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MA visions: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际班作品》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英文硕士班项目(EPMA,English Program for Master in Architecture)成立12年的总结,它汇聚了来自近55个国家的约150名学生在清华建筑学院求学期间的设计成果。它集中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与当代中国碰撞产生的独特,清新的视角与思考。书的内容丰富,装帧独特,版面时尚精致,极富设计感。
作者在多年的户外写生实践和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建筑钢笔画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态,又缺少正确的引导。介于这一点,他想通过本书中大量图例的分析、比较来说明绘图的方法和步骤,以此来总结出钢笔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性,也让学生更加明白学习建筑钢笔画的目的、作用、学习方法。抓住规律性,才是学习的根本,学习建筑钢笔画也会显得简单、轻松。书中既有大量图解,又有关键的文字阐释,既有本人的精彩作品,也有活跃在钢笔画速写领域的作者及一线教师的大量优秀案例和名家作品。
刘寒芳编著的《建筑表现技法》是一本手绘技法 学习与建筑快题设计相结合的训练教程,不同基础的 人员都可从中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本书通过线条、 空间透视关系处理、配景组织与刻画、效果图临摹与 写生、平面图与效果图之间的转化等训练,达到对手 绘技法的准确掌握和对建筑手绘语言的熟练应用。同 时书中收集了历年考取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 学等建筑专业学生的优秀作品,并配以快题任务书和 方案评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快题方案的优劣。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艺术设 计等专业的建筑表现课、建筑快题设计课教材,也可 作为学生考研、参加工作笔试的辅导用书。
何俊寿主编的《中国建筑彩画图集(修订版)》中英对照,按建筑年代,分类选编了古建筑彩画“样稿”作品100幅、彩画实物照片53幅,介绍了中国建筑各部位构件的彩画种类、式样及组合关系。此外还择录了各类墨线图100余幅,便于读者对中国建筑彩画从设计底图到绘制完成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图集具有学习参考、运用研究、欣赏收藏等多种作用与价值。
在近几年的快速建筑设计教学和有机会到若干院校进行建筑学专业教学评估中了解到,快速建筑设计教学仍然是我国建筑教学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无论在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终导致学生设计基本功底比较浅薄。而学生毕业前夕,面临择业应聘、考研深造又躲不过建筑设计笔试这一关,于是陷入以此书为范本恶补一番的怪圈。尽管这不是作者的初衷,但至少对学生有所帮助。然而,一本教学参考书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适应教学发展和读者学习的需要,不断更新内容。为此,应出版社的要求,作者着手对本书第2版进行了修订。 本书第3版做了三件事: 一是鉴于2007年我们已另编著出版《快速规划设计50例》一书,故将第2版后14个规划案例删除(部分作品已移至《快速规划设计50例》),使本书名副其
《绘本非常建筑》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梳理了张永和/非常建筑20年来的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上千幅精细的图画串起其设计概念、思想脉络及建筑史、艺术史中的重要概念,是有关建筑讲述的全新方式,是将绘本、工笔重彩、建筑制图、新颖的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与建筑思考相结合的独特成果。
本书是天津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学生赴上海世博会参观、考察后,完成的一本集世博会全部展馆建筑、室内布置、公共景观和环境设施的速写作品集,从多层次多角度开创性地诠释了世博文化,是一次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探索与实践。
本书是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可供高职高专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类专业师生使用。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制图的理论基础——正投影法。第二部分内容是阴影和透视投影。第三部分是专业施工图部分。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校专科、职业大学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制图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环境艺术、室内设计等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书从水彩风景画的发展历史、色彩理论、工具材料、构图立意、写生步骤等基本理论着手,系统地介绍了水彩画建筑风景写生的主要技法。书中结合作者大量写生实例来阐述各种技法理论。大部分作品附有针对性的文字介绍,包括立意说明、技法介绍、绘画步骤等。作者在阐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的同时,还结合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得来的个人体会,谈到了水彩画初学者关心的各种问题。本书不仅是建筑院校和美术、师范院校的美术教学用书,对于广大美术工作者和从事建筑学、城市规划及环境艺术的设计工作者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论述快速建筑设计方法的专著。作者从探究设计的内在规律入手,在对一些成熟的建筑师的设计方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著者本人建筑设计实践,总结提练出具有经验性的快速设计方法。同时本书还兼述了一般建筑方案设计的流程及规律。全书内容分六章叙述,即:建筑方案设计与快速设计、快速设计的特征、快速设计的理性分析、快速设计的“立意”思维、快速设计思维的图面表达及快速设计实例评析。每部分在写作中均注意到知识性、趣味性及易读性。 该书可作为建筑类院校有关专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AutoCAD2011中文版建筑设计十日通》根据2010年颁布的建筑制图新标准编写,主要讲解利用AutoCAD2011中文版绘制各种各样的建筑平面施工图的实例与技巧。 《AutoCAD2011中文版建筑设计十日通》共分两篇18章,其中篇为基础知识篇,介绍必要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包括;AutoCAD2011入门;二维绘图命令;辅助绘图工具;编辑命令;文字与表格;尺寸标注;模块化绘图;布图与输出等知识。第二篇为建筑图样实例篇,详细讲解建筑设计中各种图形的设计方法。包括:建筑设计基本理论;建筑总平面图绘制;低层商住楼建筑平面图绘制;别墅建筑平面图绘制;低层商住楼建筑立面图绘制;别墅建筑立面图绘制;建筑剖面图绘制,建筑详图绘制;建筑室内设计图绘制;某低层商住楼建筑施工图完整设计实例等知识。各章之间紧密联系,前后呼应。 本书面向初、中级
