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DC/DC电源领域,涵盖了国产化芯片的应用范例。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深入探讨了电源领 域的关键主题。首先,从电源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稳压电源的发展历史、电源的分类及各种线性电源的基本原理;其次,详细讲解了开关电源的各种拓扑结构,深入研究了基本原理与设计;然后,通过数学基础讲解、电路分析,详细讨论了闭环稳定性评判标准和环路补偿电路的应用;最后,结合实际设计过程探讨了电源的工程问题,包含有关电源完整性、DC/ DC的EMI优化及电源的测试和新技术的内容。 本书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术,不仅详细介绍了电源技术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实例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电源设计 的方法,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指导。 通过这本书,硬件工程师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DC/DC电源的各个方面,并能应用到实际中工程
nbsp nbsp电子元器件是电路设计的基础,而电阻、电容和电感又是电路设计中使用非常普遍的电子元器件。《硬件十万个为什么(无源器件篇)》从物理层面来阐述这三类元器件的实现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三类电子元器件的电气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硬件十万个为什么(无源器件篇)》分为三篇,每篇对应一类电子元器件,以问答的形式对三类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进行详细的解释。每篇还包括元器件的选型规范,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元器件的选型原则。 《硬件十万个为什么(无源器件篇)》内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通过丰富的实例来剖析枯燥的原理,适合广大高校学生和电路设计相关工作的工程师。
本书主要通过项目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方式综合讲解Arduino编程基础和电子电路基础,对第1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具体介绍了Arduino IDE、Mixly、Arduino UNO控制器、C语言编程、传感器、执行器、反馈型机器人等相关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Arduino软件、智能硬件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锻炼学生的程序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编程和使用智能硬件完成自己的创意。
《编译器设计(第 2版)》是编译器设计领域的经典著作,主要从以下四部分详解了编译器的设计过程。第 一部分涵盖编译器前端设计和建立前端所用工具的设计和构建;第 二部分探讨从源代码到编译器中间形式的映射,考察前端为优化器和后端所生成代码的种类;第三部分介绍代码优化,同时包含对分析和转换的进一步处理;第四部分专门讲解编译器后端使用的算法。 《编译器设计(第 2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编译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硬件产品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产品定义、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研发管理、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合理的流程可以化繁为简,提升沟通及合作效率,降低风险,确保项目按计划交付。 本书分为10个章节,分别对硬件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模板和说明,并且通过实际案例来说明流程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旨在帮助硬件工程师和初创团队更快地熟悉和掌握开发流程。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易学易懂,适合广大高校的师生、硬件工程师和初创团队的管理者参考使用。
最近几年,我国相控阵雷达系统对超高度数据转换器(ADDA)芯片提出了明确的需求,为了支撑星载ADDA与FPGA、DSP等算法处理芯片之间的超高速互联,国内许多研究机构都参与到了具有确定性延迟的SerDes接口芯片研制工作中。首先,本书研究JESD204B协议的基本内容,整理其关键技术,分析204B控制器的确定性延迟机制,探讨收发器PHY的系统结构和重要的参数设置。其次,本书分别针对发送端和接收端,详细分析和描述JESD204B控制器的协议与数字电路设计实现。然后,本书基于55 nm1p7m_RF工艺,采用数模混合设计完成了JESD204B收发器PHY的电路设计实现,重点详述了发送机中的串行化器和终端检测、接收机的自适应连续时间均衡器、离散时间判决反馈均衡器以及解串器设计。最后,本书介绍了基于混合信号的JESD204B收发器的系统仿真方案和关键仿真结果。
本书共20章:第1~7章介绍了笔记本电脑维修市场的现状、笔记本电脑主板的型号识别、芯片组的架构特点、电路时序分析中常见的名词解释、维修常用的基础电路知识等;第8、9章详细介绍了笔记本电脑的工作流程和供电电路原理;第10章介绍了Intel 8系列、Intel 9系列到Intel 300系列芯片组的标准时序;第11~17章以广达BDBE、苹果A1466、苹果A1418一体机、苹果A1706、广达BD9、DELL N4110和联想G485的主板工作时序和电路为例,详细阐述了Intel芯片组、AMD芯片组的时序特色;第18章主要介绍了BIOS的分离与合成;第19章给出了12种常见故障的维修思路;第20章配备了27个经典的图文版维修实例。
本书以新颖的思路、简单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来阐述作者初遇STM32以来的种种认识,书中多处内容都是由作者从STM32初学时的实践中总结而来。本书主要介绍ARM CortexM3系列STM32的原理及应用,全书共7章。第1章主要对STM32做基本介绍;第2章介绍ARM CortexM3内核架构的大致概况;第3章从外设特性、功耗特性、安全特性等方面对STM32进行全面的剖析;第4章主要介绍开发工具;第5章则引导读者针对STM32的外设进行一系列的基础实验设计,共18个;第6章通过11篇高级应用文章介绍STM32的一些高级知识;第7章则通过综合实例讲述一个STM32完整应用方案的实现过程。 本书共享源代码和相关资料,下载地址为http://bbs.cepark.com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下载专区 。本书是再版书,相比旧版,本书对旧版中的不足及部分技术进行了更新。
