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9-69元
  • 5折-7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中国建筑营造图集
    •   ( 90 条评论 )
    • 陈文澜 /2022-01-01/ 五洲传播出版社
    • 《中国建筑营造图集》共收录中国古建筑图稿70幅,是20世纪中期,北大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中国建筑课程的陈文澜先生为了方便教学而绘制的。从这些图集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陈文澜先生当年绘制图稿和撰写注释时的笔触。虽然有些图稿朴实无华,有些图稿则精巧雅致,却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当年的建筑学界前辈们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满腔热爱,以及付出的心血和智慧。《图集》中的一些内容与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图录》和《清式营造则例图版》中的图稿既相似又有所不同,可彼此参照互鉴。

    • ¥49.5 ¥88 折扣:5.6折
    • 里斯本圣罗克博物馆中的圣约翰礼拜堂
    •   ( 4 条评论 )
    • (葡)特蕾莎·莱昂诺尔·M.瓦莱 /2022-02-01/ 上海三联
    • 本书是关于礼拜堂的完整而综合性的研究作品,包括探索其设计、建筑以及其中非凡的收藏品的 研究成果。这本精美的书中汇集了多位专家对教堂的建筑、雕塑、马赛克拼贴画、金属制品和杰出的银器、织物、家具、书籍等收藏品的研究。书中配以华丽的插图,精美 伦的照片,全面反映出了这一无与伦比的建筑和艺术杰作的非凡之美。

    • ¥49.8 ¥99.8 折扣:5折
    • 植物景观营造
    •   ( 12 条评论 )
    • [日]建筑知识 /2017-1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植物景观营造》以丰富详实的案例,对在屋顶绿化、建筑周边环境、庭院和墙体绿化过程中所使用植物,进行全面的介绍。同时,《植物景观营造》内容还含了在植物栽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设计施工技巧,以及如何进行养护、修剪等,甚至括对如何避免发生事故,都做了全面阐释。

    • ¥67.4 ¥98 折扣:6.9折
    • 埃拉迪奥迪埃斯特:结构艺术的创造力
    •   ( 117 条评论 )
    • 斯坦福·安德森 /2019-01-16/ 同济大学出版社
    • 迪埃斯特是一名工程师。在迪埃斯特的时代,很少有人了解他选择的技术 配筋的砖结构,把它用于实践者更是少而 又少。他利用这一结构技术,大胆地创造出与之匹配的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建造者,创新是他在结构 科学领域的洞察力的必然结果。迪埃斯特勤奋而多产。虽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是朴实无华的仓库或市 场,但是他把这些平凡的建筑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惊人的空间跨度是它们的典型特征,但并非 其魅力的全部。除了整体的比例、材料的经济性、优雅的表现力和丰富的细部,他的作品*重要的特 征是利用自然光塑造建筑。尤其当光线射入室内时,空间获得了神奇的力量。所有这些,正是一个高 超的建筑师的作品应有的品质。虽然只有寥寥几次机会承担建筑师的角色,但是无可否认,迪埃斯特 就是一位建筑师。

    • ¥61.3 ¥98 折扣:6.3折
    • 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
    •   ( 57 条评论 )
    • 约翰?麦克肯科林?巴克斯特 /2018-07-31/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书中主要介绍了麦金托什的生平和他的经典设计,对麦金托什的设计生涯进行具体的阐述,并对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设计案例进行详尽的解说。通过详实的设计图片,本书从麦金托什的性格、时代背景、合作伙伴、建筑作品等方面多角度剖析其设计特点和设计思想,对了解新艺术运动的形成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 ¥54.8 ¥89.8 折扣:6.1折
    • 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精品
    •   ( 154 条评论 )
    • [芬]约兰·希尔特 /2005-03-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现代建筑大师之一——芬兰人阿乐瓦·阿尔托是一名影响力深远的多产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天才。他以结合自然环境的建筑设计,为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了独特的贡献。阿尔托的设计受到诸如芬兰的风景、包豪斯和古典主义等多方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他融合原始的混凝土与木材、铜与砖以及体量与形态等素材,提炼出一套有机的设计词汇。他对功能和使用方面的尊重,也使他获得了在建筑和家具设计方面的永恒声誉。 本书中详述了阿尔托重要的33个作品,包括玛丽娅别墅、珊纳特赛罗镇中心、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宿舍以及“阿尔托花瓶”等。这些作品由从事阿尔托研究的学者约兰·希解剖学特选出,并由普瑞特学院的迈克尔·特伦彻教授撰写序言。 本书以丰富的彩色照片及设计图纸,回顾阿尔托的整个职业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他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直到

