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LEM *技术发展报告 第13卷 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theInternationalUnionofLaboratoriesandExpertsinConstructionMaterials,SystemsandStructure,RILEM)成立于1947年,是旨在推动建筑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发展的非政府科技联盟,实现该领域研究与应用间的技术转化。RILEM关注建筑材料及其在建筑和市政工程材料中的应用,涵盖了从建筑建造、使用和材料回收的全过程。RILEM的更多信息和前期出版物都可以在www.RILEM.net上查到。RILEM*技术发展报告(STAR)是由技术委员会(TC)撰写的。这些报告是RILEM*重要的对外公开资料 报告该领域*前沿的科学与工程资讯。TC
本书是在建筑类畅销书《装修建材速查图典》一书基础之上更新升级而来的,一方面对过时、老旧的图片进行了更换,使用的都是近年国内外的实景图;另一方面,补充了一部分室内装修常用的建材,并收集了国内正在兴起的新型建材。除此之外,对于本书中涉及到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本书对常见的100 多种室内建材进行分类,根据使用位置的不同,分成了顶面材料、墙面材料、地面材料、卫浴材料和厨房材料。本书对每一种材料的特性、价格、规格等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加入材料的挑选和保养、施工等实用内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材料。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装修建材工具书,既可作为室内装饰专业人员的案头参考书,又可供广大装修业主使用。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速查手册(第2版)》是根据*实施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在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并根据*修订的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本书从基本的知识入手,引入了大量新的数据和图表,介绍了普通混凝土、常用特种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置方法,并配以相关工程配合比设计实例,以便让读者快速掌握各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同时,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验收方法等内容也做了介绍。 本手册适合广大的新品混凝土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现代材料学为基础,针对石质文物保护工作涉及的 病害机理 保护技术 和 保护材料 中的难点问题,从基本原理的探讨入手,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进行了系列 研究,包括检测与监测技术、清洗与脱盐技术、表面防护与渗透加固、粘结和灌浆材料、 表面彩绘与涂层、生物病害及防治技术等。研发的技术和材料已在许多石质文物修缮保 护工程中应用。相关调研、实验和工程应用涉及的文物点包括:钱王陵、飞来峰造像、 云冈石窟、安岳石窟、乐山大佛、西泠印社、故宫和敦煌莫高窟等几十处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 本书可以为人们了解石质文物保护技术与材料提供专业知识;可以作为文物保护专 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为文物保护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技术与材料应用的借鉴。
本书详细介绍了研究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诸多测试手段,包括了量热法、化学收缩法、X 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固体核磁和氢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压汞法以及激光衍射与气体吸附等测试方法和技术。这些测试技术主要用于研究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既包括材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分子原子尺度的晶态和非晶态结构表征,又包括材料孔结构、颗粒形貌和尺寸分布等微米和亚微米尺度的聚集态结构表征。书中提及的诸多测试技术可用于水泥水化、体积变形乃至水泥基材料耐久性等的相关研究中。本书论及仪器测试原理、制样中的注意事项、测试结果分析举例,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手册性参考书。
《水泥基材料3D打印关键技术》一书共分为10章,总结归纳了3D打印的基本概念、优势特点、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典型工业级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打印机类别、材料特性及发展应用等;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发展应用,同时分析了水泥基材料3D打印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探讨了水泥基材料3D可打印性的量化指标和测试方法,明确了材料配制的思路;借助超声等无损检测方法,建立了基于水泥基材料流变特性的参数化调控方法;同时,总结了三维模型的创建方法、模型设计与分层切片算法等,以及3D打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如路径规划设计、精度控制等;以尾矿砂纤维混凝土的制备为例,详细探讨了水泥基材料3D打印的制备与测量,并建立了基于挤出性和建造性的设计方法;实验测试了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各向异性及
离散元颗粒流方法,能实现数值模型宏观力学响应特性逼近真实材料的力学响应特征,在各种数值模拟方法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应运而生而广受关注。PFC5.0软件,充分利用了复杂颗粒、空间裂隙网络几何构造方法,是对原有版本软件的巨大提高,优化了计算速度,改进了算法,大大拓展了颗粒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本人看来,其可应用范围,小到微观尺度、大可到星系空间,无所不能。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技术》一书以近年来国家颁布实施的有关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方法标准为依据,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泥的分类和生产基本知识、水泥标准化与计量基础知识、水泥产品主要物理性能的定义及其检验方法。本书撰写者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水泥二十项重要的物理性能检验中的方法原理、检验设备、检验条件、检验步骤给出了详细的叙述和说明,对检验中的注意事项给出了全方位的提示,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2019年1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公告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为我国引领性建筑节能国家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46家科研、设计、产品部品制造单位59位专家历时3年联合研究编制完成。《标准》主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专业总工、环能院院长徐伟表示:本标准是国际上首次通过国家标准形式对零能耗建筑相关定义进行明确规定,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体系,提出中国解决方案。《标准》的实施将对推动建筑节能减排、提升建筑室内环境水平、调整建筑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建筑节能产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本书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落实贯彻的重要技术支撑。
