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写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建筑设计中各专业的设计、技术人员对声学材料和构件的各种性能以及应用方法粊充分的了解,以使合理地解决建筑中的声学问题。书中涉及了建筑中与声学有关的各个领域。全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吸声材料、反射和声扩散、舞台音乐罩、隔声材料与结构、声屏障和隔声罩、空调通风系统的消声器、空调制冷设备的隔振设施、阻尼材料。书中除简要阐述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外,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具体技术措施和施工操作要点等,并列举工程实例供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供声学工作者和建筑、装修以及设备等专业的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涌现组令人印象深刻的对于各种结构、表皮和形式的支配,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真正的道路,它远离了那些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图像,以性的建筑学观点阐释了新的建筑技术。的确,涌现组在协同进化或交汇的建筑形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代表了他们在多样的形式、限定的结构和灵活的系统方面对于更大范围内的当代与生成的兴趣的回应。
本书介绍了新型支档结构工程设计理论以及每种支档结构的特点及使用条件、荷载和结构內力计算、强度和稳定性设计、构造要求、注意事项以及工程实例,反映了近年来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成果和有关设计规范中的新内容。本书內容包括卸荷板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和扶壁式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锚杆挡土墙、加筋土档土墙、土钉墙、抗滑桩、桩板式档土墙、桩基托梁挡土墙、预应力锚索、锚索桩、槽形挡土墙、路基桩板结构等支挡结构及与支挡结构有关的植被护坡技术等。 本书可供铁路、公路、建筑工程中从事支挡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有关专业师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以轻型钢结构现行国家标准为依据,从轻型钢结构设计基本规定、基本构件计算、连接计算、围护结构计算、屋架设计、天窗架设计、吊车梁设计、支撑系统设计、门式钢架设计、轻型钢结构设计常用数据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轻型钢结构设计计算的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本书可作为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设计及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咨询等,先通过对比国内外各类绿色建筑标准,使读者了解现在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同时通过自身多年的绿色建筑设计积累,总结各类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后通过公司9个设计项目和2个咨询项目,向读者全面分享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及特点。
本书编写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建筑设计中各专业的设计、技术人员对声学材料和构件的各种性能以及应用方法粊充分的了解,以使合理地解决建筑中的声学问题。书中涉及了建筑中与声学有关的各个领域。全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吸声材料、反射和声扩散、舞台音乐罩、隔声材料与结构、声屏障和隔声罩、空调通风系统的消声器、空调制冷设备的隔振设施、阻尼材料。书中除简要阐述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外,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具体技术措施和施工操作要点等,并列举工程实例供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供声学工作者和建筑、装修以及设备等专业的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以新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 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2015)、《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T 129 201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 2010)、《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 2009)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 2007)为依据,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建筑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主要分项工程监理控制要点、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各分项节能工程质量标准与验收等。本书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针对性强,可供从事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检测、质检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通风除尘设备的设计,包括影响除尘性能部分(吸尘罩、通风管道、通风机、除尘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造型。并提供了相关的设计实例和大量的设计图纸资料,这对工程设计人员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资料丰富,实用性强,可供环境工程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查阅,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以现行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为基础,结合作者实践经验总结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受弯构件的计算,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疲劳计算,连接计算,构件的连接设计,围护结构计算,屋架结构、支撑系统的计算,吊车梁设计,门式刚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第十二章为实际工程算例,方便读者借鉴、参考。 本书可供钢结构设计和监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建筑结构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里面的很多文章,涉及了我们这门学问的许多本质和核心问题,这本书使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变得生动鲜活;本书涉及的论题,或出于技术规范的编制与执行中的争论,或见于文献和工程实倒中的错漏,或来自课堂答疑及考试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有的放矢,切中关键的。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防火材料和防火设施方面的基本知识、应用技术和研究成果。 防火材料部分包括原材料、防火玻璃、防火板、防火封堵材料、防火涂料等,从材料的 组成、配方、制备技术及研究成果几个方面进行重点讲解。 防火设施包括防火门、防火卷帘、建筑排水管阻火圈等,主要介绍设施的结构、性能、用途和施工等内容。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可供从事防火材料和防火设施的研究、生产,使用和 监理等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作为消防工程、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世界现代建筑具有难以置信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该书作者将现代建筑师的生平、教育背景、师承关系以及合作关系等多方面线索,将其概括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网络,呈现出一个大视野下的“现代建筑师系谱”。这些建筑师系谱有的趋向独立,有的相互重叠,共同编织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现代建筑体系。
本书系统地反映了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分析与设计的技术与ASHRAE标准。全书由导论、空调系统、湿空气的性质和调节过程、舒适与健康室内环境品质、建筑结构的热传递、房间热负荷、太阳辐射、冷负荷、能耗计算与建筑物模拟、流动与泵和管路设计、空间的气流组织、风机和建筑物空气输配系统、直接接触式传热与传质、扩展表面式换热器、制冷共15章组成。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以图表为主的录、符号说明、换算因子,英汉对照等。
中国由于经济的急速发展,受到全球各行各界的注目。全中国各地持续着建设热潮,城市面貌也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在中国建筑界,活跃着一批三、四十岁的年轻建筑家,同时国外建筑界在中国的设计项目也不断增加。自34年前,《建筑与都市》日本东京创刊以来,一直坚持以介绍世界建筑和建筑家为己任,敏捷地捕捉世界建筑的动态并及时地向全世界广为传播,对世界尤其是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