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游客逛动物园的常见困惑与误区出发,选取了三十余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讲述了动物园里不为常人所知的那些事,以求 为游客解惑,替动物园发声 。 全书包括七个篇章:动物吃什么、动物住哪里、动物怎么了、动物谈恋爱、动物看医生、饲养员的日常以及逛动物园的攻略。每篇文章以问题切入,用幽默风趣的文字和生动清新的插画,展现动物在园中的生活、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展区设计的秘密;同时,也带我们走进动物园的 幕后 ,实地感受饲养员的工作;最后,作者以多年来游逛世界各地动物园的亲身经历,倾情奉上一份游逛动物园的独家宝藏攻略。
本书是作者的昆虫观察经历,在介绍昆虫习性的同时,还讲述了他与这些昆虫之间的有趣互动。前三章 同处一室 与虫为邻 他山之虫 是按照距离来分,从近如室内和城市公园绿地到远至山间的自然保护区,描述了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昆虫;第四章 生生不息 记录了对昆虫生活史的连续观察经历,作者从奇特的现象出发,深入思考后提出假设,并在观察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枯叶、断枝、粪便,皆是伪装;丝痕、孔洞、残蜕,暗藏剧情。昆虫世界的情节之丰富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夜幕降临,虫儿的狂欢才刚刚开始。生存博弈中,谁将异军突起,谁又能成为最终赢家?面对环境中纷繁的不确定性,每一只小虫都是演化的侧影。 本书延续《追随昆虫》的风格,作者以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寻觅那些虫迹疑踪,抽丝剥茧地破解一桩桩 悬案 ,引领读者走进一个精彩纷呈却被多数人视而不见的自然新天地。在探究不同昆虫行为模式的同时,作者也传递给我们一种发现昆虫、观察昆虫的独特方式:用建筑学眼光解读昆虫的微观之美,以超越物种界限的视角揭示昆虫那些不为人知的日常。
每年,红腹滨鹬从地球的一极飞往另一极,完成近乎奇迹般的上万公里的迁徙。黛博拉 克莱默一路追随这些鸟儿,从南美洲遥远的火地岛,飞越美洲大陆的海岸线,*终来到冰冷的北极,见证它们在严苛的环境下完成筑巢和繁衍。作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动物,鲎产的卵对迁徙的滨鹬至关重要,为它们在漫长的征途中提供能量来源;而流淌在鲎的体内的蓝色血液,也一直默默守护着人类的健康。 《绝境》用诗歌般的语言在我们面前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画中有沿着海岸线迁飞觅食的大群鸻鹬,有在满月的柔光里登陆产卵的鲎群,亦有近百年来人类的诸多活动对这些古老生命造成的影响。这本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独特视角,让我们得以看到人类、红腹滨鹬与鲎的生命如何彼此交织,而又福祸相依。
《中国常见海洋生物原色图典》是一套系统介绍中国常见海洋生物的工具书。 本丛书分《植物》《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6册,分别收录了153种海洋植物,61种海洋腔肠动物和72种棘皮动物,205种海洋软体动物,151种海洋节肢动物,172种海洋鱼类,11种海洋爬行类、118种海洋鸟类和18种哺乳类。针对每种海洋生物,书中均简明扼要地介绍其学名、学术界常用的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地理分布等,并配以原色图片,为大众了解相关海洋生物提供帮助。 《软体动物》 本书遴选了我国常见的海洋软体动物205种,从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简明介绍,并配有原色图片。所选海洋软体动物以经济价值*的腹足纲(111种)和双壳纲(81种)软体动物为主,另外增加多板
《中国常见海洋生物原色图典》是一套系统介绍中国常见海洋生物的工具书。 本丛书分《植物》《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6册,分别收录了153种海洋植物,61种海洋腔肠动物和72种棘皮动物,205种海洋软体动物,151种海洋节肢动物,172种海洋鱼类,11种海洋爬行类、118种海洋鸟类和18种哺乳类。针对每种海洋生物,书中均简明扼要地介绍其学名、学术界常用的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地理分布等,并配以原色图片,为大众了解相关海洋生物提供帮助。 《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 本书收录了我国海域和国内水族馆中常见的腔肠动物与棘皮动物共138种,其中,腔肠动物61种,棘皮动物72种。腔肠动物部分介绍了5种水螅虫纲生物、11种钵水母纲生物和45种珊瑚纲生物。棘皮动物部分介绍了25种海星、
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人类才有文化吗? 诚然,我们智人的文化及其产物影响着整个地球,几乎无处不在,但当我们跟随本书两位海洋哺乳动物学者一起扬帆远航,去往加勒比海、阿拉斯加、南极、北极 去追寻海洋里的哺乳动物,你会发现虎鲸社群也有流行的玩具,抹香鲸族群也有不同的语言,座头鲸之歌也有创作主题,宽吻海豚的捕食策略五花八门,它们甚至能和人类一起跨物种合作捕鱼,而且世代传承! 本书两位作者试图定义什么是鲸类动物文化,它如何存在,它对鲸鱼和海豚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以及终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在剖析鲸类的文化、行为、基因、生态、保育之外,本书还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潜藏于鲸鱼海豚社会与行为里的知识和趣事。人类常有错觉以为我们孤独地站在物种智能的,但其实我们还有深洋大海,以及在海洋里的朋友。它们丰富多彩
