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介绍了宽带IP网络基本概念、TCP/IP协议的基础上,全面地讲述了宽带IP网络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局域网技术、宽带IP城域网、宽带IP网络的传输技术和接入技术、路由器技术和路由选择协议,另外还研究了宽带IP网络的安全问题。 全书共有8章:第l章概述,第2章宽带IP网络的体系结构,第3章局域网技术,第4章宽带IP城域网,第5章宽带IP网络的传输技术,第6章宽带IP网络的接入技术,第7章路由器技术和路由选择协议,第8章宽带IP网络的安全。 本教材取材适宜、结构合理,并重于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且能够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在教材编写方面,力争做到阐述准确、文字简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另外为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归纳总结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章后都附有本章重点内容小结及习题。 本
本书在介绍云计算的一些核心概念和云安全的基础知识上,重点讲述云数据的安全和云环境下隐私性的保护技术。同时结合不同厂商的云服务平台详细介绍IaaS、PaaS、SaaS三种云服务平台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提供的安全防护技术。随后结合我们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云服务风险的管理和评测方法。并对目前的比较有影响力的云安全标准进行概述。本书可作为云计算行业从业人员、云服务提供商、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共分五篇15章。系统地全面介绍了安全协议实施生成与验证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及*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协议协议规范形式化分析与验证技术、安全协议实施的生成与验证技术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应用PI演算、一阶定理证明器ProVerif及应用、概率进程演算Blanchet演算、自动化安全协议证明器CryptoVerif及应用、基于计算模型自动化验证安全协议Java实施认证性、基于计算模型生成密码学安全的安全协议Java实施、基于符号模型生成密码学安全的安全协议Java实施等。
本书对TCP/IP的解释清晰易懂,还有许多现成的联网解决方案。本书的作者包括两位TCP/IP专家和NIIT的专业人士,而NIIT是*培训公司。他们指引你一步一步地深入到TCP/IP这一网络和Internet至关重要的协议的细节中去,内容不但包括对OSI参考模型、网络拓扑等基础知识的介绍,还包括从体系结构、配置到应用和实现。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在设置或调整TCP/IP网络时所需要的,也是使TCP/IP应用发挥极限作用所需要的。 本书不但适合大专院校相关的在校生,而且适合网络工程师等高级网络管理人员。
Swift 2.0版本之后,Swift已经正式成为一门面向协议编程的语言,但无论是行业内的从业者还是行业外的初学者,对面向协议编程的概念都很陌生,因此本书的内容围绕"面向协议编程 这一核心思想展开。*章是IDE以及Swift历史的简单介绍,第二章涵盖Swift的入门语法,第三章为Swift的进阶语法,涉及函数式编程思想、面向协议编程的基础理论以及Swift的内存优化,帮助读者建立面向协议编程的意识。第四章为iOS开发快速入门,帮助初学者了解iOS开发中的MVC模式以及一些常用操作,希望读者能通过实战环节快速消化Swift语法。*后一章重点介绍Swift面向协议编程的工程细节。
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解决了全球IPv4地址空间耗尽的问题,使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IPv4 向IPv6平滑过渡成为决定下一代互联网成功与否的关键。 《下一代互联网与IPv6过渡(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作者崔勇、吴建平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深入探讨了IPv4向IPv6过渡的各类技术方案,全面介绍IPv6过渡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重点讲述了国际首创的4over6隧道过渡技术。全书共分为10章,第 1章~第3章讲述IPv6及过渡基础知识;第4章和第5章阐述各类过渡技术,包括双栈、翻译和隧道技术,并分析不同过渡技术特点、性能和安全等优劣势;第6 章和第7章分别讲解主干网和接入网隧道技术,阐述了4over6隧道过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重要作用;第8 章和第9章分别讲述过渡技术关键问题和过渡应用场景;第10章讲述下一代互联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代
在当今的互联网络世界中,TCP/IP协议已经成为计算机通信的标准。本书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在现代网络中管理TCP/IP并且指导其运行的所有常见模型、协议、服务和标准。全书主要介绍了TCP/IP基础、ISO/OSI和TCP/IP模型、链路层协议模型、网络层和IP协议、ICMP协议、DHCP协议、传输层的TCP和UDP协议、域名系统DNS、IP组播知识、IPv6协议、管理TCP环境、NetBIOS和WINS知识,后介绍了网络接口的知识。本书各章都提供了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以巩固每章中介绍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和网络通信专业的教程,也可供自学读者使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轻量级密码算法与协议》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轻量级密码算法与应用协议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特点,综述了加密算法的研究现状;接着分别介绍了神经网络密码、整数型混沌密码、优化的身份公钥等新型轻量级算法,并详细阐述了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及其他若干轻量安全协议设计;后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的形式化方法与工具,并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实例。 《无线传感器网络轻量级密码算法与协议》研究的内容兼具理论深度和工程实用性,内容叙述专业性较强、逻辑联系较紧密,尤其是后面若干安全协议的设计依赖于前面提出的各种算法,应用创新性较强。 《无线传感器网络轻量级密码算法与协议》适合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等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
本书首先阐述了为什么要发展和部署IPv6,然后详细介绍了IPv6的内容,以及IPv4与IPv6互通的技术。本书还详细描述了如何评估IPv6准备情况,如何进行IPv6地址规划,如何进行IPv6安全规划和管理规划,如何部署和管理IPv6网络,如何管理IPv4/IPv6网络等相关的策略和技术。后,本书对IPv6和因特网进行了展望。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与数据管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及数据管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重点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簇策略、路由算法及节点数据管理技术。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文献。 全书分为三部分,共9章:部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述,即第1章,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体系结构、特点、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等;第二部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包括第2章~第6章,介绍基于PSO的两层分簇路由协议、基于PSO的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分布式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和基于参数优化的分簇算法等内容;第三部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研究,包括第7章~第9章,介绍基于感知数据综合支持度的节点分