《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综合文献资料和试验研究结果,对我国工业废渣资源情况、水泥行业利用工业废渣概况、混合材料的分类、混合材料对水泥性能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就已在水泥行业利用和可能在水泥行业利用的工业废渣的概况以及这些废渣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别介绍;综述了建材行业利用工业废渣的技术状况和途径;同时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我国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目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部分工业废渣利用技术专利以及水泥混合材料测定的相关问题及检测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水泥、混凝土生产、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季节、徐世法、罗晓辉所著的《重复再生沥青混合料及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共分为两篇,上篇是针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再度再生的可行性问题,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沥青老化机理、沥青再生机理、再生沥青再度老化及二次再生性能、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评价;下篇是针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这一热点技术问题,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几种典型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地讨论,内容包括乳化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及耐性、硫磺沥青混合料性能及不同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评价等内容。 《重复再生沥青混合料及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可供从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研究、生产以及沥青路面设计施工与养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适于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对混凝土基体开裂与渗透、钢筋锈蚀、混凝土防护与修补及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研 究内容,共包括三篇:*篇介绍了混凝土开裂原理及改善方法;第二篇介绍了混凝土渗透原理及改善方法;第三篇介绍 了混凝土防护修补材料与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实践。本书可供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混凝土施工单位、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企业、混凝土搅拌站、监理单位、政府建设管理 部门的科研、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着重介绍纳米智能材料发展状况、结构健康监测组成特点,不同纳米材料分散稳定工艺及性能评价方法,面向各类结构监测的压阻、压电及压阻压电复合型纳米智能块材(薄膜)不同制备、合成工艺,探讨混杂纳米导电填料对纳米智能块材(薄膜)力-电传感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纳米智能块材(薄膜)力-电传感智能特性及对各类结构健康监测效能,并尝试分析了基于纳米智能材料的海工结构智能阴极防护与自监测性能。 本书可供从事纳米智能材料与结构监测研发、生产单位以及先进工程监测系统开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与参考用书。
张金喜等著的《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构造及其作 用》以水泥混凝土的重要构造特征之一微观孔隙 结构为核心,在 对国内外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 要介绍的基础上,介 绍了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的分类、常用测试方法和微 观孔隙的分形理论与 方法;针对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特殊混凝土集料的微 观孔隙特征进行了试验 研究,探讨了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特征与宏观性能的 关系,并进行了通过调 节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来改善水泥混凝土宏观性 能的试验研究,在水 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 ;集中探讨了微观孔 隙结构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对特殊混凝土和特 殊混凝土集料的微观 孔隙结构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结 构的调节方法和途径。 《水泥混凝土微观孔隙构造及其作用》可供土木 工程
装饰施工图体系庞大,内容繁杂且高深,涉及的知识点多,并且关联性强。本书主题为室内细部设计中的 材料收口 ,这是每个合格设计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书中每个实例分别由三维透视图、现场照片、施工图和文字解析组成,追求以极简的方式表达内容,便于读者理解。书中每个案例都具有代表性,学会一种收口方法,那么这一类型的知识点就能基本掌握了;在表达知识方面,以透剖形式体现材料属性和施工工艺,即使没有去过现场的读者,也会很容易理解;所配实景照片,能够直观展现竣工后的效果;所配CAD施工图,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材料尺寸与施工要求,同时学会图纸排版、线型设置等知识点;而全面的文字解析,则帮助设计师在逻辑上清晰了解制图思路,进一步加深对材料收口知识的掌握,起到系统学习知识点的作用。 本书作为室内设计师常用工具
《多孔陶瓷实用技术》一书共分十章:前四章系统地介绍了多孔陶瓷的概念、各种类别、制备技术、性能测试、孔结构表征;后六章分别较全面地介绍了多孔吸声隔音陶瓷、绝热和超绝热多孔陶瓷、多孔陶瓷载体、多孔过滤陶瓷、生物多孔陶瓷、多孔陶瓷传感器。全书着重介绍了各种实用技术特别是制备技术。 在本书中关于孔的描述有孔隙、气孔、孔穴、细孔、微孔、宏孔、大孔等。这些词汇基本含义都相同,是指相对于多孔陶瓷中的固相而言,包含在材料中的气相。它们也有差别,这些差别很容易根据词汇本身理解,相信读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献语境体会到其中的区别。本书尽可能地保留所引用文献的提法。
本书依据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 G J 1 2 0 1 4 ) 、《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J G J 2 2 4 2 0 1 0 ) 、 《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 G J 3 5 5 2 0 1 5 ) 、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 B5 0 6 6 6 2 0 1 1 )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 B5 0 2 0 4 2 0 1 5 )和*颁布的 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要求以及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制作与安装操作规程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标准 装配式构件生产技术导则 等地方标准要求编写。全书共分十章,全面介绍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基本知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构造与识图、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艺、装配式混 凝 土 预 制 构 件 质 量 验 收、装 配 式 混 凝 土 预 制 构 件 生 产 管 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本书由陈永主编,采用*标准,结构安排合理,数据齐全实用,图表丰富便查,资料*本手册采用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资料。内容实用本手册给出了各种建筑装饰用金属材料的牌号、型号、状态、规格、理论重量及截面面积等实用数据,《建筑装饰用金属材料选用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资料、盘条和钢筋、管材及管件、板材和带材、型材、钢丝及钢丝绳。这是一本建筑装饰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与营销人员的工具书。 查阅快捷本手册以图表形式为主,结构安排合理,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是按新型干法水泥厂生产装备分类,以水泥机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依据,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中国水泥生产的各种先进技术装备制造、先进工艺技术、先进安装新方法和维护修理的科技图书。全书共分40章,约150多万字,主要内容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是一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工具书,也是一部国家建材行业职业技能大型教科书。 本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和应用性,可供从事水泥工业科研、设计、教研、制造、安装技术人员,以及职业技能教育等方面的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