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五章,第yi章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施工图识图基础知识的识图内容与步骤,第er章为砌体结构施工图识读,第三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第四章为钢结构施工图识读,第五章为建筑结构施工图识图综合实例。第er章到第四章从砌体结构施工图识读着手,逐个对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进行介绍,并配以实例,辅以形象的说明和讲解,还增加了识图小知识,供读者 参考阅读。zui后一章是建筑结构施工图识图综合实例,以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展示了建筑结构施工图的整体效果,以加强识图综合训练,让读者掌握识图技巧并学以致用。
本手册按照一般规定,场地,建筑防火,建筑防、排烟,建筑防、排水,建筑防雷,建筑无障碍设计,楼梯间和楼梯,电梯,卫生间,门窗,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建筑设计基本元素,对现行60余本建筑法规、建筑设计规范、规程的相关条文进行了分类整理和重新编排,便于建筑设计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快速查询和使用。本次再版,重点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 201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 2016)、《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 2016)、《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 2017)、《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 2016)、《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 50340 2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9)等8本规范做了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本手册是建筑设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手边书,也是建筑施工图审图单
《酒店建筑设计导则》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以高等级完全服务商务酒店为核心的酒店建筑设计理论、标准和实例。本书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酒店建筑工程设计的业绩为蓝本,从酒店业发展的*趋势出发,为酒店建筑制定了设计导则。导则从高等级酒店的定义、分类、品牌等方面出发,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对其策划、流程、功能设施、机电设备、技术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对酒店建筑设计的理论、技术、参数、方法、案例等方面有实证和指导意义,借此读者可对各类型高级酒店建筑设计有全方位、全过程的认识。
前期设计可说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内涵所在,展现了日本的现代建筑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整合及方法,对于中国建筑学习和从业者而言,非常值得参考。本书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解了前期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方法,相关理论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视点与方法,也可作为建筑设计的方法,其终的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从作者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时代在空间场域、行为计划和文化知识之间,有了传统和激进的辩证和想象,他一面乐观地接受了现实功能和科学理性的系统逻辑;但另一方面也在行为、场所和经验上获得了更多可能。
《建筑案例抄绘手册》通过案例研究为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学习建筑设计的有效方法。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从研究案例着手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抄绘逐步解释这个问题,*后得到自己的答案。这个认知的过程与设计的本质是一致的,即引用-重新诠释-重新组织。大量的抄绘训练有助于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掌握多元的设计语汇和准确的设计立意,*终打造出有意境的空间氛围。
本教材系统讲述了城市美学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理论,包括城市美学概述、中国传统城市美学的基本内容、西方城市美学的发展历程、城市之美的影响要素与对象系统、城市认知审美的方式机制、城市之美的形式规律、城市之美的设计创造、当代中国城市美学再建构等内容。教材关注学科基本理论问题,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古今中西相融贯讲解城市美学的各种问题,进而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层次、提高理论修养、树立良好城市美学观。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也可作为城市管理、城市地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伊东丰雄在3 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关于建筑设计所行所思的深刻回顾,他联合山本理显、妹岛合世、平田晃久、大西麻贵、曾我部昌史等日本知名建筑师发起灾后重建项目 大众之家 ,旨在鼓舞受灾民众,让他们在救灾应急建筑中也能感到舒服、得到安慰。书中详细记录项目实施过程并收集了项目平面图、剖面图及手绘图。全书分为五章:走向大众之家、什么是大众之家、大众之家,从东北开始、大众之家,在熊本、大众之家与熊本艺术城。
《建筑案例抄绘手册》通过案例研究为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学习建筑设计的有效方法。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从研究案例着手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抄绘逐步解释这个问题,之后得到自己的答案。这个认知的过程与设计的本质是一致的,即引用-重新诠释-重新组织。大量的抄绘训练有助于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掌握多元的设计语汇和准确的设计立意,从而打造出有意境的空间氛围。
《建筑案例抄绘手册》通过案例研究为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学习建筑设计的有效方法。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从研究案例着手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抄绘逐步解释这个问题,*后得到自己的答案。这个认知的过程与设计的本质是一致的,即引用-重新诠释-重新组织。大量的抄绘训练有助于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掌握多元的设计语汇和准确的设计立意,*终打造出有意境的空间氛围。