    • ¥60.5 ¥88 折扣:6.9折
    • 朱塞佩·特拉尼
    •   ( 37 条评论 )
    • 【意】亚历山德拉·科帕 /2021-11-2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经典与新锐 建筑大师专著系列是由意大利24小时出版社近两年推出的关于世界著名建筑师系列丛书。建筑师包含从现代主义建筑诞生到当代的著名建筑大师,同时突出了意大利建筑师在现代主义诞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每册介绍了建筑师的年表、作品、设计思想、建成作品、竞赛作品以及对世界建筑设计发展的作用。丛书篇幅短小、结构编排紧凑、内容深入浅出,说理文字与建筑图片相互配合,能够使读者快速了解该建筑师的作品与思想,既是建筑理论研究的助手,也是设计实践中,切实可以参考的资料。本丛书是国内建筑师、建筑理论研究者和建筑系学生快速了解现代建筑发展与当代设计趋势的平台与窗口。

    • ¥53.7 ¥78 折扣:6.9折
    • 丹尼尔·里伯斯金
    •   ( 30 条评论 )
    • 【意】阿提里奥·特拉尼 /2021-11-2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经典与新锐 建筑大师专著系列是由意大利24小时出版社近两年推出的关于世界著名建筑师系列丛书。建筑师包含从现代主义建筑诞生到当代的著名建筑大师,同时突出了意大利建筑师在现代主义诞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每册介绍了建筑师的年表、作品、设计思想、建成作品、竞赛作品以及对世界建筑设计发展的作用。丛书篇幅短小、结构编排紧凑、内容深入浅出,说理文字与建筑图片相互配合,能够使读者快速了解该建筑师的作品与思想,既是建筑理论研究的助手,也是设计实践中,切实可以参考的资料。本丛书是国内建筑师、建筑理论研究者和建筑系学生快速了解现代建筑发展与当代设计趋势的平台与窗口。

    • ¥53.7 ¥78 折扣:6.9折
    • 在空间的密林中
    •   ( 0 条评论 )
    • 唐克扬 /2013-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建筑写作是建筑设计的说明书吗?建筑批评只是“批评”建筑吗?建筑理论可以,或者有必要教给人们具体的设计方法吗?本书摘选了作者在过去数年中写下的十余篇建筑思考文字,差不多每篇都有不同的取材、角度甚至文体,从对重要理论话题的论述(《渐变的歧路》),到带有再创作性质图文并茂的建筑“随笔”(《一座中国园林的生与死》)。作者认为,“论文(essay)”绝不是简单地以立场代替知识,以知识代替问题的,总合了立场、知识和问题的“智识”(intellect)是建筑写作的要义。它的目的不在于终结问题而在于打开新的问题。卡尔维诺说过: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围绕着“中国建筑”的现实的讨论不尽然是轻快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难以纯净的、“杂声”的物质现实,无法用任一种既有的理论囊括——正是这样的前提,改变了

    • ¥68.2 ¥137.4 折扣:5折
    • 李兴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李兴钢工作室 /2012-08-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李兴钢(精)》由李兴钢工作室编著,收入了设计师李兴钢的部分设计作品,包括:兴涛接待展示中心、建川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复兴路乙59-1号改造、Hiland?名座、纸砖房、李兴钢工作室室内设计、北京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地面出入口及附属设施、北京地铁昌平线西二旗站、商丘博物馆等。

    • ¥66 ¥98 折扣:6.7折
    • 自然与城市 当代设计大家访谈录
    •   ( 0 条评论 )
    • 景斯阳 编著 /2024-01-01/ 中国建筑工业
    • 丛书选取了36篇精华访谈内容,既有大家们成长中的艰辛又有从业的经验;既有创作与研究思路又有近期的研究成果;既有对火星的设计倡议又有对社区的改造实践;既有对行业的反思又有对教育的远见;既有人生的教训也有为青年人的建议;既有对历史的凝炼又有对未来的畅想。丛书具有如下特点: ,先锋性。访谈对象几乎囊括了中国、美国景观、规划、建筑、艺术圈的大家与行业 。访谈是 、 学术、思想水平的体现。第二,多元性。访谈问题注重跨学科思维碰撞的价值挖掘,涉及未来教育反思、时代与实践、设计与科技等跨领域的创新思考。第三,时代性。丛书是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反映了时代下中国与世界的价值观碰撞,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学术价值与文化的载体。第四,前瞻性。采访团队由 锐的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团队组成。从

    • ¥68.11 ¥98 折扣:7折
    • 在空间的密林中
    •   ( 0 条评论 )
    • 唐克扬 /2013-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建筑写作是建筑设计的说明书吗?建筑批评只是“批评”建筑吗?建筑理论可以,或者有必要教给人们具体的设计方法吗?本书摘选了作者在过去数年中写下的十余篇建筑思考文字,差不多每篇都有不同的取材、角度甚至文体,从对重要理论话题的论述(《渐变的歧路》),到带有再创作性质图文并茂的建筑“随笔”(《一座中国园林的生与死》)。作者认为,“论文(essay)”绝不是简单地以立场代替知识,以知识代替问题的,总合了立场、知识和问题的“智识”(intellect)是建筑写作的要义。它的目的不在于终结问题而在于打开新的问题。卡尔维诺说过: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围绕着“中国建筑”的现实的讨论不尽然是轻快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难以纯净的、“杂声”的物质现实,无法用任一种既有的理论囊括——正是这样的前提,改变了

    • ¥58.89 ¥118.7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