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目录框架与之前版本大致相同,但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更新。如2.3节增加了 【测量距 离】、【测量面积】、【查看长度】、【测量弧长】、【看属性】等内容;第3章增加了3.6节计算装配式 建筑预制柱;4.3节尾部增加了补画CAD线、【拾取构件】小技巧;第5章增加了5.3节计算装配式 建筑预制剪力墙的工程量、5.4节计算装配式建筑预制剪力墙与后浇柱的工程量;第6章中增加了6.7 节绘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梁、6.8节智能布置主肋梁、6.9节梁加腋;第9章中增加了9.10节计算装配 式建筑预制叠合底板、9.11节绘制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 (整厚)、9.12节智能布置装配式建筑预制 板缝、9.13节绘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和后浇叠合层、9.14节智能布置空心楼盖板、9.15节智能布 置空心楼盖板柱帽;10.1节增加了绘制弧形阳台、放射筋;第16章增加了16.3节计算 【自定义面】 的工
如何构建“光储直柔”建筑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这一系统并非简单应用光伏或某一项单一技术,也并非将“光、储、直、柔”简单组合即可实现目标。合理构建“光储直柔”系统需要多方面的协同,才可实现将建筑打造成为能源系统中集生产、消费、储存、调节功能“四位一体”复合体的目标。为此,本书将针对光储直柔的基本原理、系统架构、关键环节的构成、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光储直柔技术应用案例等内容开展详细论述,以期为光储直柔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以“管中管”和“喷涂缠绕”两种工艺的预制热水保温管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直埋敷设管道的相关产品、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泄漏监测等技术内容。在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直埋管道的各种作用力、作用特点及其破坏形式;系统阐述了内压力、热应力、峰值应力及其当量应力验算;厘清了分别采用“应力分类法”和“疲劳理论”验算直埋管道的安全性,本质上没有区别,结论完全一致、正确。通过对CJJ/T81—2013的局部稳定性验算公式的进一步简化并由此和EN13941的公式对比分析,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供参考;给出了Q235B和Q355B直管道的热力计算特征参数辅助计算表供查阅;为了简化管道局部构件的峰值应力,给出弯头、折角、曲管、变径管等应力验算的辅助计算附表供查阅;给出了某些局部构件有限元模拟的重要结论,以期
本书以“管中管”和“喷涂缠绕”两种工艺的预制热水保温管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直埋敷设管道的相关产品、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泄漏监测等技术内容。在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直埋管道的各种作用力、作用特点及其破坏形式;系统阐述了内压力、热应力、峰值应力及其当量应力验算;厘清了分别采用“应力分类法”和“疲劳理论”验算直埋管道的安全性,本质上没有区别,结论完全一致、正确。通过对CJJ/T81—2013的局部稳定性验算公式的进一步简化并由此和EN13941的公式对比分析,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供参考;给出了Q235B和Q355B直管道的热力计算特征参数辅助计算表供查阅;为了简化管道局部构件的峰值应力,给出弯头、折角、曲管、变径管等应力验算的辅助计算附表供查阅;给出了某些局部构件有限元模拟的重要结论,以期
本书以“管中管”和“喷涂缠绕”两种工艺的预制热水保温管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直埋敷设管道的相关产品、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泄漏监测等技术内容。在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直埋管道的各种作用力、作用特点及其破坏形式;系统阐述了内压力、热应力、峰值应力及其当量应力验算;厘清了分别采用“应力分类法”和“疲劳理论”验算直埋管道的安全性,本质上没有区别,结论完全一致、正确。通过对CJJ/T81—2013的局部稳定性验算公式的进一步简化并由此和EN13941的公式对比分析,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供参考;给出了Q235B和Q355B直管道的热力计算特征参数辅助计算表供查阅;为了简化管道局部构件的峰值应力,给出弯头、折角、曲管、变径管等应力验算的辅助计算附表供查阅;给出了某些局部构件有限元模拟的重要结论,以期
本书以“管中管”和“喷涂缠绕”两种工艺的预制热水保温管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直埋敷设管道的相关产品、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泄漏监测等技术内容。在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直埋管道的各种作用力、作用特点及其破坏形式;系统阐述了内压力、热应力、峰值应力及其当量应力验算;厘清了分别采用“应力分类法”和“疲劳理论”验算直埋管道的安全性,本质上没有区别,结论完全一致、正确。通过对CJJ/T81—2013的局部稳定性验算公式的进一步简化并由此和EN13941的公式对比分析,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供参考;给出了Q235B和Q355B直管道的热力计算特征参数辅助计算表供查阅;为了简化管道局部构件的峰值应力,给出弯头、折角、曲管、变径管等应力验算的辅助计算附表供查阅;给出了某些局部构件有限元模拟的重要结论,以期
