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展现中国鸟类研究者、观鸟者和自然手绘艺术家领先水平的原创野鸟图鉴! 中国鸟种数位列世界前十,并拥有诸多特有种。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对鸟类的考察与研究越加深入,大量新种被发表,观鸟人群数量和水平、审美和需求都在提升,这本高质量的、中国鸟类学者原创的、符合中国观鸟者需求的中国鸟类手绘图鉴应运而生。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有记录的(所有)1491种鸟类,精准分布图1000余张,鸣声800余种,科学插画4000余张,准确、优美地展示鸟类的形态和识别特征。 本书兼具专业性、实用性、艺术性,既可以作为鸟类研究机构及相关从业者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自然教育类、自然艺术类的推荐读物,更是指导鸟类观察的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联合国和平使者珍 古道尔博士联袂推荐,献给热爱鸟类和自然的你!
《第一次养鹦鹉就恋爱了》是一本关于鹦鹉的饲养百科。全面介绍了饲养鹦鹉时需要掌握知识,包括日常照料、玩耍训练、健康检查等,还针对鹦鹉的常见疾病,给出了专业照护指南。超全的知识、超萌的插图,既直观实用,又温暖治愈。不管是饲养新手,还是资深鸟奴都很适用。 全书包含20个鹦鹉品种的介绍,70个饲养鹦鹉的实用方法,33个对鹦鹉行为的解读。书中介绍的养鸟技巧不仅适用于小型鹦鹉、中型鹦鹉、大型鹦鹉,也适用于文鸟。 一本书就能读懂关于养鹦鹉的全部知识,通过这本书开启和鹦鹉幸福生活的大门吧! 《第一次养鹦鹉就懂它》是一本深度解读鹦鹉叫声、行为的百科图鉴。也是超实用的 养啾 指南! 全书包含133篇鹦鹉 专访 ,24篇鹦鹉专栏,5则鹦鹉漫画剧场,2次鹦鹉学测验。鸟宝现身说 法 ,主人在不明白鸟宝的叫声或行为是怎么回事的时
《跟动物交换身体》系列图书是日本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创作的一套以人体作为参照的 体感型 动物图鉴。全套包含三册,每册均用生动魔性的插画描绘二十多种动物(含乌龟、大象、鲨鱼、袋鼠、霸王龙、天鹅等)的身体结构及演化奥秘,通过将动物的特征与人类一一对比,将专业的生物解剖学知识转化成夸张、冲击力超强的画面,产生真实有趣的对照,带你走进一场跨物种体验的惊奇之旅!
蝴蝶常常受到更多的关注,但同属鳞翅目的飞蛾的进化史却更为悠久,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贡献也无可估量。 本书通过丰富的事实和细节,生动展现了飞蛾与世界各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书中探讨了飞蛾的生理构造、生命周期、进化史以及与人类之间的联系等,讲述了飞蛾奇特而智慧的生存法则,呈现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飞蛾世界。 书中精选超300幅精美而严谨的制图、摄影作品,聚焦美丽的飞蛾。它不仅是一本关于蛾类的科普读物,更是一场关于生存智慧和自然之美的探索之旅。
水母、栉水母、被囊动物和管水母是散发着美丽光芒的神秘生物,拥有令人惊叹且各不相同的生命周期。这些简单而古老的生物出现在每一片海洋的每一个深度。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至少5亿年,是这个星球上*古老的多器官生命形式。本书展现了丰富且令人赞叹的海洋摄影,并探索这些奇异生物的生活史、解剖结构和生态特性。各个章节按照不同的主题组织内容,一共囊括了50多个独立水母物种的档案,并附有精美的图片。这些物种的故事精彩、奇异、新鲜,让人深深认识到生活在全世界*荒野中的这些漂浮生物是多么与众不同。
本书由享誉世界、研究已灭绝动物的权威人士埃罗尔 富勒所著,涵盖了从1870年到2004年间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这些照片的主角通常是动物园或生态园里某种动物*后仅存的个体,其中包括很多著名的例子 *后一只旅鸽玛莎、*淇淇,以及躲在主人的帽子里疑惑地看着周围的象牙嘴啄木鸟。富勒在展示这些珍贵照片的同时,还介绍了每种动物的习性及其生存环境,探究了它们消失的原因,并还原了照片的拍摄场景。这些叙述的背后,有动物保护者的一腔赤诚、人类的狂妄自大,以及动物们绝望的挣扎 由影像记录的灭绝物种是绘画所不及的,这也是本书不同寻常的焦点所在。影像为读者和众多业已消失的生灵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让人怀念、动容,同时也是一种警示。
本书便携版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方便读者野外携带及使用,便携版采用了小开本、耐磨封面等设计。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全书照片多达7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 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作为参考书。
