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视频监控百事通工具系列,由安防行业*资深、*富实证的网络团队执笔,将高深的网络理论通俗化为科普范本,使得复杂的网络知识不再是IP监控技术发展的障碍。本书结合若干小故事+真实问题,从监控业务应用者的视角,以单点监控、远程监控、连锁监控、行业监控、平安城市建设等典型组网案例为线索,按需求提出问题,再讲解基本原理,并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逐个剖析IP监控所涉及的相关原理和知识点。监控+网络一本就够,让你10天从入门到精通IP监控知识。
你手中的这本书是全世界畅销的介绍Cisco联网技术的第3版。自推出以来,这本书已经销售了6万多册,而且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这个数字确认了你已经知道的事情——即Cisco现在是,并将继续成为通信行业的巨无霸选手,并且人们想更好地理解这个庞然大物的工作方式。 尽管从编写第2版以来,已经过去3年了,但是该书仍然非常受欢迎,但是我们感到应该再一次更新它。如同第2版一样,我们将这本书拆开,然后重新检查了每一章。如果你将本书与第1版和第2版并排放在一起,你可能注意到的件事情是,它逐渐变厚了。尽管我们艰难地找到一些我们认为不再合适的内容,但是无疑我们发现了更多必须讨论的新主题。例如,我们再次跟踪了Cisco认证方案的更改,并更新了我们关于哪些Cisco认证是*的以及如何获得它们的论述。在第2版中,我们添加
李少谦、陈劼、段景山、谭雪松、刘军等编著的《认知无线网络组网协议与应用》共5章,主要介绍了认知无线网络组网及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认知无线网络协议栈、混合式组网及同步技术、认知媒介接入控制协议设计、认知路由协议设计以及典型实验验证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本书立足当前认知无线网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兼顾了认知无线网络的理论原理和关键技术,从协议栈、混合式组网及同步、认知媒介接入控制协议、认知路由协议与典型实验验证系统等几个方面.对认知无线网络的组网及应用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探讨。 本书既可作为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系统工程和其他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
读者在本书中可以读到下列内容: 第1章,“理解基本的网络互联”会对网络进行基本的介绍。这一章会从网络是什么说起,接着会讨论网络及物理拓扑的一些特征。很多读者可能打算跳过这一张不读,但建议读者至少简略地扫读一下这一章的大意,然后完成后面的笔试考试环节。 第2章,“网络互联”介绍的是网络互联的内容。读者可以按照Cisco推荐的方案学习到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的基本内容。这一章配备了很多笔试考试题和复习思考题。不过跳过本章后面的笔试考试环节! 第3章,“以太网技术”会深入探讨以太网络技术及标准。在本周中,我们会深入探讨数据封装的内容。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这一章介绍的内容,我们配备了很多笔试考试题和复习思考题。 第4章,“TCP/IP DoD模型”的主要内容是TCP/IP模型,这一章提供了通过认证考试
本书共有十三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远程网络投票协议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远程网络投票协议的分类和模型、国内外发展现状、安全属性及其实现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典型远程网络投票协议、基于符号模型手工方式分析与验证无收据性、应用PI演算、一阶定理证明器ProVerif、基于符号模型自动化分析与验证抗拒绝服务攻击性、无收据性和抗威胁性、概率进程演算、自动化安全协议证明器Crypto‐Verif、基于计算模型自动化分析和验证抗威胁性等。 本书可供从事安全协议、密码学、计算机、通信和数学等专业的科技人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TCP/IP Illustrated, and ongoing series covering the many facets of TCP/IP, brings a highly-effective visual approach to learning about this networking protocol suite. 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2: The Implementation contains a thorough explanation of how TCP/IP protocols are implemented. There isn't a more practical or up-to-date book-this volume is the only one to cover the de facto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4.4BSD-Lite .release, the foundation for TCP/IP implementations run daily o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systems worldwide.
