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基础认知、核心技术、协议、测试和闪存系统五个方面对SSD固态存储进行全面且深入解读。相较于第1版,本书新增了近40%的新内容,并对之前20%左右的过时内容进行了更新或删减。基础概念部分,新增了近3年固态存储市场和闪存市场的变化,并重点介绍了一些特殊的SSD存储的知识,包括可计算存储、工业存储、混合存储以及相关产品架构。核心技术部分,除原有的主控、存储介质、他、FTL、ECC的原理和实现外,还专门增加了SSD主控、3D NAND、QLC闪存、新型存储器与SCM、混合式FTL等重点和热点技术。协议部分在原有基础上对PCIe、NVMe进行了近30%的新内容扩展,同时新增了对UFS协议的介绍和解读。测试部分基本都是新内容,主要介绍了与SSD相关的测试基本概念、原理、落地方法和工具。扩展部分是全新的章节,主要对闪存文件系统进行深入解读,这是当前各大SSD
《物联网UHF RFID技术、产品及应用(微课视频版)》 主要介绍与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物联网技术相关的内容,包括超高频RFID的历史背景、核心技术、芯片产品、行业标准规范、产业链生态、工程计算以及案例详解。书中以从基础到应用的方式展开,从基础的RFID技术原理讲起,再到RFID的产品和生态,后到工程应用中的计算和案例分析。 《物联网UHF RFID技术、产品及应用(微课视频版)》共8章,第1章为背景及概述,介绍了RFID的背景和技术特点; 第2章详细介绍了RFID的技术基础; 第3章介绍了超高频RFID标准及规范; 第4章和第5章介绍了标签技术和阅读器技术; 第6章介绍了超高频RFID的测试与认证; 第7章介绍了超高频RFID的行业生态,包括市场发展和生态特点; 第8章介绍了超高频RFID的应用案例。书中有大量的基础计算和应用案例,还包括行业主流产品的技术分析
STM32CubeMX和STM32CubeIDE是ST公司提供的用于STM32开发的免费工具软件,是STM32Cube生态系统的核心工具软件。本书首先详细介绍这两个软件的用法,然后以STM32F407为研究对象,采用STM32Cube开发方式介绍STM32F407各种系统功能和常用外设的编程开发,包括外设基本工作原理和接口电路、HAL驱动程序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针对一个STM32F407开发板的完整编程示例。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STM32Cube开发方式和工具软件的使用,掌握基于HAL库的STM32F407系统功能和常用外设的编程开发方法。 本书适合具有C语言、微机原理或单片机基础,想要学习STM32开发技术的读者阅读,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测控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STM32应用开发者的参考书。
《编译器设计(第 2版)》是编译器设计领域的经典著作,主要从以下四部分详解了编译器的设计过程。第 一部分涵盖编译器前端设计和建立前端所用工具的设计和构建;第 二部分探讨从源代码到编译器中间形式的映射,考察前端为优化器和后端所生成代码的种类;第三部分介绍代码优化,同时包含对分析和转换的进一步处理;第四部分专门讲解编译器后端使用的算法。 《编译器设计(第 2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编译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通过对电脑软硬件故障诊断修复方法的总结和大量经典案例的分析,旨在使读者掌握电脑故障的维修方法。 本书内容包括:多核电脑维护与调试、系统和网络故障诊断维修、电脑硬件故障诊断与维修、电脑周边设备故障维修、电脑芯片级故障与修复、数据恢复与加密技术。
本书由多名专业的电脑维修工程师编写,针对电脑的选购、组装、设置、组网、维护、维修等几个阶段,为读者详尽讲解电脑硬件的运行原理、选购技巧、维护维修方法,以及系统安装设置方法、组网方法、数据恢复方法、数据加密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共分为8篇内容,包括:深入认识与选购电脑硬件、多核电脑组装实践、系统安装与优化、网络搭建与安全防护、电脑故障原因分析、系统与软件故障维修、整机与硬件维修、数据恢复与安全加密。 本书内容全面详实,案例丰富,不仅可以作为电脑维修人员的使用手册,还可成为广大白领阶层、电脑爱好者、电脑达人们的技术支持工具书,同时也可用作中专、大专院校教学参考书。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故障排除基础教程(第3版)(微课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精挑细选的实用技巧、翔实生动的操作案例,全面介绍计算机组装、维护与故障排除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从零开始认识计算机、认识电脑硬件设备、选购电脑硬件、组装一台电脑、BIOS设置与应用、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检测计算机系统性能、系统安全防范与优化、电脑的日常维修与维护、常见软件故障与排除、电脑主机硬件故障与排除和电脑外部设备故障与排除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及应用案例。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故障排除基础教程(第3版)(微课版)》面向学习电脑组装、维护与故障排除的初级读者,适合无基础又想快速掌握电脑组装、维护与故障排除的读者,以及广大电脑爱好者及各行各业人员作为自学手册使用,同时还可以作为社会培训机构