本书以“管中管”和“喷涂缠绕”两种工艺的预制热水保温管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直埋敷设管道的相关产品、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泄漏监测等技术内容。在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直埋管道的各种作用力、作用特点及其破坏形式;系统阐述了内压力、热应力、峰值应力及其当量应力验算;厘清了分别采用“应力分类法”和“疲劳理论”验算直埋管道的安全性,本质上没有区别,结论完全一致、正确。通过对CJJ/T81—2013的局部稳定性验算公式的进一步简化并由此和EN13941的公式对比分析,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供参考;给出了Q235B和Q355B直管道的热力计算特征参数辅助计算表供查阅;为了简化管道局部构件的峰值应力,给出弯头、折角、曲管、变径管等应力验算的辅助计算附表供查阅;给出了某些局部构件有限元模拟的重要结论,以期
本书是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30余位技术骨干,在总结近年实践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由40余篇技术论文组成的专著。全书聚焦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以跨界引领发展、跨区城一体发展、跨领域协调发展和跨前沿技术融合发展为主题,以建设高质量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统筹系统与局部、存量与增量、建设与管理、灰色与绿色、传统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系统阐述了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从体制机制、设施系统性、设施协同性、先进技术融合四个方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水平。全书不但涉及知识面广、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而且集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本书可供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领域工程设计人员、城镇建设管理人员以及
光储直柔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和柔性四项技术的简称,即在建筑中通过直流连接分布式光伏和储能实现用电负荷的柔性控制。本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直流建筑概要、直流建筑工程应用、直流建筑与电网、直流配电系统、系统安全保护、系统控制、直流家电、为什么发展“光储直柔”建筑、怎样设计“光储直柔”系统、“光储直柔”工程项目问题、附件:建筑中采用直流供电可参考标准。本书采取问答的方式,简洁明了,针对性强。
中庭是以建筑物内部空间为核心,综合多种功能的空间而形成的体积很大的空间,它通常贯穿多个楼层,并与各楼层相通。中庭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中庭防火一直是消防界关注的热点。 本书共四章,包括:绪论、中庭防止火灾蔓延的方法和技术、中庭防止烟气蔓延的方法和技术、建筑中庭防火设计实例。 本书不仅对中庭防火的在标准规范中的规定、火灾的发展规律、烟气流动特性、防火防烟安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设计实例,以指导实际应用,还给出大量的实验数据,对中庭防火的方法和技术很有理论研究价值。
成果汇编中收集了一批全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者们的技术论文和设计图稿,他们是参与十四运筹建的设计研究院及施工企业中的建设者,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追梦人。我们把这些科技创新成果收集到这本书里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陕西地区土木建筑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和传播,促进建筑科技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以此提高土木建筑科技创新的起点和创新能力;二是向全国土木建筑行业的科技工作者昭示榜样的力量,以激发大家科技创新的热情与动力,引领建筑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暖通空调设计与施工数据图表手册》根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 142-20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 50738-2011)及《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编写。主要介绍了暖通空调设计与施工的常用数据和图表资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计算公式速查、暖通空调设计数据与常用图表、暖通空调施工数据与常用图表。并配有索引表,方便读者查询。 本书可作为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