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更新与再生的根本在于个体汇集下的自发组织力量对社会未来的参与和承担,社会可以给个体如此大的可能性用行动完成对 更加美好的生活 的期盼。 基于当下社会背景,本书探讨了公共空间该有的样子以及针对 公共 这一概念的未来思考。本书分别从公园、政府机关、滨水空间、学校、航站楼、图书馆、住宅小区几个方面,介绍了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的思考、成功案例以及改造构想等内容,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艺术策展人森司和制作人清水义次的两篇访谈。 全书内容兼具理论、实践与创意与一体,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写给 小地方 的深情告白。作者凭借独特的漫游者与 造城市的人 的身份,深入城乡一隅,重新审视那些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中鲜少出现、易被忽视的 小地方 ,探寻宏大叙事之下人与地方的隐秘联结。 作者认为 小地方 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大时代背景下舞台边缘的 小地方 遥远的小镇、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基层地区;二是大都市的寻常角落、被忽略的边缘地带以及在那里生活的普通人。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中,在主流的镜头之外, 小地方 保持着一种不被代表与概括的真实。 作者在豫南村庄参与了一场农业社会传统的葬礼,在霍尔果斯观看各族少年的足球赛,于杭州郊外目睹了几万人生活在一个仿造的巴黎,并为一座并未开放的博物馆而特意造访了敕勒川的小镇。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到几万元买一套房的鹤岗,从没入南海的珍宝海
本书作者将城市更新与绿色低碳技术的耦合关系作为研究重点,对当下城市体检过程当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实践研究成果,从公共空间环境质量提升、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产业类绿色低碳更新、设施类绿色低碳更新五个方面展开研究(包括通过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城市宜居性;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提升其能源效率和环境性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在产业区内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减少工业污染和碳排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性能,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强城市的韧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后,结合前沿技术,对未来的绿色低碳技术与生活方式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城乡规划的发展动态与新变化对其内容、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结合近几年城乡规划的新观点和新方法,重点阐述中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做了简单介绍。本书更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颁布执行后的城乡规划的新内容,且与国家城市规划执业制度及其考试相结合,将执业考试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书中,直观且明确地阐述城市性质和类型、城市人口构成和规模、城乡用地分类标准,以更好地适应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 《城乡规划原理》一书可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及从事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人员的参考书。
该书面向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的一线人员,详细介绍了约50种GIS规划应用方法,和100多种GIS技术工具。这些技术方法涵盖了城市规划GIS应用的主要方面,例如:规划GIS制图、用地适宜性评价、三维场景模拟、地形分析、景观视域分析、设施服务区分析、设施优化布局分析、交通可达性分析、空间句法、空间格局分析、空间回归分析、规划大数据分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等。这些技术方法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城市规划分析的技术水平。 第1章 GIS概论;第2章 ArcMap基础操作;第3章 现状容积率统计;第4章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第5章 三维场景模拟;第6章 地形分析和构建技术;第7章 景观视域分析;第8章 交通网络构建和设施服务区分析;第9章 设施优化布局分析;第10章 交通可达性分析;第11章 空间句法;第12章 空间格局分析;第13章 空间回归分析
乡村与农村是同一个概念吗? 城市化的快速导致 乡村病 来临得这么早吗? 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今天的乡村? . 《中国乡村地理》立足于我国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充分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围绕乡村地理学的基本问题,系统构建现代乡村认知框架;意图以多学科的视角,阐释乡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立足农业大国的历史与现实,突出乡村地域系统的区域分异;基于乡村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强调乡村地理学对关联学科的基础应用。 《中国乡村地理》分11个章节。*章概论,重点阐述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相关研究理论方法及发展简史;第二章乡村与乡村地域系统,重点阐述乡村的概念、乡村地域系统及乡村分类;第三章乡村与自然地理环境,重点阐述乡村与自然地