本书由微软技术专家戴有炜先生倾力编著,是他**推出的Windows Server 2019两卷力作中的Active Directory配置指南篇。 本书延续了作者的一贯写作风格:大量的实例演示兼具理论,以及完整清晰的操作过程,以简洁易懂的文字进行描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本书共分16章,内容包括Active Directory域服务、建立AD DS域、域用户与组账户的管理、利用组策略管理用户工作环境、利用组策略部署软件、限制软件的运行、建立域树和域林、管理域和林信任、AD DS数据库的复制、操作主机的管理、AD DS的维护、将资源发布到AD DS、自动信任根CA、利用WSUS部署更新程序、AD RMS企业文件版权管理以及AD DS与防火墙。 本书面向广大初、中级网络技术人员、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技术培训班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以作为微软认证考试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新颖的思路、简单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来阐述作者初遇STM32以来的种种认识,书中多处内容都是由作者从STM32初学时的实践中总结而来。本书主要介绍ARM CortexM3系列STM32的原理及应用,全书共7章。第1章主要对STM32做基本介绍;第2章介绍ARM CortexM3内核架构的大致概况;第3章从外设特性、功耗特性、安全特性等方面对STM32进行全面的剖析;第4章主要介绍开发工具;第5章则引导读者针对STM32的外设进行一系列的基础实验设计,共18个;第6章通过11篇高级应用文章介绍STM32的一些高级知识;第7章则通过综合实例讲述一个STM32完整应用方案的实现过程。 本书共享源代码和相关资料,下载地址为http://bbs.cepark.com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下载专区 。本书是再版书,相比旧版,本书对旧版中的不足及部分技术进行了更新。
本书介绍MPC5554和MPC5553两个微处理器,详细讲解了其片内集成外设模块及其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的部分应用。为了帮助读者更快更容易地编写代码,随书光盘内含Freescale公司提供的RAppID代码初始化工具;一个演示版的eTPU仿真程序,用来展示eTPU特定功能的编写调试流程。 本书介绍的内容对具有不同经验水平的硬件设计者和软件工程师都是适用的,对那些刚刚开始自己职业之路的青年学生也是有帮助的。
本书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电子、电气类一级学科的EDA教学基础教材,全书从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简介入手,重点阐述了硬件描述语言的基础语法、高级语法和与之匹配的硬件电路设计基础、高级电路设计案例等;除了对VerilogHDL语法基础详细阐述外,对逻辑电路、时序综合和状态机等复杂电路设计问题也进行了介绍。本书根据国家全日制电子信息类教学大纲要求匹配了对应的实验实习,并对复杂数字系统也进行了案例讲解。全书共11章,主要包含VerilogHDL语言基础、逻辑电路结构、状态机与时序综合、验证等高级主题的内容。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还可作为上述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参照关于高等学校工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编写。本书将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微机接口技术整合在一起,以Intel 80 86 系列微处理器为背景,系统地介绍了微型计算机、16 位/32 位/64 位微处理器的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中断技术、I/O 接口技术、D/A 与A/D 转换器接口、微机总线和Proteus 仿真应用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培训教材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依据行业IT运维服务管理相关规范要求编写,主要内容是,在理清IT服务管理的发展沿革,辨明IT服务管理与其他类似管理领域的关系与差别的基础上,介绍与分析了IT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PDCA)、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模式、管理支撑工具、管理对象以及基于流程的管理方法,从实践的角度介绍了建设一套适合组织现状的IT服务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本书适合IT服务管理从业人员和IT部门管理者,以及具备一定技术基础,希望了解IT服务管理或准备向IT服务管理方向转型的技术人员。
本书以意法半导体(ST)ARM Cortex M4内核的STM32L431微控制器为蓝本,以知识要素为核心,以构件化为基础阐述嵌入式技术基础与实践,同时本书随附实践硬件系统。全书共12章,第1章在运行一个嵌入式系统实例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嵌入式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误区与学习建议; 第2章给出ARM Cortex M4微处理器简介; 第3章给出MCU存储器映像、中断源与硬件小系统; 第4章以GPIO为例给出规范的工程组织框架,阐述底层驱动的应用方法; 第5章阐述嵌入式硬件构件与底层驱动构件基本规范; 第6章给出串行通信模块及个带中断的实例; 第1~6章囊括了学习一个微控制器入门环节的完整要素; 第7~11章分别给出SysTick、Timer、PWM、Flash在线编程、ADC、DAC、SPI、I2C、TSC、CAN、DMA、位带操作、系统时钟、复位模块、看门狗及电源控制模块等内容; 第12章给出RTOS、嵌入式人工智能、NB IoT、4
现在物联网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的概念,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工业自动化生产、智能城市等领域,都有物联网的身影。单片机行业也将从自动化控制快速转向物联网产品的研发。本书在这个背景下为想从事物联网开发的朋友进行物联网的单片机入门指导。本书将采用主流的32位 ARM 单片机作为低功率物联网设备的核心组件,讲解蓝牙模块、Wi-Fi 模块和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联网通信。本书使用 STM32 CubeIDE 集成开发环境、STM32 CubeMX 图形化编程工具,以及主流的 HAL 库,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各功能模块的编程与应用,带领大家完成一个基于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小项目,通过项目开发实践验证学习成果。
