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自汉代至清代的大量各类笔记、杂著、小说中辑取收录志怪小说 539 篇,集合中国当代近百位从事古代文学教育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或叙述神话传说、或描绘神鬼妖魅的古代志怪小说进行鉴赏品味,鉴评其艺术风貌、文学趣味、文学价值,并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从这些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传承下来的特殊的文学作品中看透本质、借古喻今、体悟道理。
诗分唐宋、各有千秋,边塞诗歌并非只有一种面目。北宋边塞诗词产生于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在国家边防、民族关系、文化建设、士人需求、理想架构等多领域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总体上呈现出别样的风貌。本书着眼于这种不同于盛唐边塞诗词的文学现象展开研究,既着重通过考察作家代群、作品内容来勾勒北宋边塞诗词的发展轨迹,又重点对范仲淹、梅尧臣、苏轼等典型个案进行专论。合论边塞诗、边塞词,也注意了文体差异。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宏观考察北宋边塞诗词的创作生态、创作主体、战和书写与文学成就,提炼归纳几种不同的创作类型并分别论述。探讨边塞题材对于宋诗、宋词的特殊价值,并以经典化的视角对北宋边塞诗词的文化意义进行研究。
《沉默的大多数(精)》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三本杂文集,是得到王小波的三个步骤。《沉默的大多数》是王小波智慧之书, 上头之选 爱智慧,爱自由,反对愚蠢!收录40篇见地不俗、论述精彩、思想深刻的文章,呈现其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叩问,亦能解答当下的困惑,代表了王小波背后的精神内核。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精)》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三本杂文集,是得到王小波的三个步骤,《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代表作, 入坑之选 有趣、独立、反对假正经!收录52篇短小精悍、讽刺风趣的杂文,从生活议题到人生态度,展现独立人格、自由精神、黑色幽默。
基本信息 书名: 唐诗鉴赏辞典(新1版) 作者: 俞平伯 开本: *: 98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3-08-01 书号: 9787532639816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出版说明 凡 例 序 言 篇目表 正 文 附 录 诗人年表 唐诗书目 名句索引 诗体诗律词语简释 诗人笔画索引 篇目笔画索引 编辑推荐 《唐诗鉴赏辞典》是国内文艺类鉴赏辞典的发轫之作,1983年一次出版,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精心撰写赏析文。其融合文学赏析与工具书于一体的模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至今已畅销30年。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文学鉴赏辞典系列,是上海辞书出版
日藏宋僧诗文集的宋、元、明、清多种珍稀版本及大量和刻本、抄本,是中国古籍版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长期留存海外,尚未能引起国内版本研究者的足够注意。本书将39种宋僧诗文别集、总集资料作为一个研究整体,搜集调查其在日本现存的各种不同版本,共索得300余种版本资料,对其在日本的刊刻流传情况加以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增加了中国古籍版本研究的新内容和新认识,是对古籍版本研究的重要补充。 本书从对不同版本的内容比勘入手对和刻本及抄本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版本特点,评价其优劣,是全新的研究成果,也可为进一步研究日本书志学者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同时本书从宋僧诗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传角度考察揭示日本五山禅(诗)僧与宋代禪(诗)僧在佛教禅宗及文学思想、学术思想上的影响和密切关系,视角独特,对进一步加
本辞典共选取了唐、五代、宋著名词人185家,词作700余首。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直到今天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宋词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本辞典邀请了160位专家学者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彩赏析,以便提高广大读者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鉴赏能力。
