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世界的起源,它支撑、滋养并保护着世界。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以令人惊奇的方式生活和觅食,这种多样性确保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土壤还能滋养海洋、调节河流流向、改变气候,是生命世界中强大而惊人的构造。但遗憾的是,几千年来,由于对土壤缺乏了解,我们一直在以城市化、不适宜的耕作方法和污染等方式破坏土壤。土壤正因侵蚀而消失。 马克-安德烈 瑟罗斯带领我们在土壤的组成成分和丰富的生命形式之间展开一次壮丽地下之旅,以诙谐幽默的文笔,结合妙趣横生的漫画插图,向我们介绍了被我们踩在脚下的土壤,以及鲜为人知的地下世界,让我们重新建立起与自然世界失去的联系。最后,他乐观地展望了我们如何将优质的土壤传给后代。
近年来,肆虐的森林大火已经摧毁了世界各地的大片地区,预计由于气候变化,我们将在未来看到更多这样的情况。但这不是什么新鲜事,野火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大规模的火灾在塑造地球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德鲁 斯科特讲述了火对我们星球的大气、气候、植被、生态以及植物和动物生命进化的影响。它导致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也推动了开花植物的传播。作者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揭示地球历史深处的气候,让我们了解早期人类是如何驯服火并使用它的。
水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各种文明的崛起和衰落也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的家园本质上就是一个蓝色水星球,人类在其中进行生活、生产、创作、迁徙、经济活动、地缘交往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文化体系和社会系统。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人类对生态的无节制侵蚀,地球的水循环系统正面临巨大的危机。洪灾的强度大幅增加,干旱、热浪和大规模野火正在全球各大洲频发,摧毁着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到2050年,可能有35亿人面临与水相关的粮食安全威胁,可能有47亿人生活在面临巨大或极端生态威胁的国家中,这将导致人口大规模流离失所和被迫迁徙的情况。而由此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的地缘政治问题,引发诸多纷争。 《蓝色水星球》预判了气候灾难下的人类社会新形态 气候大迁徙时代、
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在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重庆森林康养资源利用》结合近年来研究成果,对重庆市森林康养资源进行系统总结,形成森林康养资源经营利用技术和森林康养中医学利用技术,并针对森林康养疗效进行中医学实证研究;根据重庆森林康养资源禀赋,构建重庆森林康养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对全市森林康养资源进行区划,形成重庆市森林康养资源分布图集。同时,对重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进行中长期规划,以期为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本书分为八章,讲解围绕生态湿地展开的基础理论,以及开发建设管理相关的重点内容。其中前四章从湿地的起源入手,阐述了湿地现状、湿地定义、湿地分类、湿地功能等相关内容,为读者构建湿地的知识理论框架。后四章从湿地效益评价到生态湿地保护,以及生态湿地开发与景观营造,直至生态湿地的管理,串联了生态景观湿地的生态学、经济学、美学评价标准,以及保护政策、生态湿地开发技术与科学管理等重要内容。 本书适合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员,从事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从生态学理论入手,阐释了其在海洋资源保护、可持续农业发展、森林资源利用、公共卫生防疫、城市规划与景观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并以此提出了“生态适应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即充分利用生物和生态系统固有的适应能力,改变传统“被动”治理的环境生态技术为“主动”的适应型技术。通过揭示生物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性质及其适应性机制,将其引入生态系统构建、恢复和管理实践中,突破当前“被动”治理的环境生态技术的局限,以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经济治理研究》梳理了中西方稀缺资源利用治理理论,结合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双控市场化概况,对比性分析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对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的调控效果,融合中西经济学范式,创立测度资源利用秩序及经济异质性的新方法,实证评估了中国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平稳程度、耦合治理效果和风险等级, 基于协同治理、经济秩序及耦合治理的多维治理思想,提出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市场化机制的路径选择。
......
《藏品虫害防治词典(英汉对照)》是姚伯岳主编《古籍保护丛书》之一种,是一部与危害藏品的昆虫及虫害防治相关的词典,由郭晓光、周华华、张国庆、韩丽伟等联合编著,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江教授审校。全书共收录2479个词条,内容涵盖昆虫名、藏品类型、虫害的防治方式等。其中249个词条是昆虫名,其余多为与虫害防治相关的词条。 本词典包含正文与附录两部分。正文部分为本词典词条的英汉对照,以英文词条的首字母检索对应的中文含义;附录部分则收录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常见馆藏害虫虫名检索、相关专业词汇、不同藏品的虫害及其消杀法,其中昆虫名均列有其对应的拉丁文学名。
《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经济治理研究》梳理了中西方稀缺资源利用治理理论,结合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双控市场化概况,对比性分析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对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的调控效果,融合中西经济学范式,创立测度资源利用秩序及经济异质性的新方法,实证评估了中国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利用秩序平稳程度、耦合治理效果和风险等级, 基于协同治理、经济秩序及耦合治理的多维治理思想,提出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市场化机制的路径选择。
本书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未来发展愿景入手,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社会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低碳经济发展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源动力,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对策措施。本书既是对新中国成立100周时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的愿景描述,也是对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本书是公众了解低碳社会与可再生能源知识和关系的一本好书,适合能源行业、低碳经济研究者、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