本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视角下,探讨城市形态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将研究范式推广到城乡规划领域,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应用于城市规划实践的新方法、新标准和新措施。同时,研究成果可望为我国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意义。以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作为城市气候变化的两个表征因子,以合肥市为例,从市区和街区两个层面探讨城市气候变化演变特征;宏观层面,从城市外部形态探讨城市形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微观层面,从城市内部形态分析城市形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明确空间形态如何有利于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形态优化策略。
城市规划快题设计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块,利用较短时间快速解读题目和任务要求,明确设计目标和概念,完成设计构思和空间布局方案,并通过简单直观的分析图解和准确有效的图纸表现传达设计构想。适用于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街区层面的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快题设计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规划设计,是在有限时间内独立创作完成,因此不能开展现场调查、对方讨论、系统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而是要求规划设计者迅速领会任务、抓住重点、确定构思、形成方案并进行图纸表达。这对规划设计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因如此,以城市规划快题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考试成为考查专业人员基本素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本书是一本综合全面讲述如何迅速抓住快题设计的精髓,做出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取得高分的手册。
我国城市社区更新也面临居民协商困难、共有产权模糊以及更新机制内耗严重等多方面的困境。究其根本原因,与缺乏一个促进多方合作、明晰权利义务、健全组织机构的制度框架密不可分。如何发挥制度优势来应对更新中面临的困境是解决 存量规划 多方面问题 的关键,对发挥各经济主体优势、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选题将研究集体行动在城乡规划领域中的作用,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城市社区更新现行机制进行剖析,总结城市社区更新过程中各方力量彼此博弈而存在的实质问题,依托城市社区更新政策为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使更新政策与新制度经济学结合起来,提出城市更新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框架。本选题将解释我国城市社区更新所存在的困境和成因,推动城市社区的可持续更新。
研究中国的传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能照搬欧美诸国与日本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及其理论,必须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阐明中国式传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质及其在近代的转型。本书作者从学术史的考察入手,结合自身对华北农村的现地调查,利用满铁调查资料以及今人对这些村庄的再调查资料,研究华北农村中的社会结合(具体包括宗族、村落、信仰、互助四种社会结合)与国家关系的演变过程,从水利史角度探讨农村水利习惯和秩序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期对近代以来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演变做一初步的架构。
【地域性】这是一本地域性很强的论文集,绝大多数的学术论文都是以广州市和佛山市南海区的发展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具体项目的 规划研究 深入到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 城市研究 ,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自成一体地构筑了一个地域性研究的案例。 【参与性】这是一本参与性很强的论文集。作者曾经在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过10年,还曾经担任过该院总规划师,亲自参与并主导了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珠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重要项目;作者又长期致力于广佛同城的规划和研究,主持了大量大城市边缘地区城市更新和 三旧改造 规划,对复杂地区存量规划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土地制度及政策设计层面。所涉及的城市规划及研究案例都是作者亲自参与的,研究素材多来自一手调研资料,研究时段集中在1995~2015年期间,很
该书通过"水利社会"概念的空间关联特性分析,宁波地区历史空间环境和历史演化过程的水利特征分析,论述了研究视角的合理性和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在区域层面分析了湖域聚落、运河聚落、海塘聚落的逐水分布形态。其中,东钱湖的村镇聚落,在汇水溢流的二元水利格局中,呈分立形态。大运河(宁波段)的市镇聚落,在运河商市体系的组织秩序中,呈网络形态。三北海塘沿线的城乡聚落,在盐农发展递进机制中,呈层叠形态。在区域层面分析了湖域聚落、运河聚落、海塘聚落的逐水分布形态。其中,东钱湖的村镇聚落,在汇水溢流的二元水利格局中,呈分立形态。大运河(宁波段)的市镇聚落,在运河商市体系的组织秩序中,呈网络形态。三北海塘沿线的城乡聚落,在盐农发展递进机制中,呈层叠形态。