书号:9787101102918 书名:中华国学文库 颜氏家训集解(精装) 定价:8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诗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唐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唐及五代190余位诗人的作品1000余篇。所选唐诗不仅是一些大家、名家之作,也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全面展现了唐诗风貌。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历经千年而传唱不衰,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本辞典邀请了近百位专家学者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彩赏析,以便提高广大读者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鉴赏能力。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收录金词38家、103首,元词54家、155首,明词72家、136首,清词152家、318首。每位词人的作品前,列有该词人的小传,内容包括生卒年、籍贯、经历、艺术风格及其在词目前的地位。每篇作品之后,由钟振振等百余位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专家逐篇进行了校勘、注释和分析鉴赏。鉴赏文字典雅规范而又流畅易懂,能够为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起到相应的启发、解惑和帮助提高鉴赏力的作用。
内容提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自*纳兰词集《饮水词》问世之后,便被“海内文士,争相摹写”。 而纳兰容若,也成为继宋代柳永之后,又一位妇孺皆知的词人。 曹寅记录当时的盛况,写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纳兰词》词句自然纯粹、发乎肺腑。 以缠绵哀婉的风格、至情至性的文字触动心肠。 本版《纳兰词》集简易性、艺术性、学术性于一体,全方位呈现*真实的纳兰。 可读、可赏、可研究。 1. 以《通志堂集》为底本,收录全348首,综合16种刻本全新勘校。 2. 全简注释,随文注音,无障碍阅读。 3. 全彩插图,收录石涛精品70余幅、纳兰手简真
唐代“乐府”一词范围含混,学界至今尚未厘清。本书选取唐人旧题乐府和新题乐府,将其视作“乐府诗体”,从文体学的角度予以探究,认为它导源于魏晋之“乖调”,在南北朝辞乐疏离的进程中得以发展,至唐代蔚为大国,但绝大部分不再入乐演唱,属于拟歌辞或准歌辞。唐人创作乐府诗采用拟效方式,既继承前代程式,又加以“己才己意”,使乐府诗由乐工之辞变成了一种文人化的诗体。乐府诗体题目简短,多写大众题材,形式自由多样,注重歌辞造型,风格通俗直露,其功能主要有讽谏、正乐、言志、交际和培养等。唐代乐府诗体的演进,实质上是乐府诗失去音乐桎梏之后又逐渐摆脱拟辞传统并与徒诗合流的过程。
本书从宋代刻书业与词籍的编纂刊刻、刻书业与词体的演进、刻书业与词学批评、刻书业与词人群体、刻书业与词学传播意识等层面,探析宋代刻书业与词学间的多重关系,以及印刷术对词体演进的作用,为词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书从自汉代至清代的大量各类笔记、杂著、小说中辑取收录志怪小说540余篇,集合中国当代近百位从事古代文学教育和研究的中文专业教师、古籍研究人员等,对这些或叙述神话传说、或描绘神鬼妖魅的古代志怪小说进行鉴赏品味,鉴评其艺术风貌、文学趣味、文学价值,并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从这些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传承下来的特殊的文学作品中看透本质、借古喻今、体悟道理。
《英韵宋词百首》就是音形意结合,以诗译诗的又一范例。我们知道,宋词的形式和韵律比唐诗更加复杂,要求更加严苛。不同的词牌对于每行的字数,平仄和押韵都有规定。正是由于诗行的长短变化和韵律的乐感节奏,不同词牌的词才呈现出个性化的风格气质,或飘逸洒脱,或沉郁顿挫,或冲淡平和,或豪迈奔放,或婉约含蓄。其实,提倡译诗弃韵律而留意境者并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如此主张实在是出于无奈。保留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已经很难,如果再讲究韵律那更是难上加难。二者得兼,并非不想为,而是难为也。赵教授努力在做,而且做到了。他根据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几近地把原词的韵律转换成英语韵文。保留韵律和保留意境的目的是一致的,都为烘托译词的主题服务。《英韵宋词百首》并没有因为保留韵律而削弱了原词的意境,反而强化
小品文,一般指内容活泼多样、风格题材不拘的短文,有别于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的宏文巨篇。小品之名,源自佛经,其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无文体意义。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的《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精)》收录从先秦到近代的小品文680余篇,内容覆盖抒情、哲理、语言等多方面,艺术突出了韵、趣、小的文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