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描述了景观、用地和自然资源的形成原则、方法和技术,以使人类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得以持续发展。作者通过的教学和专业实践,以泛专业的视角,针对普通市民、景观师、规划师和其它行业人员关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完整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构架,并完成了一系列实践项目。本书是对这一理论、方法和各项实践案例的全面介绍。本书是著名生态学著作《环境再生设计: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篇。适用于建筑、城规与园林专业的广大师生以及相关设计人员,生态保护决策者等。
《节能建筑保温材料设计施工常见问题解答》编著者韩喜林、唐志勇。本书根据现行国家相关技术规定内容,以问答方式重点介绍多类材料在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自保温、外墙复合保温、屋面保温,以及外保温防水、保温防火隔离、建筑异型装饰、幕墙装饰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基本知识。同时详细介绍了现场施工管理、保温工程中出现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等基本内容。该书具有内容系统、全面、翔实、实用、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针对性强和查找方便等特点,广泛适用于本行业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者参考使用。
本书为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大型建筑工程智慧建造与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成果的提炼与升华。项目由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共同参与。李久林为项目总负责人。本书总结了项目研究与实践的精华,系统总结我国大型建筑工程数字化建造的实践经验,构建新兴信息技术与先进工程建造技术高度融合的智慧建造概念体系、技术体系、评价体系,并在各示范工程中应用示范,形成相关实施指南。本书另精练介绍了、槐房再生水厂工程、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工程、跨永定河特大桥工程等7个大型工程项目的智慧建造技术应用实践,方便读者参阅学习。本书附二维码扫描可观看的视频及项目介绍,更加直观生动。
本书分两篇,篇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第二篇农村住宅用能专题。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建筑节能现状,农村住宅用能状况分析,农村住宅用能可持续理念及发展模式探究,农村住宅节能技术讨论,农村住宅节能*实践案例。
本书总结了近几十年在建筑再生领域的思考方法、操作程序、实践案例,*次系统地提出了 建筑再生学 的概念,将区别于建筑新建工程的所有维护、保护、更新、改造等内容汇总为建筑再生,并提出了一些列具有实操性的方法流程和操作指南,汇集了各类型建筑的改造案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国内建筑幕墙从1984年开始起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幕墙生产大国。2003年我国生产了约1000万平米建筑幕墙,约占全世界当年用量的2/3左右,到2017年我国建成了约6亿多平方米各式建筑幕墙(包括采光屋面)工程,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还多。与传统的建筑相比,建筑幕墙是融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功能为一体的一种外围护结构。建筑幕墙已成为现代建筑文化、建筑个性、建筑艺术、建筑科学的重要标志。本书主要是节能型建筑幕墙的设计、施工中的安全事项进行总结提炼。
范新主编的《热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新能 源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丛书》简要介绍了热泵技术原理 ,重点在于热泵系统与建筑的一体化应用技术。主要 包括水源热泵(包括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系统、地源 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工业余热热泵系统、吸 收式热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书中没有对热泵及 其系统原理做过多介绍,而是从应用的角度,向读者 详细介绍了热泵系统怎样与建筑和谐、统一地结合, 并且给出了典型的工程实例。本书的出版可以使读者 借鉴相关工程经验,快速掌握热泵系统与建筑物相结 合的实用技术。
宋凌主编的这本《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案例集》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中选择了19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从测试方案、技术类型、应用效果和集成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际情况,使我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合理选择技术类型以求得尽可能大的应用效果,更有效地替代化石能源提供了依据,对相关专业人士有比较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有关方面能够客观地评价和指导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有益的参考。
本书收录了来自全球各地设计师们的精彩之作,用实例注解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设计在居住空间中的应用。全书精选出的多个优秀经典案例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为人们展示了众多优秀设计师围绕“低碳”这一理念所作的探索与创意。书中每个案例都配有精美图片和小贴士,让读者全方位立体式地了解项目的每个细节是如何做到低碳环保的。
本书根据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创新和可持续的建筑理念;详细介绍了学生公寓不同特点,包括灵活性、综合性、可持续性和活力;从不同的方向对建筑特色和设计进行了阐述;书中图片精美,技术图丰富,理论内容详实。