本书详细介绍了BGP特性及应用。全书共分5部分12章,部分为理解高级BGP,其中第1章讲解了BGP的基本特性,并比较了BGP和IGP的特性。第2章回顾了BGP的路径属性,在此基础上讲解了BGP的路径选择算法;同时较为深入地介绍了BGP进程和内存使用、路由选择信息库以及IOS的交换特性。第3章主要阐述了BGP性能调整的内容,包括有关TCP协议的考虑、队列优化、BGP更新报文生成、性能调整的相互依赖性、BGP网络性能特性等方面的内容。第4章详细阐述了BGP若干策略控制技巧,包括正则表达式、加强BGP策略的过滤列表、路由映射、策略列表、过滤处理的顺序等。第二、三部分介绍了设计企业和服务提供商BGP网络,这两部分的第5章至第9章是本书的核心,详细分析了企业的和运营商的BGP网络设计,内容包括若干BGP架构及其相互比较、企业网络的Internet连接性、可扩展的iBGP设计和实施指
GB/T l97606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目前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第2部分:CC-Link实现; ——第3部分:CC-Link行规; ——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 本部分为GB/T l9760的第3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CC-Link协会标准BAP-05028-G6CC-Link规范行规》,其技术内容与BAP-05028-G完全一致。 GB/T l9760--2008与GB/Z l9760--2005比较,在技术内容上未作调整,在结构上划分成4个部分,以适应不同用户单独使用的需求。本部分代替GB/Z 19760--20056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中的“CC-Link行规”部分。 为了使用方便,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根据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GB/T l.1-2000的规定,对原文本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 b) 对原文引用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部分用我国标准编号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编号
李洋编著的《网络协议本质论》按照经典的OSI七层参考模型,分层详细讲述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原理、协议以及应用开发要点,兼顾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为读者介绍相关的网络应用工具。 《网络协议本质论》分八篇共31章,具体组织安排如下: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篇”: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篇“物理及数据链路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篇“网络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网络核心层——网络层的基础知识、核心协议及其应用;第四篇“传输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传输层原理及其应用;第五篇“应用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应用层常用协议基本原理、协议分析及应用;第六篇“网络安全篇”:介绍计算机网络常见威胁及其安全防护措施;第七篇“工具篇”:介
《网络协议本质论》按照经典的OSI七层参考模型,分层详 细讲述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原理、协议以及应用开发要点,兼顾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为读者介绍相关的网络应用工具。 《网络协议本质论》分八篇共31章,具体组织安排如下: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篇”: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二篇“物理及数据链路 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篇“网络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网络核心层——网络层的 基础知识、核心协议及其应用;第四篇“传输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传输层原理及其应用;第五篇“应用层应用精解篇”:介绍计算机应用 层常用协议基本原理、协议分析及应用;第六篇“网络安全篇”:介绍计算机网络常见威胁及其安全防护措施;第七篇“工具篇”:介绍计
本书从绿色ICT 的发展出发,对IEEE 1888 标准的需求、内容、产品、商业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对目前国内外绿色ICT 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较为成熟的绿色标准进行了概括介绍,并阐明了业界对绿色节能标准的需求。接下来,对IEEE 1888 标准的发展历程、目标愿景、设计思路、关键技术、构建方法、开发实现等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IEEE 1888 系统的典型产品以及IEEE 1888 系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展现。后,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产业链的梳理,对IEEE 1888 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进行了概括,并对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附录部分列出了IEEE 1888 开发实现的具体内容,以便使读者对IEEE 1888 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是TCP/IP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主要讲述TCP/IP协议,不仅仅讲述RFC的标准协议,而且结合大量实例讲述了TCP/IP协议族的定义原因,以及在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及工作方式,使读者可以轻松掌握TCP/IP的知识。本书内容详尽,几乎每章都提供精选的习题,并提供了部分习题的答案。
本书属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 规划教材,第1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本书全面介绍了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典型实用技术。全书共13章,内容涉及密码学基础、古典密码、密码学数学引论、对称密码体制、非对称密码体制、杂凑算法和消息认证、数字签名、密钥管理、序列密码、密码学的新进展、中国商用密码算法标准和密码学应用与实践。突出的特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深入浅出地分析复杂的密码算法原理,详解中国商用密码算法标准,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密码学的典型应用,重点培养学习者的密码学工程实践技能。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密码学、应用数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网络和通信信息安全相关领域应用和设计