兴冲冲地去阿尔卑斯山旅行,为何会被 发配 到牧场上拔杂草? 欧洲小馆风味独特的红酒鹿肉,竟如同花园里的臭椿树一般让人头疼? 悉尼水族馆里养尊处优的儒艮,是否像华侨思念艾草那样,惦念大海的浪涛? 外形软萌性情孤僻的仓鼠,何故被德国人作为对抗疫情的宝贝,又如何会与园中的番茄扯上关联? 植物达人天冬从旅行见闻和园艺实践着笔,在小说般的叙事中,呈现了不同寻常的他乡风物,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道出植物的喜怒哀乐。 花,代表缤纷各异的植物;鸭嘴兽,则代表令人神往的异域和远方。看似毫无关联的二者,在天冬的眼中,却有着耐人寻味的内在关联:珍稀濒危的植物若是其貌不扬,则只能沦为植物里的鸭嘴兽,受人冷落和嘲讽。 全书分为 花与异乡人 花与园艺家 花与旅途 这三部分,记录了天冬所经历的旅途趣事和花园生活体
《中国常见海洋生物原色图典》是一套系统介绍中国常见海洋生物的工具书。 本丛书分《植物》《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6册,分别收录了153种海洋植物,61种海洋腔肠动物和72种棘皮动物,205种海洋软体动物,151种海洋节肢动物,172种海洋鱼类,11种海洋爬行类、118种海洋鸟类和18种哺乳类。针对每种海洋生物,书中均简明扼要地介绍其学名、学术界常用的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地理分布等,并配以原色图片,为大众了解相关海洋生物提供帮助。 《鸟类 爬行类 哺乳类》: 本书介绍我国常见海洋鸟类(118种)、海洋爬行类(11种)、海洋哺乳类(18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内容,,并配有原色图片。根据在我国分布情况,本书介绍的海洋鸟类包括鹱形目、鹲
《中国常见海洋生物原色图典》是一套系统介绍中国常见海洋生物的工具书。 本丛书分《植物》《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6册,分别收录了153种海洋植物,61种海洋腔肠动物和72种棘皮动物,205种海洋软体动物,151种海洋节肢动物,172种海洋鱼类,11种海洋爬行类、118种海洋鸟类和18种哺乳类。针对每种海洋生物,书中均简明扼要地介绍其学名、学术界常用的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地理分布等,并配以原色图片,为大众了解相关海洋生物提供帮助。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海洋中种类*多的生物类群,约有120万现存种,其分布遍及海洋、陆地和淡水环境。本书收录的151种节肢动物均为中国沿海常见物种。对于每一物种,书中都有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介绍,并配有
我们就像是一根根羽毛, 每一根看起来都轻盈得好像微不足道, 但是当我们紧密地排布在一起, 就成了一双翅膀。 我们不光送这些野生动物成功回到了碧波蓝天, 也托着咱们的梦想一步步前进着。 初雯雯 自2019年起,中国有超过一百万名 90后 00后 的青年通过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参与到阿尔泰山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中来。 2019 2023 年的五年间,这些年轻人于阿尔泰山、乌伦古河流域大面积恢复灌木植被群落,培养牧民自然巡护员,还在全国网友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发起筹建了国际山脉阿尔泰山在我国境内的第一所具备医疗、科研能力的专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得益于全国自然保护者与各级林草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蒙新河狸种群数量实现了增长近 20% 的好成绩。 本书通
《中国常见海洋生物原色图典》是一套系统介绍中国常见海洋生物的工具书。 本丛书分《植物》《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6册,分别收录了153种海洋植物,61种海洋腔肠动物和72种棘皮动物,205种海洋软体动物,151种海洋节肢动物,172种海洋鱼类,11种海洋爬行类、118种海洋鸟类和18种哺乳类。针对每种海洋生物,书中均简明扼要地介绍其学名、学术界常用的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地理分布等,并配以原色图片,为大众了解相关海洋生物提供帮助。 《鱼类》 本书遴选了我国沿海常见的海洋鱼类172种。大部分种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如日本带鱼;有一部分种类虽然食用价值不高,但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如豆娘鱼;还有很少种类,尽管经济价值不高,也不具观赏性,却是我国沿海很常见的
本书讨论了大型猫科动物的演化,随后详细描述各个物种及其差异。通过深入考察现存大型猫科动物的解剖结构及其行为表达方式,对灭绝物种的功能和行为进行推断。后,本书将大型猫科动物的演化史置于全球背景下,讨论了影响其演化和灭绝的因素。 每一章节均援引了大量的延伸阅读材料。既可为分类学和解剖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也有助于猫科动物者加深对这些物种的了解。古生物学家特纳和科学插画家安东为现存的和灭绝的大型猫科动物提供了独特而引人注目的阐述。
