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大学》中说: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可见 修身 对于人生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历史上看, 修身 并不因思想流派而有所差别,称得上是古代士人共同奉行的人生规范。*经常告诫党员干部 打铁还需自身硬 ,其实就是在要求党员干部们注重 修身 ,进而树立 官德 ,最终在践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书分为十章,分别阐述古代修身之道中的仁爱、忠义、重德、有礼、智慧、诚信、宽厚、自尊、慎独、律己等十个方面,注重从《论语》《孟子》《庄子》《曾国藩家书》等典籍中选取有关修身之道的经典论述,同时大量引用古今经典案例,以期为党员干部提供修身方面的镜鉴。
本书共分六部分内容:格斗技术概述篇,格斗基本技术篇,格斗技术的实战应用篇,格斗技术的教学训练篇,运动损伤预防与急救篇,法律法规与竞赛规则篇。书中介绍的格斗技能及训练方法,是作者二十几来年从事警察格斗教学训练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的成果,既能起到增强体魄的作用,又贴近警察一线执法实战。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既可作为公安院校徒手格斗技法训练教学的教程,也可作为广大格斗技法爱好者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首先阐述公共安全的相关概念,以及公共安全理论的历史、框架等内容,进而从哲理层面阐述公共安全的基本理念,揭示公共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接下来,从法学视角重点阐述公共安全的法制基础,从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阐述全社会共治的公共安全治理框架,并从微观的管理学视角介绍突发事件应对的全过程管理;*后,从文化学和教育学视角,论述公共安全文化培育和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问题,并介绍用以支撑公共安全的主要科学技术与产业问题。
范瑛*的这本《警察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培养策略研究》共分为五部分,首先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现状、理论依据,然后基于此展开警察胜任力现状调查、警察胜任力模型分析、警察院校警察培养现状与问题及警察院校警察胜任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提出了“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务员培训工作,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追求卓越。因此编者们特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基石:公务员培训导论;精确把脉: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科学策划:公务员培训设计;量体裁衣:公务员培训方式方法等七章。每一章开头有本章概要、开篇案例,以便让读者在章节伊始就了解该章的知识要点,并引入入胜,每章结尾有本章结构图,以便读者回顾总结本章内容。
修身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关于个人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重要内容。本书作者按照对修身内涵、意义、作用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从“慎独自律,养心节欲”、“立德正心,修身为本”、“谦虚谨慎,恭敬礼让”、“崇俭戒奢,勤政清廉”、“忠信仁厚,致诚如神”、“知错就改,从善自新”、“志向高远,刚健有为”、“持节重义,爱国尚勇”、“亲敬相爱,尊长爱幼”、“治气养生,延年益寿”等十一个部分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每一部分内又根据其具体内容分为不同的小节,涵盖了古人论述修身的大部分思想。本书的编写,有助于广大读者提高对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认识水平,也有助于广大读者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修身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
创新是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得以发展的生命力所系。教学方式作为重要的教学创新元素,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主要围绕教学方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经验介绍等方面展开讨论,抓住了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对于深化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和学院教学工作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由冯俊主编,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达成了以下共识:近年来的教学方式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多种教学方式还出现了交叉融合的创新态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应紧紧围绕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来谋划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等等。它
本书是公安部消防局编写的“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培训系列教材”的一个分册。该系列教材由全国消防信息化业务骨干共同编写,全面梳理了消防信息化的知识体系,系统总结了消防信息化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述了消防信息化技术的理论知识。 本书分为概述篇、应用篇及保障篇,共十一章。主要介绍了消防信息化概述、消防信息化总体规划、基础网络、音视频系统、业务软件、基础设施、综合集成、消防应急通信、安全保障系统、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等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公安消防部队各级领导、消防信息化各级负责人、参与消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员以及消防信息化成果应用人员提供指导性和科普性读本,也可作为公安消防部队和院校进行消防信息化理论和应用知识学习的培训教材。
全书从四个方面展示中国古代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智慧:应急原理篇从危机规律、应急理念、危机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反思等方面立论,设“天行有常、安危有道”、“君子务本、本立道生”、“深谋远虑、居安思危”、“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前车之鉴、举一反三”六章。抵御灾害篇从预防灾害、应对灾害角度立论,设“预弭为上、有备无患”、“振乏救穷、惟政所先”两章。社会安全篇从安国之道、危机管理角度立论,设“仁义治国、国泰民安”、“上下相交、纾解民心”两章。应急领导篇揭示优秀应急领导者的素质与行为思想,设“自强不息、大智大勇”一章。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各级各类党的基层组织尤其是高等学校,如何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入党教育培训尤其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工作,就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天人之道是国人理解世界为重要的框架和命题。古人既注意到天人之间相通相融的关系,也注意到天人之间相分相异的关系;既注意到天地对人的先在性和生发作用,也注意到人对天地的改造和影响。其中,先贤们非常重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方面,强调世界结构和人生理结构的对应,强调人的生命过程和自然过程的一致,强调日常生活对天地四时的顺应。这一认识深入融汇到我国的医学、武术、气功、建筑、艺术、哲学、身心修养、治国理政等方面,直到今天还在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发挥着作用。站在今天的视角上,我们应该注意挖掘其中的财富,去除其中的落后成分,结合新的时代需要发挥其更大的功能。