本书介绍 STM32 开发的一些高级内容。部分详细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 FreeRTOS 的使用;第二部分介绍使用 FatFS 管理 SPI-Flash 芯片、SD 卡和 U 盘上的文件系统;第三部分介绍 BMP 和 JPG 图片的获取与显示,触摸屏的使用,DCMI 接口和数字摄像头等。全书使用 STM32CubeMX 和 STM32CubeIDE软件开发例程,讲解 FreeRTOS、FatFS、LibJPEG、USB_Host、USB_Device 等中间件以及 SDIO、USB-OTG、 DCMI 等外设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针对一个 STM32F407 开发板编写了完整示例项目。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 STM32 开发中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文件系统、触摸屏等高级软硬件的开发方法。 本书适合已经掌握 STM32CubeMX 和 STM32CubeIDE 软件的使用以及 STM32 常用外设的 STM32Cube开发等相关基础内容的读者阅读,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STM32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参考书。
《软件估算的艺术》介绍了如何估算项目进度和成本以及在给定时间框架内可以交付的功能,讲解了如何避免常见的软件估算错误,个人、团队和组织如何估算,介绍了项目中的特定活动,包括开发、管理和缺陷修复等。《软件估算的艺术》共23章,不仅包含严谨的建模技术,还呈现了大量真实的、来自软件行业的实践经验。 作为影响力大的专业估算指南,《软件估算的艺术》为现实世界中的软件项目开发成本估算提供了经济实用的建议,尤其适合软件行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与阅读。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维修,全书以硬件为核心,阐述了硬件组装、软件安装的基础知识,并对计算机的常见故障进行了系统剖析。全书分为8章,包含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组装及BI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计算机网络应用配置、计算机日常管理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内容。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图文并茂,包含300余张图片,从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入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安装的知识技能,并附有大量的故障排除案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可作为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培训学校的专用教材和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面向应用、高度裁减的专用计算机系统。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嵌入式系统越发重要。龙芯1号是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芯中科)推出的低功耗、低成本专用微处理器芯片,其面向嵌入式专用应用领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不仅是从业者的需求,也是龙芯中科构建自主创新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书第01章概要性地介绍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特征,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及应用、设计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龙芯1B的开发工具。第02~04章介绍核心板、常用接口、人机接口这三大硬件平台。第05章和第06章分析嵌入式软件平台,包括汇编编程及启动引导程序、操作系统移植及驱动设计。第07章通过一个综合示例,带领读者实践从需求分析到软硬件平台设计的全流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 CPU 设计技巧和新兴开源RISC-V架构,内容翔实,涵盖开源蜂鸟E203处理器各模块的具体实现,以及可扩展协处理器的实现机制。为了让读者学以致用,本书还集成了大量的实例,用实例把各个模块的实现方式贯穿起来。 本书适合从事CPU设计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阅读。
本书主要内容涉及多核处理器设计优化的三个方面:低功耗、高可靠和易测试;从处理器核、片上互连网络和内存系统三个方面论述多核处理器设计的低功耗和高可靠优化方法;从逻辑电路的可测试性体系结构以及存储器电路的自测试方面论述多核处理器的可测试性设计方法;从新型三维堆叠架构以及异构数据中心系统层面论述多核处理器的能效提升方法;并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DPU-M多核处理器为例,介绍相关成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