本书是计算机主板芯片级维修的技术指导参考书,从电路基础、电路工作原理到维修思路均有详细的讲解,并配有大量简单易懂的电路图。第1章介绍计算机主板维修基础知识,包括电子元器件基础、主板名词解释、电路图和点位图的使用,以及主板维修工具的使用;第2章介绍主板的工作原理;第3章介绍主板开机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维修;第4介绍内存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维修;第5章介绍桥供电和CPU外围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维修;第6章介绍CPU核心供电和集显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维修;第7章介绍时钟、PG和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第8章介绍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维修;第9章介绍主板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第10章整理了11个维修案例。
本书以零基础讲解为宗旨,用实例引导读者学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脑选购、组装、维护与故障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全书分为5篇,共20章。第1篇【基础入门篇】主要介绍了电脑的组装基础和电脑内部硬件的选购;第2篇【组装实战篇】主要介绍电脑组装实战、硬盘的区分与格式化、电脑操作系统的安装、电脑性能的检测、电脑网络的连接等;第3篇【电脑维护篇】主要介绍了如何管理电脑中的软件、硬盘的维护与管理、数据的维护与修复、电脑硬件的保养等;第4篇【故障处理篇】主要介绍了电脑故障处理基础、电脑开关机故障处理、CPU与内存故障处理、主板与硬盘故障处理、其他设备故障处理、操作系统故障处理、网络故障处理等;第5篇【系统安全篇】主要介绍了电脑的优化与维护,电脑系统的备份、还原与重装等。本书附赠与图书内容同步的视频教程及所
本书从集成电路测试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硬件安全与可信领域的相关知识。从结构上看,本书由18章构成,每章针对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介绍;从内容上看,涵盖了数字水印、边信道攻防、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硬件木马、加密算法和可信设计技术等众多热门的研究方向;从研究对象上看,覆盖了FPGA、RFID、IP核和存储器等多种器件。每章末都提供了大量参考文献,可为读者进一步了解该领域提供帮助。
本书从科研、教学和工程实际应用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技术及其应用系统设计,力求所讲内容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先进性、系统性、应用性、资料开放性,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概述、控制网络基础、通用串行通信接口技术、PROFIBUS-DP现场总线、PROFIBUS-DP从站的系统设计、DeviceNet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TCP/IP、SERCOS工业以太网和时间敏感网络。全书内容丰富、体系先进、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注重工程应用技术。 本书是在编者教学与科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30多年的发展编写而成的,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编者在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应用领域的科研成果,并给出了应用设计实例。 本书适用于从事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控制系
《软件估算的艺术》介绍了如何估算项目进度和成本以及在给定时间框架内可以交付的功能,讲解了如何避免常见的软件估算错误,个人、团队和组织如何估算,介绍了项目中的特定活动,包括开发、管理和缺陷修复等。《软件估算的艺术》共23章,不仅包含严谨的建模技术,还呈现了大量真实的、来自软件行业的实践经验。 作为影响力大的专业估算指南,《软件估算的艺术》为现实世界中的软件项目开发成本估算提供了经济实用的建议,尤其适合软件行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与阅读。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中重要的芯片。CPU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是一个国家信息技术实力的象征,产业生态的构建需要培养更多掌握CPU技术原理的高端人才。本书基于龙芯CPU团队在20年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从CPU概览篇、CPU术语篇、CPU原理篇、CPU系统篇、CPU生产制造篇、CPU家族篇、CPU生态篇、中国CPU篇八大板块剖析CPU,生动有趣地讲解了CPU的基础概念、核心原理、生产制造及产业生态,更解读了龙芯CPU的研发历史、核心特色和生态建设经验,让读者循序渐进地进入CPU的殿堂。
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和嵌入式产品的发展势头迅猛,其应用领域涉及通信、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各个方面。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要求从业者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原理与实践紧密结合。 本书旨在以实践驱动学习,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让读者掌握相关知识点。全书内容分为10章,主要介绍了STM32系列处理器的基础知识、开发工具、基本系统、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应用、系统节拍定时器、中断系统、定时器、串行通信、模数转换器,并展示了一个综合项目—温度控制系统。书中提供了19个范例,这些范例可以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 本书适合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也适合作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入门教程,是一本既适合自学入门,又适合教学参考的图书。
