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将上海建设成为 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并且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这两大落脚点,在规划的精细化落实上下更大功夫。早在2001年起上海就开始推进针对二级旧里以下地区的新一轮改造工作,随着2017年上海城市建设从 拆改留 向 留改拆 转变,全面推进新一轮的旧区改造工作,加快改善中心城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中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2022年7月,黄浦区建国东路68街坊及67街坊东块旧改生效,标志着上海全面完成了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进入了 两旧一村 改造阶段。这些旧改工作不仅只是改善了物质空间环境,同时也是社区结构重组、社会文化再造的一个过程,让上海这座城市发展内涵更有厚度。 在新时期,本书希望通过梳理上海旧区改造发展历程,借
近些年对青岛历史城区特别是里院片区的讨论声音又逐渐多了起来,从政府到民间都出现了一股新的 里院热 。与以往的讨论不同,*讨论的焦点已经逐渐从以前对人文历史的关怀转移到对未来的发展和保护定位上了。特别是随着棚户区改造的征收,大量的里院建筑回收到了政府手里,在缺少保护规划的前提下只能被空置在那里,日渐的凋零与破败始终刺激着各方的情绪。与市面上多数关于里院历史研究的出版物不同,本书则是选取了一个青岛里院,在严谨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其未来发展的思考。其原是山东建筑大学遗产保护方向四年级的课程设计的优化,内容是对青岛游艺里(大沽路4号里院)的再生设计研究。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调研篇,主要包括对游艺里的历史、现状、遗产价值、保护原则等问题的系统调查和研究,并尝试提出合理的保护策略;第二部
《莎车古城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为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丛书 之一,丛书主编阮仪三。本书力图通过对莎车古城的历史沿革、城镇空间、文化遗存、民居建筑等描写,反映莎车这座南疆丝路古城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莎车古城保护与传承的思路,向读者展现莎车浓厚的地域特色。
全书分为总报告和大事记两部分。总报告研究紧扣城市规划的“发展”这一主线,通过对城市规划发展史实的搜集、整理,解析影响城市规划发展演化的深层机制,试图初步建构起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整体历史框架。大事记资料详实,数据准确,是城市发展与研究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地名是观察城市历史变化的一个独特的参照,又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元素。本书以大量手资料,通过地名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观察上海城市发展变迁。包括租界的拓展、产业的发展、市政的发展、都市娱乐业的更替、道路命名方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