本书分为四章,第1章为建筑设计工作概述,主要针对刚进设计院的年轻设计师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内容构架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建筑设计工作方法与学习,第2章为优秀作品的学习与方法总结,主要是对设计思路的一个梳理,并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了解读,第3章为建筑方案设计与表达,并附了设计文本示例供学习,第4章为建筑施工图设计与表达。 本书适用于刚刚进入设计院的年轻设计师和即将毕业的高等院校学生。
本书立足于作者30多年从事工程结构施工、设计、施工图审查及抗震研究的大量实践和深入思考,以哲学的视野,论述并试着解答概念设计的概念来源,概念设计的本质属性,工程概念设计与工程建设理论以及概念设计与构造和构造措施。本书有别于传统科技图书对 实用性 和 可操作性 的执着,从大量的工程实践中抽象出概念,并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辨性阐释,体现了工程与哲学在思维高度上的辩证统一和相互激荡,提出源于工程的哲理性思考,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本书适合于土木工程设计、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高校教师参考使用。
《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是日本建筑学术及科技发展的的标志性著作,也是权威、实用的一套工具书。自版问世以来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其间数次改版,篇幅不断扩充,内容也不断丰富。现在已扩充到14卷,其中包括:《综合篇》、《居住篇》、《福利·医疗篇》、《休闲·住宿篇》、《集会·市民篇》、《人间篇》、《物品篇》、《教育·图书馆篇》、《地域·都市篇Ⅰ》、《地域·都市篇Ⅱ》、《生产·交通篇》、《展示·技能篇》、《商务·商业篇》、《环境篇》。每卷书的内容正如其书名一样,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相关主题的建筑物。该套书将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建筑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容纳在清晰而有前瞻性的章节构架中,以精要的图表及文字表达说明,设计者及学习者可快速掌握建筑课题的概要,是所有建筑人专业生涯的良伴。
本期杂志的主题为乡村住宅 混合构造形式。在乡村住宅部分,我们更仔细地审视了乡村地区的生活,研究了乡村住宅的总体结构,这些建筑考虑了特定地形或气候特征、当地建筑传统和地域建筑文化,其设计与大环境的和谐提升了生活质量。而在混合构造形式部分,通过几个建筑案例展示了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构组合跟每个项目的建筑表达这两者之间息息相关到了何种程度。
本书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的教学计划安排、优秀学生作业以及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点评,其内容整体反映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改革的*成果。 本书旨在体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使国内建筑设计教育保持学术研究和现代建筑学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对国内建筑院校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参考价值。由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和国际接轨,通过本书也可以与国外院校建立对话的平台,与国际院校进行教学与学术上的交流。
日本株式会社新建筑社编辑的《日本新建筑3:建筑的重生》是一部极其有用的优秀作品集,对学会会员的优秀建筑作品给以快的评价,并介绍本年度的建筑设计潮流。本书是以日本建筑学会发行的《作品选集》为基础编辑的,其创刊号于2001年5月发行,本书是第3期。介绍了从海报到邻里、GranTokyo、赤坂SACAS、朝日广播电视台(朝日放送)等作品。
本书论述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的由来、发展及其理论,论述了它与人居环境的建设关系,并从城市-社区-建筑人居环境的三个层面论述了它们各自如何能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而规划与设计,分别阐述了它们的规划设计新理论、新原则和新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介绍。本书可供高等建筑院校城乡规划与建筑学专业的师生作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及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是1986年出版发行的。原有的信息量大,贴近读者、便于灵活使用。在这个基础上,又补充了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建筑设计制图内容,并考虑到作为建筑授课教材,选出有关资料进行重新编写。本书文体简洁朴实,内容充实新鲜,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河北地区是燕赵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在现省辖区内,先后有 40个村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6个村落被收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套《图典》系列冬书,萃取了河北省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五个典型案例,也是的传统村落。 西古堡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长城地带 百堡之乡 的蔚县,可称北方堡寨聚落的典型。历经四五百年的风雨沧桑,堡墙已经残破不全,但街巷格局、堡门城楼、堡内庙宇和住宅至今基本保存完好。《西古堡》包括上下两篇,编纂规范。上篇以文字、实景照片和分析图的形式,对村落环境、传统建筑和资源状况进行叙述和分析;下篇以精细的测绘图纸展示代表性传统建筑与院落的详细情况。 翻开《图典》,仿佛不只是精美的文字与图照,其间透析出作者淅沥沥的汗水湿巾,摹写着作者风扑扑
《结构 空间 界面的整合设计及表现》主要内容:建立了建筑与结构整合设计的思维逻辑,详细论述了结构与建筑的整合设计的原则、层次及技术操作路径;对结构子系统的自性整合的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面向结构一空间一界面一体化的整合设计目标,讨论了结构与建筑的功能整合,从空间整合与界面整合的角度,研究了结构属性拓展以及对建筑系统的贡献;四是在实现自性整合与功能整合的前提下,研究了结构与建筑的完形整合设计方法和策略。
武重义建筑事务所(以下简称VTN),以越南的胡志明市和河内市为实践据点。近年来越南经历了飞速发展,尤其在胡志明市、河内等城市区域有许多项目都在开发建设中。但随之也导致了城市高密度化,居住环境恶化,以及经济成长背后所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在此现状下,VTN提出了 竹建筑 绿色建筑 低成本住宅 3种解决方案。他们的作品决非崇尚于复古怀旧主义,而是在重新解读越南传统生活方式的过程中,集成了对当今建筑及未来建筑的思考。他们认为竹建筑所体现的不仅是单纯的 建筑风格 ,*坚信竹子有望替代钢筋成为一种未来的结构材料。由吉田信之、马卫东*的《建筑与都市(66专辑武重义建筑事务所中文版)》正是由参与此实践的VTN河内分公司代表丹羽隆志先生执笔描写了这一过程。过去的越南在建筑领域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但如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