本套书包含有600种海水鱼、700种热带鱼及海生生物的高清彩色图谱,并详尽而细致地说明了每一种鱼的身体特点、习性、栖息地等。同时,还介绍了海水鱼和热带鱼以及在水族箱中,可以养殖的100种水草及其他小生物的特征及饲养方法和水族箱的设置和造景,饲养海水鱼和热带鱼需要准备的设备、工具、食饵及基本饲养、繁殖技巧和方法,并针对海水鱼容易患上的疾病详细介绍了对症治疗方法。是有指导意义的海水鱼、热带鱼饲养用书。
《群鸟嘤嘤:法国皇家植物园鸟类图鉴》是基于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皇家植物园收藏鸟类标本的博物学巨制,由博物学家布封主持,鸟类学家、雕刻家弗朗索瓦-尼古拉 马蒂内绘制、雕刻。该项目得到了法国科学界许多学者的大力协助,如路易斯-让-玛丽 道本顿、菲利普 盖诺 德 蒙贝尔拉德等。 原版书首版于1765年,由巴黎出版商庞库克作为布封《自然史》鸟类卷的插画汇编,分十册陆续出版。全套共有1008幅图,包含973幅鸟类画、35幅其他动物画(28幅昆虫、4幅珊瑚和3幅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其中有些鸟类(大海雀、旅鸽等)已灭绝,我们可以通过两位大师的眼睛去了解这些已经不存在于世的生命。 这些鸟类画雕刻在42块手工调色木板上,每块木板上有24幅图。在当时,制作写实的彩色鸟类插图十分少见且制作困难,然而,这些鸟类画设计干练,色彩鲜艳,充满活力
虎皮鹦鹉怎样挑选心仪的配偶?看似阴森的渡鸦居然是世界上☆贪玩的动物之一?鸟类和我们一样,也会日复一日地与同类交流、劳作、玩耍、育儿、思考,它们的种种行为背后隐藏着非凡的策略和智慧。 在本书中,珍妮弗?阿克曼通过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鸟类生活和行为,证明了鸟类拥有可同人类或少数高智商哺乳动物相媲美的能力。她将个人的观鸟经历与世界各地鸟类学家的前沿科研成果熔于一炉,使我们得以窥见生命的复杂和多样性,并对人类中心主义做出深刻的反思。
蜜蜂是生态的晴雨表,是体现地球生态的重要因素。地球上已发生五次大灭绝。第六次似乎潜伏在地球上,若它发生,完全有可能是由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行动造成的,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形式增长。污染和生态系统的枯竭迫使人类回顾过去,重新思考地球以及人类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未来。本书涉及蜜蜂的种群、组成、特征、对生态的作用与体现及蜂巢。了解蜜蜂,向蜜蜂学习,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生态,更有助于人类了解地球生态的改善情况。
本书堪称各级中国观鸟者的一本 行动宝典 , 在同类书中*为系统、全面、科学、权威。书中鸟类绘画技法一流,逼真度极高,不同季节的鸟类羽毛颜色变化呈现得都很准确。作者约翰 马敬能为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著名鸟类学家。 该书按新的分类系统描述了中国境内及周边有分布的1329种鸟,采用了前图后文的形式,前半部集中为鸟图和分布图,后半部为文字说明。本书描述的1329种鸟,每种都配有彩色绘图和分布图,另描述了几百种亚种。分布图显示每种鸟在中国及邻近国家和地区夏候、冬候及居留期的分布。对于各鸟种的描述包括外部形态特征、叫声、分布范围、分布状况、简要习性等,文字简明实用。英文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中国动物学专家参与编写、翻译、审校。
本书综合经、史、子、集多种史料,较为全面地梳理了鹌鹑在古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承担的角色;通过田野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运用科学史学和民俗学方法加以分析,重新发掘了今人了解较少,但却曾风行一时的 斗鹑 文化活动及其中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对明清时期别具特色的动物专谱《鹌鹑谱》进行了系统梳理,还原了中国古人与鹌鹑的互动关系,并以此管窥中国古代缤纷多彩的兼具自然与人文的 动物世界 。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中国*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规模恐龙化石埋藏现场、展示和收藏中侏罗世恐龙化石*丰富的博物馆。本书主要展示了自贡恐龙博物馆收藏的堪称*的恐龙化石珍品图集,种类丰富多样,不仅有恐龙类,还有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似哺乳爬行类等恐龙时代不同门类的伴生脊椎动物化石,从而让广大读者领略亿万年前古生物化石的神奇魅力。