本书是 非常绿建 系列图书的*本, 非常绿建 系列图书是对绿色建筑进行归纳细分、并搜集全球范围内优秀的绿色建筑项类代表进行整理出版的系列图书,本书对绿色建筑的一种类向 动态建筑的概念进行归纳并阐释,并搜集整理了全球范围内的四十三个动态建筑的代表案例进行展示。 本书所阐述的绿色建筑,是主流绿建之外、采用特殊手段,或因本身的特殊功能要求而必须达到生态环保目的的建筑,就可以称为非主流绿建。它们要么包含着对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全局的前沿思考和方法探索,要么包含着对主流的反思与批判,抑或着力于用极致的建筑设计手段解决绿建某一方面的问题,有的还在探索在特殊的环境和功能前提下采用非常规的理念和手段来解决生态问题,更有用朴素的本土民间智慧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态问题的尝试,还包括通过跨界嫁接来实现对自然
龙惟定等著的《低碳城市的区域建筑能源规划》从阐述建设低碳城市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出发,论述了以综合资源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原则与目标的设定,对可利用资源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介绍了基于碳约束的区域建筑可利用能源资源的优化方法和区域建筑能源需求的预测。本书还具体介绍了利用新能源的区域能源系统方式,如分布式能源的热电联产系统、地源热泵,以及多能源互补与优化配置的方法。书中还提出了低品位未利用能源的能源总线系统以及能源互联网系统等新概念和新技术,并后归结到区域建筑能源系统的各相关评价方法。本书后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能源方式和能源系统作为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的实例加以剖析,并提出思考与展望。全书体系清晰,概念完整。 《低碳城市的区域建筑能源规划》不是教材,也不是设计手册。书中
本书主要根据工程光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知识点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三章。*章为工程光学基础实验,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范畴的16个实验项目,涵盖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和像差测量,光学设计以及物理光学中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理论基础等相关实验。第二章为光学设计与仿真,内容包括基于ZEMAX软件的光学系统设计实例和基于DIALux软件的照明设计实例。第三章为工程光学应用实例,内容包括激光光束发散角的工程测量方法、平行光管简介及其在工程中的装调实例和光电系统中多光轴的工程校准方法。各实验项目均对知识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为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具体实践,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编写本指南。全书共分两篇十八章:篇,绿色建筑法规体系,包括:①概述;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③绿色建筑技术导则;④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⑤中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模式及支撑体系;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节能省地型住宅技术要点;⑦住宅建筑节能设计;⑧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二篇,绿色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包括:①绿色建筑设计策划;②绿色智能建筑对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和启示;③建筑节能技术概述;④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⑤规划和建筑节能设计技术;⑥建筑结构节能、省地设计技术;⑦暖通空调、动力节能设计技术;⑧电气节能设计技术;⑨给水排水节能设计技术;⑩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本书集有关法律法规和应用技术
本书根据技术体系应用对象的不同,共设置了四篇,分别围绕办公类、场馆类、住宅类、园区类示范工程的特点,通过总计十四个工程展开介绍。这些示范工程分布在华东、华北、华南和西南等多个地域,建筑规模从几千平方米到数十万平方米不等。每项示范工程对应的章节中,不仅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总体特点、技术目标和技术体系,也对技术体系的效果测评、经济性分析和应用推广价值进行阐述,全面展示了人居环境改善技术体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推广性,以期提供切实的技术借鉴和引导,通过示范的放大效应,推动城镇建设中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改进。 本书的架构兼顾了具体工程和技术体系,因此既可供建筑领域的开发业主、建筑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借鉴,也为高等院校的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之资。
本书以节能、低碳、环保、再利用、可持续性等绿色设计为主题,为读者精选出100例新近期为突出的绿色建筑作品。从公共建筑到私人住宅,从高端建筑群到社会保障房,从被动式节能措施到零能耗领先技术,在书中都有所涵盖,同时配以详细的设计方案图和专业的理念解读,使读者可以充分领略到世界各地知名建筑师如何创造性地表现与诠释绿色理念。与此同时,专业读者通过对本书绿色创意的研究,将获得更大的行业竞争优势、利于拓展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
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对直接减少建筑垃圾排放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进行研究,出台了许多与建筑垃圾减量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少与法律法规配套的政策工具,导致企业进行减量化活动的动力不足,建筑垃圾减量化政策难以落实,减量化目标依旧没有实现。然而,目前学者尚未认识到政策工具对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方面的影响,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活动中的三个具体的问题:不同政策工具下具体的制度对政府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减量化行为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哪些影响因素来推动企业进行减量化活动、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目标;政府利用何种工具更利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