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从历史到现代,从建筑到规划,从文化到生活,多角度梳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建筑和艺术美学等特质的可视化百科。 全书共分3个章节,分别讲述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历史、建筑发展和生活文化。通过将大量的文献、论文进行梳理、加工,共汇集成39个主题 关于北京中轴线,人们关心、希望了解的主题。它们包括了14个北京中轴线上的 明星 建筑场景,14个中轴线上古今都市生活画面的纵向对比,11张独特角度的城市历史信息图。古今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尽在其中。 在本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还探讨了北京中轴线所展示的中国都城建造和发展观。硬核解析中轴线的宏大与市井、古老与鲜活。 全书90%以上页面采取竖式阅读方式,通过极强的形式感、线性的阅读体验,达成逻辑与设计感的结合,于画面中感知北京中轴线内含的东方美学和
本书是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其因专业系统且通俗易懂,出版三十年来,受到了外读者的广泛欢迎,并且被翻译成俄、日、韩等多种语言。 1983年,在本书基础上历经两次重要增补修订而成的本书一书,内容已达原来的四倍,字数六十余万。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从盘古开天辟地叙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把散落在群藉中的吉光片羽遴选出来,熔铸成一个庞大而有机的古神话体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生动地描述了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图系。
绵延几千年的鬼神文化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它间接反映了上古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向我们展现精彩纷呈的上古文化风貌。 从中国鬼神文化看中国鬼神小说。在中国鬼神文化的背景上,中国鬼神小说表现的中国鬼神世界,是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组成,它为现实世界承认,且与现实生活互通。人们都希望现实生活中不能完成的善恶奖惩能在鬼神世界完成。鬼神与人类的生死之限是人与鬼悲哀,这也是鬼神小说的美学境界。 本书全面完备地描述了中华大地上最主要、的各路神鬼仙佛。一个个鲜活的诸神形象站在你面前、与你进行时空的心灵对话…… 在作音的下,你将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阅读详实可信的文字,品味数千幅珍贵精美的图片,漫步在中国诸神世界中…… 当你听罢“马书田说神”、你会大彻大悟:诸神是人不是神,我们在诸神面前、尽管抬起头来!与
以藏语采集,以汉文笔录,四十多年来激情不减、故事泉涌的,除了廖东凡先生,还会有谁? 本套丛书以十种之盛,全方位展现西藏本土传统文化:从神山圣湖的动人传说,到四季节庆的民间生活;从历史人事的掌故种种,到市井乡间的众生百相;从形态奇异的宗教护法,到壅塞雪域的三界诸神……所涉内容之辽阔之深远,看一眼本套丛书的书目就知道了。 在这些故事中,有些是已经逝去的风景,有些正在发生着改变,或者添加了新的内容。唯其如此,这套丛书才显得弥足珍贵。
人为什么进行文化创造?这种创造有什么特点?回答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若追根到底,则不能从最根本的生存需求寻找原因。在中国历史上,《易经》向来素有“龙书”之称,而正是这部“龙书”里跃动着远古先民最直接的生存愿望,闪烁着生存智慧的灵光。这种生存智慧经过薪火传接,在传统宗教——道教中发扬光大。在道教文化殿堂里,那些貌似神秘的科仪动作、符图咒说等等都隐藏着先民的生存理想。 本书从符号学的角度将传统易学与道教文化联系起来来进行探讨,对道教基本理论、神仙意象、金丹炼养、道门之天天文地理经验记录、斋醮仪式、禹步艺术等等进行符号解密。通过层层深入的考察,揭开了披在道教文化殿堂中的神秘面纱,以显示其原始的生命律动……
香严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白崖山丛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也是中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禅宗寺庙之一,其营建史可追溯至唐宝应年间(公元762),曾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刹。寺院坐北朝南,依势而建,中轴线上现存包括石牌坊、韦陀殿、大雄宝殿、望月亭、法堂、藏经阁等明清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绘有壁画,非常精美。寺院周围群山环拱,修竹茂林,环境优美。整体来讲,香严寺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本书对香严寺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建筑艺术(选址、空间、格局、营造、装饰)、文物价值(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保护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挖掘、梳理和阐释,并辅以测绘图纸和细部照片,展示中原地区独具特色、南北交融的传统建筑文化,呈现香严寺的文物价值,为其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生活和创造的历史积淀,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态势的制约。它形成文化传统,对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要了解一种文化,好的办法是深入研究它的形成过程。台湾文化的主体——台湾人是历史上几次从大陆去的汉族移民及其后裔。他们带着各个时期的中华文化和闽粤民俗到台湾,在台湾的地理环境中,与台湾居民一起生活和劳动,形成了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台湾文化。台湾很早就与大陆有往来,到明朝中期、16世纪中期以来,大陆东南沿岸人民开始不断移民台湾,与台湾原住民共同开发台湾。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以一、二千兵力控制台湾南部和北部,让汉族移民种植,取得农产物,又通过汉族移民收购原住民的鹿皮等特产,供其出口贸易,获得商业利益。当时汉族移民有约10万人,原住民约15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系列丛书共25种(26册),内容跨越时间漫长,题材涉及领域广泛,多视角、多方位、较系统地介绍了商丘古城的历史与文化。本书是其中的《运河明珠--商丘》分册,由王良田著,内容是以时间(从上古时期到明清时期)为序,介绍了商丘古城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在云南橡胶林场受尽磨难的北京知青韩欣欣,随一美籍华人到了纽约,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当上了“三义帮”的帮主,被人称为“林姐”,干起了人口走私的买卖…… 本书描写了人口走私组织和偷渡客的生活,揭露出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和偷渡客们“美国梦”的幻灭。情节曲折、跌宕,富豪、政客、律师、大学生、干部、恶少、打手、马仔、村妇、、教师等诸多形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
20世纪70年代末,在云南橡胶林场受尽磨难的北京知青韩欣欣,随一美籍华人到了纽约,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当上了“三义帮”的帮主,被人称为“林姐”,干起了人口走私的买卖…… 本书描写了人口走私组织和偷渡客的生活,揭露出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和偷渡客们“美国梦”的幻灭。情节曲折、跌宕,富豪、政客、律师、大学生、干部、恶少、打手、马仔、村妇、、教师等诸多形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
《文子》是西汉时已有的先秦古籍,它先于《淮南子》而成书。《文子》虽经后人篡改润益,但不是伪书,可以作为研究文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道、道和德、道德和仁义礼法,以及由道到术的发展来看,文子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文子》是古代道家的重要著作,上承《老子》哲学,下启黄老道家,思想体系上以老子道学为中心,兼有部分儒家、法家思想,是老子道家向黄老道家发展过渡的桥梁。对该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尤其对我们理解周秦、两汉期间道家思想的流变、诸子思想的融合,都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作为一代国学大家,姜先生1250万字的《姜亮夫全集》汇集了他一生大部分的著述。但要从这二十四卷文字中去识读一位大师、一门学问,实非易事。浙大出版社选择先生部分重要论文辑成《国学丛考》一书,既可由此阐发先生著述之辉煌,更重要的能让国学门中人读先生书,识其风范,承其学问,继而发扬光大之,而于国学门坎前徘徊者得以引导入门,顺势深入,皆是利于学术的好事,可谓功德无量也。正如李学勤先生言:“要接触学术文化传统,自然首先是二十世纪的国学诸家。认识国学,先来阅读二十世纪诸家的作品。”姜亮夫先生为二十世纪此道中人,他的思维理念、治学根基、治学方法在此书中均有所展示,愿读者从中细细汲取营养,为宏扬国学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