本书从使用者的角度,通过大量而详尽的图解,系统地介绍了Internet协议概念与实践,内容包括:以太网介绍、PPP、Internet Protocol(IP)、IP地址、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ICMP、IP路由、静态与动态路由、UDP、TCP、DHCP、DNS、HTTP、SMTP、POP3、Telnet、FTP、网络监视器的安装与使用以及Windows2000的TCP/IP设置等。 本书内容介面、叙述清晰,讲解透彻,通俗易懂,实例简洁明了,图例丰富,适合各层次的网络管理人员和广大电脑爱好者。
《路由协议与交换技术》介绍了主要的路由协议和交换技术,包括cdp、rip、ospf、eigrp、bgp、ppp、帧中继、nat、acl、stp、mstp、hsrp和vrrp等,并详细介绍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三层交换技术、ip路由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路由重分布等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书以园区网作为应用重点,提供了大量的、能在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5.3上实现的网络配置案例,给出了网络拓扑结构、实验目的和要求、主要配置步骤、知识点验证说明和网络功能效果检测等。 本书集理论知识与实例配置于一体,可作为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的教材,也可作为网络专业从业人员的自学指导书。
本书以独特的编排形式共收录了网络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词汇4300多条,并附有精要的定义及必要的插图,以及刊登有关释义部分内容的网址。本书可供从事网络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翻译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ip路由技术详解与配置实践》是—本详细、完整、全面介绍tcp/ip路由技术的专业书籍,堪称有关路由技术方面不可多得的中文经典。本书共分为4个部分:部分(ip路由基础)主要介绍路由基础知识和静态路由,包括路由技术概述、路由控制与转发、路由负载分担与备份、路由聚合与cidr、路由协议、静态路由等;第二部分是本书的精华,这部分详细、深入地描述了各种常用的igp协议(如rip、ospf、is-is等),除了对协议的实现原理、配置参数做了详细描述外,还通过大量的配置示例演示了如何在h3c设备上部署这些协议,以帮助读者获取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第三部分(egp路由协议)详细介绍了bgp协议和mbgp协议,并通过大量配置示例使读者对egp协议有更深入的认识:第四部分(路由高级特性)详细讲述了路由引入、路由策略、策略路由、bfd及gr等路由技术。本书对
本书是TCP/IP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重点讲述高级协议,覆盖了当今TCP/IP编程人员和网络管理员必须熟练掌握的T/TCP(TCP事务协议)、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NNTP(网络新闻传送协议)和UNIX域协议。与前面两卷一样,本书有丰富的例子和实现的细节。
GB/T 19760《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系列目前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第2部分:CC—Link实现; ——第3部分:CC—Link行规; ——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 本部分为GB/T 19760的第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CC—Link协会标准BAP-05031-F《CC-Link/LT协议规范》,其技术内容与BAP-05031-F完全一致。 GB/T 19760-2008与GB/Z 19760-2005比较,在技术内容上未作调整,在结构上划分成4个部分,以适应不同用户单独使用的需求。本部分代替GB/Z 19760-2005《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中的“CC—Link/LT协议规范”部分。 为了使用方便,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根据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GB/T 1.1—2000的规定,对原文本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技术内容完全一致; b)对原文引用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
本书是在作者总结多年的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的基础上,结合从事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实践教学的经历,按照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的从低到高顺序讲述各层的协议及相关的编程技术,并给出了“近似实战”的应用实例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本书共10章,其中,第l章在概述TCP/IP协议原理的基础上,讲述了基于TCP/IP的网络通信过程;第2~3章讲解了套接口编程的基础知识,并重点讲述了Winsock编程技术;第4~9章分别讲述了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协议原理及相关的编程技术,并给出了“近似实战”的应用实例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第10章通过实例,剖析了当前较热的P2P编程技术。 本书可以作为大学本科、大专及高职院校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网络研发人员的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Internet、以太网、路由和应用层的主要协议、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讨论了目前园区和电信城域网组网的一般要求,协议和应用部署的原则方法;实验部分则讨论在具体的网络设备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组建网络,配置和部署协议。主要内容包括:Internet与TCP/IP协议基础、网络基本技能实验、Ethernet原理与二层组网技术、路由基础与OSPF协议、域间路由与BGP协议、应用层协议与ISP基础服务、园区与城域网综合应用实验等。 本书内容新颖详实,讲述深入浅出,很好地兼顾了IP网络技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知识的要求,每章均附习题,便于自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实验教材或理论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电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TCP/IP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重点讲述高级协议,覆盖了当今TCP/IP编程人员和网络管理员必须熟练掌握的T/TCP(TCP事务协议)、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NNTP(网络新闻传送协议)和Unix域协议。与前面两卷一样,本书有丰富的例子和实现的细节。 本书适合希望了解TCP/IP协议如何实现的读者阅读,是TCP/IP领域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权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