本书主要讲解多核计算机组装、维护、维修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操作,包括认识多核计算机系统、认识和选购多核计算机的配件、认识和选购多核计算机周边设备、组装一台多核计算机、设置新UEFI BIOS、大容量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安装32/64位Windows 10操作系统、安装常用软件并测试计算机性能、对操作系统进行备份与优化、对多核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保护多核计算机的安全、恢复硬盘中丢失的数据、多核计算机维修基础和多核计算机维修实操等内容。 本书适合作为计算机从业人员提高技能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各类社会培训班的教材和辅导书,同时还可供计算机初学读者自学使用。
何宾编著的《Xilinx FPGA设计权威指南: Vivado集成设计环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Xilinx新一代集成开发环境Vivado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和具体实现。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 Vivado设计导论、 Vivado工程模式和非工程模式设计流程、Vivado调试流程、基于IP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Vivado HLS设计流程、System Generator设计流程、Vivado部分可重配置设计流程和Vivado高级设计技术。本书参考了Xilinx公司提供的Vivado*设计资料,理论与应用并重,将Xilinx公司*的设计方法贯穿在具体的设计实现中。 本书可作为使用Xilinx Vivado集成开发环境进行FPGA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Xilinx公司的培训教材。
本书详细介绍了Keil Cx51 V7.0机C语言编译器和全新Windows集成开发环境μVision2的强大功能和具体使用方法。全面介绍了*版本Cx51编译器新增加的控制命令,给出了全部Cx51运行库函数及其应用范例,对Keil Cx51软件包中各种应用工具,如BL51/Lx51连接定位器、A51/Ax51宏汇编器、LIB51库管理程序以及OH51符号转换程序等都作了详细介绍,还介绍了单片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X51及其子集RTX51 TINY的具体功能与应用方法。μVision2已经将调试器功能集成于其中,用户可以在单一环境下完成从源程序编写、编译、连接定位一直到目标文件的仿真调试等全部工作,书中详细介绍了μVision2各种功能和应用,包括软件模拟调试和硬件目标板实时在线仿真。 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先进性和实用性,给出了大量程序实例,并带有一张由Keil公司提供的配套CD-ROM光盘,其中包括Keil Cx51 V7.0全功能评估
本书首先对Arduino的用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详细解说了电子制作的基础知识、各种传感器的用法、电子电路的搭建方法和Sketch等;接着介绍了将Arduino连接网络的两种方法:一是难度稍高的使用Arduino M0 Pro和ESP-WROOM-02的方法,二是更为方便的使用Web服务BaaS的方法;*后介绍了4个电子制作的具体例子。
本书是关于处理器设计的*、权威教材,主要论述了:(1)处理器的设计方法和原理;(2)流水线技术;(3)主存与I/O系统;(4)超标量组织与技术;(5)POWerPC 620和IntCl P6等示例;(6)超标量处理器设计;(7)先进的指令流技术、存储器数据流技术;(8)多线程技术等。 本书适合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处理器设计”课程的教材,也是有关专业人员很有价值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John Paul Shen is the Director of Intel's Microarchitecture Research Lab (MRL), providing leadership to about two-dozen highly skilled researchers located in Santa Clara, CA; Hillsboro, OR; and Austin, TX. MRL is responsible for de- veloping innovative microarchitecture techniques that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in future microprocessor products from Intel. MRL researchers collaborate closely with microarchi-tects from product teams in joint advanced-development efforts. MRL frequently h
本书的作者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者的角度,以计算机系统接口抽象层次中两个重要的接口——应用的二进制接口(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ABI)和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为边界,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各种虚拟化技术划分为进程虚拟机和系统虚拟机两大类展开讨论,清晰地展现了虚拟化技术各种方法的各个层面和各类应用。 本书可以作为讲授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生课程《虚拟机技术》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工作在虚拟机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用于自学这些领域的前沿技术。本书还可以作为一本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参考资料。
micro:bit 是BBC 推出的专为青少年编程教育设计的微型电脑开发板。本书详细介绍了micro:bit 微型电脑开发板,书中每一章侧重讲述micro:bit 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书中不但有理论知识,还有真实的开发项目。除*后一章外,每一章都有一个 进一步探索 板块,主要介绍如何将micro:bit 应用于开发项目,详细的文字说明配有相应的图解,让复杂的编程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生动有趣。除*后一章外,每章结束时还有针对该章内容提出的问题,阅读完一章后,认真思考后面的问题,你的编程技术会越来越精湛。
思科统一计算系统(UCS)可以简化数据中心资源,扩展服务交付范围,并从根本上减少需要设置、管理、供电/冷却和连接方面的设备数量,帮助您从容应对这些挑战。《思科UCS服务器统一计算》从教育角度介绍UCS,并提供了有关下列内容的*信息:所有服务器组件和新数据中心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组件和技术建立*的数据中心服务器。 《思科UCS服务器统一计算》适合从事数据中心构架建设的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