中国自古尚谋不尚力。古代圣哲早就懂得,要想成就经国立世伟业,绝不可离开智士谋臣的运筹谋划。中国文化与文明源远流长,崇尚智慧、崇尚谋略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在经济生活中,我土我民崇尚以智以谋经世济民;在政治活动中,我土我民崇尚以智以谋立国安邦;在军事斗争中,我土我民崇尚以智以谋克敌制胜;在外交事务中,我土我民崇尚以智以谋纵横捭阖。《谋略之道》择其精要,为读者展示了我们的先人许多充满智慧的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方略。
内圣而外王,修己以安人。中国传统文化以修身为起点,以治国、平天下为鹄的,浩繁的史籍中汇聚着古人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和深邃智慧。本书从立国之道、立政之道、济世之道:施政之道、吏治之道、邦交之道等六个方面,寻章摘句,阐释先贤论述,涉及国家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内容、治理手段等诸多方面,时间跨度上从先秦到清末,力图相对全面地呈现中国古代治国之道,为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邬杨明、王玉强、梅放、胡大伟主编的《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教材》全面介绍了水行政执法的相关专业知识,并收录了大量关于水行政执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练习题,附录部分附有浙江省行政处罚参考文书样式,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水法规概述、水行政管理与水政监察、水行政执法的一般原理、水事违法案件查处的一般程序、水事违法案件查处的简易程序、水行政救济、水行政信访、行政执法中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防汛防台抗旱以及水事纠纷的预防和处理等相关问题。 《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教材》内容充实,语言简练,适合从事水政执法工作相关人员参考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师生以及其他工程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着眼于古为今用,旨在深入挖掘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从中梳理出我国古代的执法之道,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古人的智力支持。通过对繁杂众多法律典籍的搜索、校译和整理,编者依照执法目的论、执法主体论、执法原则论、法律品格论、执法方式论和执法责任论的内在逻辑形成了本书的体例。其中,章、第二章为执法目的论;第三章至第七章为执法主体论;第八章、第九章为执法原则论;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为法律品格论;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为执法方式论;第十八章、第十九章是执法责任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公安高等院校对交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讲授内容也逐步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实战化发展。鉴于目前较常见的教材中大多是关于道路工程、交通设施等单方面的内容,并且大多是面向社会高校道桥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涉及道路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知识,缺乏一本较为全面、系统介绍道路工程与交通管理设施的应用型教材。为了满足公安高等教育贴近实战、强化技能、充实应用的发展目标,在北京警察学院领导和同人的鼓励、支持之下,结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职责和实际工作需求,编著者从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编写了《道路工程与交通管理设施/北京警察学院规划教材》。其中,理论部分在参考了许多国内外同类的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突出了对道路工程与交通设
该教材共分六章:*章医院消防工作概述,讲述了医院的分类,火灾风险,火灾的主要原因,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意义;第二章建筑防火基本知识,讲述了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防火防烟分区、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灭火救援设施、装饰装修和外墙保温防火等内容;第三章医院消防设施器材,讲述了消防器材、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疏散引导设施等内容;第四章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讲述了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消防安全制度、管理职责、重点部位的管理、用火用电用气管理、消防安全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消防档案管理、医院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内容;第五章医院初起火灾扑救与人员疏散,讲述了初起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灭火
本书将古代用人之道的阐述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以人才的作用、人才的识别、人才的选拔、人才的使用、人才的考核、人才的任用以及人才的培养为关键词进行选择编录,每一部分又由三到四个相关主题组成,各主题部分的语录一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便于读者了解掌握历史的脉络并可进一步展开阅读。
本书以当前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与发展为主线,全面汇集与公共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做出适当解读,旨在帮助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成为案头的参考书。本书共分为七章。章导论,勾勒我国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框架,阐述我国公共文化政策法规的性质、作用、类型、特点、效力和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以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公共文化的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开放利用、业务活动、服务规范、保护促进等六个方面,精选重要的政策法规,并进行概述性、指引性解读,旨在阐明政策法规的主旨理念、核心规范和意义价值,以便于读者更好地通揽政策法规全文,抓住重点,面向未来,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
本书就水生态环境危机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水生态环境问题为背景,研究相关的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水生态环境危机事件可能产生的类型、成因和技术特点,对水生态环境危机事件的预测、预报、预防、预案编制、反应处理、善后管理以及应对能力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以我国近期发生的水生态环境危机事件为例,进行了剖析,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用的可操作性,对水生态环境危机事件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既可适应水利系统公务员培训的需要,也可作为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