传统村落既是历史脉络和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村民日常生活的空间。近年来,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呈现从个案解析转向整体利用的趋势,为村落的更新提供了多元可能。本书以北京市西郊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为空间边界,从流域、交通、集群协同视角切入,探讨村落与环境、村落单元之间的联系,发现历史文化要素和生活现象间的影响机制。京西地区历史悠远、水绕山环,永定河、清水河、京西古道、京门铁路等环境要素穿过其中,将一系列村落串接成集群。通过历史研究、田野调查、图文分析,归纳村落群形成和发展的信仰、文教、经济等影响要素,梳理文化形态的外向和内向特征。村落群享有共同的 大传统 ,是地方流域文化的亚文化载体;各村落单元又体现出个性化的 小传统 ,自发生长。外向特征体现于环境应对、组织运转,内向特征体现于日常生活,构
《重新设计城市--原理实践实施》作者(乔纳森·巴奈特)是美国一名建筑设计人员,研究了美国城市设计标准和实践的发展,提出了一组心得和更新了的设计概念,这些设计概念对于我们振兴城市、改善老交情,对迅速发展的地区实施增长管理,非常有价值。本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阐述了五个基本原则:社区、宜居性、流动性、公正性以及可持续性;第二部分描述了如何建设新的街区,如何恢复衰退的老街区;第三部分涉及实施操作问题,街景和公共空间的其他方面。作者丰富实践经验给从业者和学生们提供了建设美好未来的大量信息和机会,是他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部关于通用航空产业园规划设计方面的专著,首先对通用航空、通用航空产业园以及产业地产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对通航产业园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跟踪、评估并探索了通航产业园区内的整体规划;*后在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园规划的时序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从前期发展战略制定、产业选择定位,到中期园区空间的布局,再到后期的管理运营分别进行了探讨。
`
本书共5章括:乡村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概况、理论视角、乡村区域旅游规划及景观设计策略、案例分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乡村区域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结论等内容。本书梳理了当前乡村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发展的概况,从加快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乡村区域旅游规划及景观设计策略,并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为例行了乡村区域旅游规划和乡村景观设计的案例研究。本书可供从事城乡规划、景观规划、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师生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竞赛的相关作品,并对作品的背景、创作过程进行介绍,由专业导师对*终作品进行点评指导。本书为交通创新(中山大学作品集),对低碳出行、区域联动、特殊群体出行、交通信息化、互联网 服务等交通方面的问题作出创新性介绍和评价,并提出优化设想,形成项目推广方案。作品架构清晰、内容完整、数据资料详实、图文并茂,对了解交通创新领域的动态和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城乡规划CAD绘图快速入门》以AutoCAD新版简体中文版(AutoCAD 2019版本)作为设计软件平台,以实际城乡规划设计产品为案例,紧密结合城乡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要求,详细介绍AutoCAD在城乡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与技巧,包括CAD基本使用功能与高级操作技巧及各种图形的绘制与编辑修改方法。同时还详细阐述如何从CAD软件中将设计图形转换输出为JPG/BMP格式图片或PDF格式文件的方法,如何将CAD绘制的设计图形快速应用到Word文档中,方便使用和浏览。由于AutoCAD基本绘图功能命令大体一致或完全一样,因此本书也适合AutoCAD 2019以前版本(如AutoCAD 2000至AutoCAD 2018)或AutoCAD 2019以后更高版本的学习。本书通过互联网 提供第5章至第10章讲解案例的CAD图形文件(见各章首页),供读者学习时下载使用。本书适合从事城乡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建筑
《普通高等院校 十三五 规划教材 工业园区规划》一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工业园区规划概述,包括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概述、工业园区构成及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和工业园区建筑规划设计与布局。第二部分工业园区系统规划,包括工业园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工业园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第三部分工业园区规划案例分析,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案例分析、经济开发园区案例分析和生态工业园案例分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规划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从事产业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的建筑师、规划师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