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和平使者,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大熊猫又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对大熊猫的保护,可以有效带动其他受威胁物种、伴生动物及相关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几十年来,中国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不断强化栖息地整体系统保护,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大熊猫种群数量逐渐回升。作者张志和,博士、研究员 ,动物保护专家,大熊猫全球文化推广大使,从事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及管理工作30余年。本画册从作者累计拍摄的数万张资料照片中精选图片,图文结合,辅以相关知识点,集科普、趣味与审美于一体,独家呈现,为读者展示大熊猫的隐秘生活和世界,以期有更多的人来关心、保护它们,保护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脆弱家园。The giant panda is China's national treasure and a pea
看遍了虎豹熊狮的大型野兽角逐,听腻了远在非洲大草原、热带丛林和南北极地的动物故事,是否曾留意观察过隐藏在角落里的小型动物?它们许多就生活在人类身边,却因为体型微小、长相怪异和神出鬼没而长期被人遗忘。翻开《奇异的微型动物》,寻找这些躲在角落里、灌木丛中、岩石底下的生命力旺盛的小精灵,你或将惊异于它们的奇特外貌,或将为它们的超级能力所折服,或将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而赞叹。要相信,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永远会给你带来惊喜!
有没有尝试过跟着动物去旅行?或许这本书就是值得入手的行动指南,带你亲历充满野性的荒野。在家门口认识10种鸟,去新西兰观察海狮、几维鸟,甚至与大熊猫、雪豹这样的明星在野外相遇,都不是什么难事。 作者把13年间在30多处荒野的所见所思,汇集在16万字和200多幅摄影图片中,并以保护生物学的视角访问历史,你可以看到生态保护工作经历过怎样的至暗时刻,又如何迎来了曙光。 期待读过这本书的你,可以很快开始一次对环境、原住居民更为友好的旅行,成为大自然的朋友。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平衡的关键支撑点。它们是湿地、森林、草原的卫士,用种类和数量标识着生态环境指数,对环境进行真实的评价,是最公正的环境检测员。它们与人类和谐共处,共同组成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人类与地球自古便有着亲密而复杂的关系,我们生存在这个星球上,但往往不了解这个星球。本书就将带领读者走上一趟奇妙的旅程,由古至今地对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大气、地理、地球物理、海洋、生态环境等学科的诸多有趣知识进行了介绍,作者从上述学科中提炼出100个主题将地球科学的发展、演变和现状讲述给读者,除了能够了解到地球和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还能带领我们思考人类的行为对地球的影响。除100个知识主题外,本书还收集整理了20多位极具影响力的地球科学家的简短资料、28种矿石的高清照片与介绍,以及一份详尽的地球科学史时间轴,将地球科学历史事件、科学发明、历史事件和文化进程囊括其中,极具收藏价值。
你还在惊讶于那些魔幻世界里被人们叹为观止、津津乐道的 神奇动物 吗?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奇妙的生态系统。那些常见或不常见的小动物们有着美丽或奇特的外表、各显灵通的生存智慧、与人类截然不同的技能本领......它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小秘密呢? 这是一本探索地球上真实存在的神奇动物们的书,带你走进它们的秘密生活,它们与我们人类正共同生活在这颗美丽可爱的星球上......
一本记录中国野生生物保护历史的科普摄影集,本书展示了过去100年来,中国人和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各种野生生物之间关系演进的过程。以时间、地域、物种为相互交叉的象限,通过摄影作品辅以文字的形式,从中国各个旗舰物种代表的地域出发,并穿插蚂蚁森林保护地、中国巡护员、牧民摄影师计划、科学观鲸和城市动物园五个小专题,系统梳理了中国野生动物的发现、认知、利用、保护的历程,以及保护观念的巨大转变,客观展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同时思考和展望今后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