《IPv6精髓(第2版)》是《IPv6精髓》的第2版,从IPv6的发展历史入手全面阐述了IPv6的各种知识,包括IPv6编址、ICMPv6与邻居发现协议、IPv6IPSec安全架构、IPv6QoS、IPv6路由(包括RIPng、OSPFv3、IS-IS、EIGRP以及BGP-4等)、DHCPv6、移动IPv6等内容。《IPv6精髓(第2版)》详细讨论了包括双栈、隧道、转换在内的各种IPv4向IPv6迁移的过渡技术,并讲解了DHCP、DNS、SLP、FTP、Telnet等上层应用协议对IPv6的支持要求,后还分析了向IPv6过渡的成本以及大量商业案例,并解释了各种常见操作系统以及Cisco路由器对IPv6的支持情况及配置示例。受篇幅限制,《IPv6精髓(第2版)》没有过多地描述IPv4的相关技术细节,因而读者应具备基本的IPv4知识。 《IPv6精髓(第2版)》适用于任何希望学习IPv6基础知识和高级知识的读者,包括所有从事网络或系统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以及广大网络专业的
本书是华为ICT学院路由与交换技术官方教材,旨在帮助初级阶段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网络技术的常用协议和对应的配置方法。 本书的写作顺序为先交换后路由。本书首先对交换网络进行了概述,以便读者学习本书后文的内容。接下来,用两章介绍了VLAN和STP这两项交换网络中常用的技术。后面的6章内容均与路由技术有关,路由技术是互联网络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 除华为ICT学院的学生之外,本书同样适合正在备考HCNA认证或者正在参加HCNA技术培训的人士进行阅读和参考。其他有志从事ICT行业的初级人员和网络技术爱好者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修改采用IETF RFC 3588:2003{Diameter基础协议》。本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根据GB/T l系列的要求,增加了第l章、第2章和第3章,其中3.1的术语和定义均来自IETF RFC3588的1.3; ——本标准的4.3.1、4.3.2、4.3.3、4.3.4、4.3.5、4.5和4.6分别等同于IETF RFC3588的2.4、2.5、2.8、2.6、2.7、2.2和2.3; ——本标准的4.4从技术内容上与IETF RFC 3588的2.1保持一致; ——本标准的5.1和5.2分别等同于IETF RFC 3588的第3章和第4章; ——本标准的第6章等同于IETF RFC 3588的第5章; ——本标准的7.1、7.2和7.3分别等同于IETF RFC 3588的第6章、第7章、第8章; ——本标准
《深入解析IPv6(第3版)》详细讲述了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概念、原理与实现过程,并结合微软公司主流的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8和Windows7等)讲解了IPv6的具体实现与应用方法。 《深入解析IPv6(第3版)》分为20章和8个附录,其内容涵盖了IPv6的基本概念、IPv6编址、IPv6报头的分析、IPv6中使用的协议、IPv6过渡技术、IPv6安全等知识,并结合IPv6在Windows 环境中的配置、实施示例,进一步阐释了IPv6的功能,及在Windows中的用途。《深入解析IPv6(第3版)》附录内容还囊括了与IPv6相关的RFC文档索引、每章后的理解测试答案,以及更多IPv6的延伸内容(比如IPv6字段介绍、IPv6链路层支持、Windows为了同时支持IPv6和IPv4做出的改进、移动IPv6、Teredo协议进程等),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IPv6在Windows中的应用。 《深入解析IPv6(第3版)》适合Windows网
IP视频监控百事通工具系列,由安防行业很好资历和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网络团队执笔,将高深的网络理论通俗化为科普范本,使得复杂的网络知识不再是IP监控技术发展的障碍。本书结合若干小故事+真实问题,从监控业务应用者的视角,以单点监控、远程监控、连锁监控、行业监控、平安城市建设等典型组网案例为线索,依次提出需求和问题,阐述协议原理,并提供解决方案。本书逐一剖析了监控业务所涉及的网络特性原理和知识点,深入浅出,阐述到位,帮助读者从入门到精通。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原理解析深入透彻,适合安防从业人员、计算机和自动化专业学子,以及监控知识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负责将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逐跳转发至汇聚节点,其性能至关重要。传感器节点依靠电池供电,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十分有限,资源的局限性给路由协议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研究与之相适应的路由协议。本书分为10章。第1章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第2章介绍当前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第3章介绍非均匀密度的节点部署方案与分簇路由协议;第4章介绍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协议;第5章介绍基于地理位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播路由协议;第6章介绍基于小世界特性的异构传感器网络优化路由算法;第7章介绍传感器网络中自适应汇聚路由算法;第8章介绍基于动态规划的传感器网络路径选择算法;第9章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第10章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为了确保读者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书的前几章回顾了OSI模型、以太网和令牌环网。接着详细回顾了TCP/IP和IPX/SPX协议/标准,重点介绍了TCP/IP寻址技术。然后分析了交换机和网桥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网络性能和安全。 在对LAN如何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你就为把它们与路由器和其他WAN设备连接在一起做好了准备。因此,本书转而开始介绍WAN技术,其中包括T载波和E载波系统、ISDN、X.25、帧中继、ATM、路由器和路由协议。本书后介绍了WAN安全、语音通信(包括VOIP)和无线技术。 为了巩固所学的资料,每章都包含有复习题。除了在Windows机器上配置协议并回顾场景以外,本书在有关Cisco交换机和Cisco路由器的章节还提供了有关WAN技术的动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