本书系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2005-2008年建筑创作作品选集。
《绘本非常建筑》收录了非常建筑事务所二十年来重要的31个代表作,从建筑设计到产品设计、展览、装置等,以独创的绘本语言,讲述了每个作品的设计概念、过程以及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建筑理论历史概念乃至艺术概念,例如Peter Cook的事件城市,屈米的策划建筑,柯布的地毯城市,巴西的粗野主义建筑,杜尚的现成品艺术等等。本书不仅是张永和/非常建筑事务所二十年设计实践与思想发展的完整总结,也是折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本书历时多年完成,策划、编辑及绘制花费了极大精力人力,信息量巨大,是张永和继《非常建筑》和《作文本》以来重要之力作。
本书在众多PKPM结构软件中抓住PMCAD建立模型、SATWE分析计算、JCCAD基础设计这三个关键软件作为主线,从建模操作技巧入手,从规范规定、软件实现、工程应用相结合的角度,详细阐述SATWE计算和控制参数的设置与调整,专题讨论软件应用和复杂工程设计问题,介绍钢结构和复杂空间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全面回答了软件在工程设计应用中的常见疑难问题。全书分四篇,分别是入门篇、应用篇、提高篇和答疑篇,涵盖了PKPM结构软件中重要实用的部分,适用于各层次结构专业读者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作为软件初学者和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广大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对PKPM结构软件应用的相关技术作了介绍,其内容涵盖了PKPM结构软件中重要实用的部分。具体包括快速入门例题练习、PMCAD建模与操作技巧、SATWE有限元分析软件应用
《建筑阴影和透视(第六版)》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阴影和建筑透视两大部分,分别叙述建筑阴影和建筑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画法,并介绍了不少建筑实例。书末附有与本书配套的课件PPT,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建筑制图及其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与本书配合使用的还有《建筑阴影和透视习题集》(第六版)和《建筑阴影和透视学习指导》。
建筑绘画表现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形像展示建筑方案的必要手段。本书以具体生动的文字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各类建筑画,(诸如水彩水粉、钢笔淡彩、喷绘、综合材料以及计算机绘画等)的画法及其特点。本书以直观的绘画实例为素材,示范性强。加上文字表述释疑解惑,图例文字的赏析,使本书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当是一本学习建筑表现的良好教材。
建筑绘画及表现图是建筑师表达创作构思、推敲设计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建筑师的基本技能。本书主要是为高等学校建筑系师生及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为学习掌握建筑绘画及建筑表现图的技巧而编写的。书中结合建筑绘画实践对建筑绘画的原理和技法作了系统的阐述,对建筑表现图的绘制方法作了全面的介绍。全书内容精炼、条理清晰、文字顺畅、插图精美,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是一部建筑绘画技法的典范著作。 本书是天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本书版曾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第二版已改换了全部实例作品,内容更实用、更全面、更精彩。
本书精选了33例建筑设计作品、18幅手绘建筑画和24幅水彩画作品,全面清晰地展现了作者以建筑师的理性思维和画家的浪漫气质而从事建筑和美术创作的独特艺术风格;强调了在21世纪的今天,建筑更是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的学科。为应对日趋激烈的专业竞争,建筑师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完善其职业生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设计、美术创作广大建筑和美术爱好者鉴赏之用。
本书以万科总部历史、竞标过程、设计与建造、使用与未来等章节,采访了百名有亲身经历的业主方、设计方、建造方代表,汇集了数千张图纸、工作模型和建造过程照片,整理了过程中数以万计的文件和资料,次从筹建到使用、全方位深入地展示了一座国际大师设计的建筑的诞生、建造、使用,以及人们对它的思考。
草图是集智慧、经验、手法、技巧于一体的重要表现形式。一张高水平的草图,哪怕是用笔寥寥,也可行到行家和有关人士的信赖和认可。在草图的不断揣摩和演进中,使方案趋向完美,这也是建筑师提高自身修养,增进智慧、经验、手法、技巧的一个过程。 建筑设计草图可以说是以快的速度、简单的工具、省略的笔触将闪现于脑际的灵感具象地反映于图面。草图在不断琢磨、比较和变通过程中,又可能触发新灵感火花,使构思向更高层次发展,变通所产生的诱发性效果又往往可使设计构思进入一个始料末及的新境界。但总前提是要勤于动笔,单凭思考是很难有如此收获的。另一方面,一种构思是否可行,也只有通过具象的快捷草图来检验,如此路不通,则随即另辟蹊径,或者对原构想去谬存真,不断修正面渐臻完善。
作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了早已向往的佛教国度——缅甸,进行了一段充满探索兴味的旅行。他们在行走中用画笔记录景物和风土人情。 本书展现了这些精彩的手绘,并配合摄影和文字一起记录了这段旅行,给读者揭开了缅甸的神秘面纱。这个封闭已久的国家远比想象得更精彩丰富而又耐人寻味,仰光大金塔的芸芸众生,沿途原始村落的古朴典雅、茵莱湖畔的水上人家、曼德勒乌木桥边的日落、蒲甘烟云佛塔中的日出——画不尽的是历史文化遗迹、拍不完的是自然生态景观、看不够的是民族文化特色,无一不让人目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