成具体的行动方案? 如何为行动方案提供支架? 本书从中国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总结了项目式学习的周期模型,以及50个常用的经典工具,并为每个工具搭配了中国教师的实践案例、演示视频和可下载的电子文档。 本书旨在帮助教师系统了解项目式学习这一日趋流行的教学方式,从理念学习快速转向实操,进而培养“项目式思维”。
“人类政治从何而来?” “人类政治在哪里?” “人类政治向何处去?” 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政治物种”,分析早期国家诞生的社会条件,从国家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国家、一般国家、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我们失去了与大自然的联系,这是相当愚蠢的,因为我们是它的一部分,而不是置身其外。疫情迟早会结束,然后呢?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生活中专享真实的东西就是食物和爱,就是按照这个顺序的,就跟我们的小狗鲁比一样……艺术的源泉是爱。我热爱生活。——大卫·霍克尼年届八十之际,大卫·霍克尼第一次寻求宁静的村居生活,寻求一处可以观看日出和季节变换之地,一处可以抵挡世界的疯狂之地。因此当新冠病毒和封锁袭来时,“大花园”里的生活变化甚微。一年以前,霍克尼在诺曼底历史悠久的农舍中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以便描绘春至之景。事实上,他从强制性的隔离中获得了乐趣,视其为让自己加倍投身于艺术的良机。《春天终将来临》是一篇令人振奋的宣言,它证实了艺术转移注意力与鼓舞人心的能力。本书基于霍克尼和艺术批评家马丁
本书由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是党中央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党中央在统战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国家民委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全面促进民族事业发展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政策建议等。
激励机制过去更多地被视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而现在应该将激励机制升华为共享机制,把企业当成利益相关者的共享平台,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翁。企业员工通过员工持股、科技分红等方式在初次分配中实现与金融资本的利益共享,提高效率、保障公平,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首先,本书尝试从共享理念、共享经济、共享企业、共享机制和共享型企业家五个方面,构建共享的逻辑体系。其次,本书从企业的目的、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视角,探讨企业在初次分配中的分配规则、激励机制、共享机制与平台。 后,本书主要选取万华、华为、西安光机所、小米、万科等12家企业、科研院所的多年实践,聚焦它们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分配、激励、共享机制设计和实际操作,总结和提炼这些实践的内在规律,供广大企业
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 当然重要。 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 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细节的中国。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 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人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服饰是如何反映阶层和社会变迁的?厨房里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有什么
《源泉》是安·兰德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对天才建筑师洛克在学校、公司及社会中曲折经历的描述,创造了坚持理想、勇于创造的青年形象,在面对校长、同行、客户和评论家的干扰时,洛克永远有坚持自我的勇气,不依赖别人的意见而活,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如他在最后替自己辩护的演讲中所说:除了独立之外,不存在衡量个人尊严的其他标准。本书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荣光,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本书从当代的教育视角出发,聚焦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据,根据数学不同内容领域和不同领域中具体的数学主题,在数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相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组织策略、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实施、真实教学现象的重现、教学工具和技术的运用等等,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如何学习数学,以及教师如何基于具体的数学内容,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运用相关教学概念和要求,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本书针对中小学阶段的各个数学课程内容主题,详细说明了如何规划该主题的学习进度,以及如何通过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理解该主题的内容。手册中有大量真实的学生学习示例,对常见问题和挑战进行归纳与总结,可以帮助教师直观地了解什么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和评估策略。
中华历史浩浩然几千年,民间文化包罗万象,民间信仰则占其一,渐渐滋生,如藤枝蔓叶渗透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但每每谈及信仰时,总有一种宏大、抽象、虚无的思维定式,不可具象。本书取名《杭风遗俗》意欲穿透历史迷雾,把抽象的概念、意识形态具化到一座庙,一个祠,甚至是斑驳光影里仅存的一块碑一座桥,以轻阅读、故事性来探究杭州的、大众的民间信仰的渊源、变迁及传延。当我们去往城隍庙、半山娘娘庙、钱王祠时,看到的听到的不仅是建筑、碑文和历史故事,更有其背后的民众信奉和百姓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