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更新与再生的根本在于个体汇集下的自发组织力量对社会未来的参与和承担,社会可以给个体如此大的可能性用行动完成对 更加美好的生活 的期盼。 基于当下社会背景,本书探讨了公共空间该有的样子以及针对 公共 这一概念的未来思考。本书分别从公园、政府机关、滨水空间、学校、航站楼、图书馆、住宅小区几个方面,介绍了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的思考、成功案例以及改造构想等内容,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艺术策展人森司和制作人清水义次的两篇访谈。 全书内容兼具理论、实践与创意与一体,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描述了三种相关的现象:区域主义的出现、郊区的成熟以及旧城街区的复兴。每种现象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另两种现象相关联的。 本书试图提出区域城市的框架,考察正在兴起的区域、正在展开的郊区以及得到更新改造的城区之间的关系。本书的*部分 蔓延的终结 ,提出了这种新都市形式的性质和原则。我们认为,不能用传统的城市和郊区的理论来解释 区域城市 , 甚至也不能把新都市形式的原则解释为政治司法的汇编。必须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角度把 区域城市 看成一个单元,它由街坊和社区综合而成,这些街坊和社区把大都市联合成一个整体。 第二部分 区域城市的建筑学 ,提出了把我们的都市转变为区域城市的政策和形体设计原则。必须在区域和街坊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对区域城市和街坊层次的建筑环境和公共政策进行设计。如同区域城市,这些
本书是纽约市城市规划局持续对手册内容修编更新,在2018年出版的最新一版。介绍了纽约市数百年来的城市规划理念与理想。纽约城市规划演变历程,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前沿规划动态,如气候灾害防御、包容性住宅、可负担性规划和一系列最新设立的特殊目的区。纽约市最新的规划动态和发展导向,对于国内不断创新规划编制技术方法、优化规划管理体系,发挥法定规划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指导作用。
《人性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修订本)是一本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经典专著,主要内容包括: 1.城市广场 2.邻里公园 3.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 4.大学校园户外空间 5.老年住宅区户外空间 6.儿童保育户外空间 7.医院户外空间 8.使用状况评价 全书研究深入全面,内容充实,案例丰富,同时配有数百幅黑白和彩色插图,是相关专业学生和从业者不可或缺的参考用书。
《总体设计》本书是已故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 林奇的经典著作。书中包括对总体设计程序的论述,典型实例的分析和十章相关问题的研究,即用户分析、设计纲要、修建场所和总体设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及规划含义、造价估算、发展中国家住宅建设的总体设计、设计战略和环境分析等,各部分都有照片、墨线图和旁注草图加以说明。书后的大量附录论述了专门的技术,提供了详尽的原始资料和标准数据简表。 本书条理清晰、资料丰富,适合建筑规划管理和设计人员以及建筑院系师生阅读,对基地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的策划组织以及社区维护管理者,则是简明的专业指引。
国土空间规划培训丛书 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前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5个分册,既包含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探索,规划核心技术的构架,不同空间层次规划的编制和传导等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议题,还用大量的篇幅提供与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案例。丛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实践的各级政府部门、各地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规划从业机构的领导干部、专家、技术骨干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参考阅读。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建构、人才培育与行业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支撑。本书是国土空间规划总论性读本,聚焦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理论与
智慧社区精细化治理丛书 是对城市智慧社区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治理进行系统阐述的专业书籍。本书结合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内涵,围绕社区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三大应用需求,介绍了支撑社区智慧安防、公共卫生防护、灾害应急管理、公共空间治理、公共交通优化、智慧养老助残、个性化精准服务等核心应用场景实现的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及算法模型,以及基于泛在智能打造人性化、智慧化的未来社区。全书内容精炼、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领性。
戴慎志主编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基本范畴、规划设计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包括:绪论,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深度,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本书为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教材,可以作为给水排水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上述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灰作十问》读者涉及的知识体系的深化与总结。将 石、锻、解、方、技、固 串联起来,全面解读建筑石灰材料来龙去脉及配比工法。本书将系统整理传统营造的石灰技术体系,利用自主实验/复配成果解译传统灰作的技术机理,成为我国有关灰作的*权威的专著。资料主要源自多年的研究积累,特别是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地域营造谱系的传承方式及其在当代风土建筑进化中的再生途径(项目批准号:51738008)的成果之一。该书作为 灰作十问 的姊妹作是作为从事遗产保护的相关人员的工具书以及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文物保护修复等专业学生的辅助教科书。
中国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地制约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滞后和管理水平低下抑制了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扶持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方向,农村污水处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的直接经济效益与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程度密切相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直接效果就是环境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通过居民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污水处理既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又可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书介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我国几个典型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经验,并详细介绍
香港,一座自然资源匮乏、人多地少的都会,若能地尽其用,达到可持续城市发展, 实属不易。然而香港却位于全球宜居城市前列,拥有可与海南和台湾相比的生物多样性, 在寸土寸金的情况下维持超过40%土地面积的郊野公园,开山填海养活750万居民。香 港人面对困难、局限和掣肘时,唯有勤力打拼,这种 香港精神 背后体现的正是 精细 化城市管理和先进可持续的规划理念 。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巧妙地平衡了当前实践的*权威性讨论与土地使用规划应该如何发展的未来愿景。该书首先探索了土地使用规划所依存的社会背景,并提出了一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和调停相互竞争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排序分歧;接着,解释了如何建立规划支撑系统,以评价未来状况、评估政策选择、建立愿景,并对不同情景进行比较;后,该书提出了一套用以引导未来土地使用变化的规划编制方法体系。第五版中新增的内容包括:永续发展3E原则与永续城镇的结合、能够涵盖宜居性目标和技术的方法等。
本书是 智能城市规划 丛书的第二本,汇集了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诸多院士和专家学者近年来在智能规划研究领域的 15篇重要文献,探讨了智能技术辅助城市规划理论范式的变革导向,探索了基于大数据的空间结构和时空行为活动研究方法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了数字化设计的理论平台和进一步研究的分析框架。 全书由 范式转型 大数据与空间结构 大数据与时空活动 数字化设计 四个篇章构成,可作为智能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参考资料,供从事智能规划研究与实践的相关专业人员和在校学生借鉴与参考。
本书是乡村规划译丛系列读本之一,讲述的是农村规划的过去、现在、未来,是系列农村振兴的历程。书中的农村涵盖了农业村、林业村、牧业村和渔业村等,其类型基本等同于现时中国乡村规划范畴内的农业型、林业型、牧业型、渔业型和混合型乡村。在这里,农村相当于乡村,农村规划即乡村规划。全书从农村规划的基础知识出发,详细阐述了日本式农村的定义,以及日本农村的发展进程;对照日本,讲述了德国、英国、韩国的农村规划的构成及内容;在上述基础之上,呈现了农村规划今后的实践与方向。这对中国当下及未来乡村规划实践工作具备一定的借鉴性。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地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内容分十一章叙述.包括:绪论,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及效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绿地的自然要素\组成园林的人工要素\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园林的基本构图和意境\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带状公园和绿地\居住区\工业区和废弃绿地的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规划.本书为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高校建筑学\高校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等专业的教材获教学参考书,以及从事园林绿地设计工作的人员参考
本书基于陕西省榆林市 多规合一 试点开展的国土空间综合规划编制实践,提出协同理论指导下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多规衔接理论模型框架,确定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形成对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的系统分析;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生态红线划定、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与实施保障措施等六方面深入探讨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的关键问题,后展示了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