《人类历史上的动物映像》以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为线索,结合大量珍贵的绘画、实物等历史图片,以及各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与动物相关的内容,讲述了数千年历史上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发展。书中详尽梳理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是如何对待、描述和表现动物的,梳理数千年来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变化,从抵御、猎杀,到驯化、豢养,揭示人们如何观看动物、描绘动物、推测动物,利用动物来隐喻和标记人类自身,这些描述和表现是如何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的变化而改变的,而且探讨了动物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以动物映像反观人类社会的新鲜视角。
《后的拥抱》一书以与简 范 霍夫教授关系密切的灵长类动物首领 大妈妈 为主角对动物丰富的情感生活进行了探索。 大妈妈 及其他动物( 收养 受伤同伴的狗,拯救患病同伴的老鼠,重访伴侣遗骨的大象等)的种种行为,都表明爱、恨、恐惧、羞愧、内疚、快乐、厌恶和同理心都不是人类的专属。作者用多种方式打开读者的眼界,证明人类和动物本质上是相通的。
Cat Warren是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学新闻学教授,她从没有想过成为一名寻尸犬训练师并且在树林和瓦砾中寻找死尸。在得到 单胎儿 德国牧羊犬索罗之后,Warren为了帮助索罗找到释放内在动力的正确途径,特意拜访牵犬师训练师,从而偶然间发现索罗在搜寻方面的天赋。Warren与索罗受训成为志愿寻尸犬团队,执行任务至今已有7年。他们协助警察搜寻公园、森林、道路以寻找失踪的尸体。 从各种生动而逼真的训练场所,到实际进入犯罪现场, Cat Warren与法医人类学家、侦探、训犬人员紧密合作,从科学的视角观察为什么犬类*适合从事此类工作,以及人类该如何协助狗狗发挥特长。在和索罗一起训练的过程中,她深入探索和狗的智力与训练相关的科学研究,一窥人类无法捉摸的狗的潜能。
本书生动记录了美国300年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野狼回归的艰难历程:原住民敬畏狼,殖民者消灭狼;濒危的狼从被重引入黄石公园开始,不仅种群扩大,还通过营养级联效应帮助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狼的保护被称为 野生动物领域的流产难题 ,书中利益相关方(狼拥护者、科学家、猎人和政客,以及公共土地上的非法占领者、牧场主和富豪)的博弈和冲突为了解北美原野打开了一扇窗。狼与美国的生态环境和美国人的灵魂密切相关,可通过人与狼的关系理解美国历史、美国人的特性和国家认同;在某种程度上,狼的历史就是美国人与自然关系的镜子。 彼得森对狼充满感情,细节描述入木三分。她以细腻的笔触,讲述 狼王 路波与布兰卡、 旅途 OR7(独自迁徙近2000千米)、 母狼王 06号(罕见地与一对狼兄弟共同生活)、 黄石灰姑娘 42号(长期忍耐后成功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知名的动物福利组织的首席执行官菲利普 林伯里继《廉价肉类的代价》之后又一力作。他指出,许多动物灭绝的原因,并不仅在于气候变化和栖息地消失。人类对廉价肉食的需求同样给它们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我们误以为,把动物关进工厂厂房,在浸洒了大量化学品的原野上种植庄稼,都是迫不得已之举 我们能凭借这种有效的手段养活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同时给野生动物留出一片自由的土地。然而地球资源即将达到临界点,人们正缓慢地意识到,社会的福利依赖于自然界的兴旺。 《死亡区域》让读者在全球范围内做了一次大开眼界的调查之旅,逐一关注十多种标志性的物种,考察在每一个案中,工业化农业在动物面临的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以大量实证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去思考,在鼓吹工业化农业的神话之前,我们
一提到昆虫或虫子,总不免让人感到厌恶。但实际上,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昆虫。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昆虫如魅影般无所不在,并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影响人类的文明与发展。 在美洲,使用胭脂虫红有着悠久的历史 阿兹特克人继承了前辈的传统,胭脂虫雌虫被碾碎,制成深红色染料,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内都能保持鲜艳的色彩。殖民时期欧洲人对此兴致盎然:红色对他们来说象征着活力。 想象一下,满载着胭脂虫红的船只接连横渡大西洋,每磅胭脂虫红染料都要用7万只被碾碎的雌虫尸体制作而成。 蚕丝在世界历史和当代社会中都迸发着强大的影响力。罗马人在公元前53 年第一次见到了光彩夺目的丝绸,当安息帝国的旗手展开用金线绣成的猩红色丝绸旗帜时,罗马军队呆住了,以至在战争中分了心。丝绸的现代制造工艺与古代的非常相似,这一古老工艺与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