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5篇26章,分别为道路工程基础知识、城镇道路路基施工,垫层与基层施工,路面联结层,面层,挡土墙,道路附属构造物,城镇道路工程质量检查与病害防治,城市桥梁工程,桥梁基础施工,模板、拱架及支架,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桥梁桥面系施工,城市地道桥和人行天桥,管涵和箱涵施工,桥面及附属工程与养护抗震,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病害防治,市政管道工程概述,市政管道开槽施工,市政管道不开槽施工,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施工,附属构筑物施工及管道维护,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施工等。本书按照 线图 工艺流程精要 现场图注解 视频讲解 的形式针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图表化的表达方式直观清晰,内容简单易懂,从而达到帮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学习并快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是使用普及率*高的城市规划标准之一,旨在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本书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图示、表格等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条文内容通俗易懂。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章目与条文顺序编排,逐条展开详细图解,方便读者直观、全面地理解专业内容。本书是学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力求满足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教学等多种需求。 本书适合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人员阅读,可供建筑管理与设计的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从业者参考,也可作为城乡规划、建筑类、房地产类大专院校学生的常备学习资料。
《市政工程(第2版)》一书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编写,全书结构体系完整,内容简明,重点突出,充分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本书包括道路工程、城市桥梁工程、管道工程3部分内容。 本书可作为市政工程施工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详细讲解了利用GIS平台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系列技术方法,涵盖了国土空间规划GIS应用的主要方面,包括:数据整理和信息建库、一张底图制作、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总平面图绘制、协同规划、双评价分析等。这些技术方法的学习,能极大地提高规划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分析的能力。本书适用于广大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设计人员、研究分析城市的科研人员,亦适用于高等院校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
本书包含了7大章节和5个附录,借鉴了国外城市更新的先进做法,分析了国内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省市以及先行城市的模式和经验,同时也是编者们近年来研究和实践的总结,为顺利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撑,为政府和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本书详细阐述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思路、顶层设计、工作框架以及工作机制等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措施和实施方案,重点探讨了财政拨款、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居民出资、管线等专营单位投入、社会资本介入以及税费减免等多元资金筹措模式,并从改造项目审批、存量资源整合、土地支持政策、各级部门职责、地方责任落实、宣传引导工作等方面提出配套政策与组织保障建议。 本书旨在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经验、关键举措、详细实施方案、资金筹措模式以及保障机制进行阐述,着重总结了老旧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2016年《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改革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推进城市精细化、全周期、合作性管理。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城市治理研究,推进城市创新发展,我社策划推出《城市治理实践与创新系列丛书》,旨在提高城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编写团队
本书的英文版属于《能源报告》(Lecture Notes in Energy)的第65卷。全书共分3个部分、共12章:第1部分(第1章~第4章),探讨了将韧性思维纳入城市规划所需的创新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改进或调整规划范式;第2部分(第5章~第8章),作者研究了韧性城市规划的理论是如何在亚洲、欧洲、美洲以及澳洲等地被应用于实践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了成功案例的经验;第3部分(第9章~第12章),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城市形态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这一概念框架涵盖了城市形态元素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上与城市韧性相关的问题;同时,提供了与概念框架中提到的城市形态要素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等。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景观设计等相关学科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现阶段, 在社区治理转型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进程中, 如何提高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效率, 注重协同供给的系统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适应社区公共物品供给的多样化、复杂化、动态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创新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框架、模式和机制, 是近年来公共服务领域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热点议题。 本书力图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立足城市社区治理特点、规律和条件 从理论到实践对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治理创新主题展开深入研究, 系统性地解答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治理理论与现实基础、实存样态状况、治理内在逻辑、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现实动因及机理、模式与成效、引导策略和管理对策等问题。
本书依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200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 50328 2014)对竣工文件编制的要求,将质量验收标准及质量验收应具备的资料作为理论指导;同时,结合编者多年工程实践经验,以施工设计图纸为依据编制案例工程。全书在城镇道路工程实践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融会贯通。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中职市政工程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市政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及实习实训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市政工程类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建设行业主管培训机构资料员上岗证培训教材,市政工程资料员的工具书。
本书从理论、政策与规划实践的角度讨论经济转型背景下城市更新相关议题。全书共分为三篇九章。*篇为城市更新的理论基础,主要对本书的研究背景与内容、城市更新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城市更新政策与实践进行了分析。第二篇为政策篇,重点对广东省特别是广州 三旧改造 、深圳和东莞城市更新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特征,总结了城市更新政策创新与经验。第三篇为城市更新实践篇,东莞城市发展既具有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同时由于其特有的 市镇村组 四驱动发展模式及现阶段的扁平化多中心空间体系,对城市更新规划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包括工业区、社区、商业综合体和轨道站点开发更新。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及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以及决策
本教材贴合教学和实践需求,按48课时制定学习计划,采用直观图形 简洁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写。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论知识;植物的功能作用及实现途径;识别要点;设计方法;分类设计;图示表达。本教材将植物识别与应用结合,实现图纸和场景的转换,培养学生植物组合造景的图纸绘制能力,同时引入近两年的校企合作项目和校内实训项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园林、植物设计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陈志华先生1978 2002年居清华大学西南楼,朝北的一间用于书房。1993年杨永生主编《建筑文库》,收入陈志华的建筑杂文集,即以 北窗 为名。本书沿用 北窗 之名,全面收录《北窗杂记》之外作者的学术及思想随笔文集,包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至2012年,陈志华在学术期刊、文化思想类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类、评论类、知识类与随笔文章百余篇,分列于 建筑史 建筑美学 创新论 建筑教育 师友 忆往 下,以发表年份顺序分上、下部列目;1985 2012年的书评文与序、跋46篇,则另列于 序 跋 书评 下。这些文章或以本名,或以 窦武 李渔舟 梅尘 史健公 为笔名发表,文字优美,笔锋犀利,兼顾思想性,展现了作者的学术探索、读书生活与社会思考。
主题公园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很重要的城市旅游项目之一。全国各城市陆续建设大批主题公园,对主题公园开发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大。本教材集成中国近30年主题公园开发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以编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研究积累、规划开发、咨询经验和行业观察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主题公园的社会起源及其演变,梳理了优选主题公园产业发展的格局和趋势,借助丰富的案例,深入解析了主题公园的战略管理、主题管理、盈利模式管理、投资和财务管理、市场评估和营销、季节性与游客管理、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和社会责任、规划管理与配套建设以及外部影响及其调控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本书适用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含俱乐部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对从事
杜贵成主编的《市政管网工程计价应用与实例》分为四部分(共十章):**部分市政管网工程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市政管网工程施工图识读、市政管网工程施工工艺;第二部分市政管网工程计价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市政管网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市政管网工程定额计价体系、市政管网工程清单计价体系;第三部分市政管网工程计价与应用,内容包括市政管网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市政管网工程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市政管网工程清单计价编制实例;第四部分市政管网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内容包括市政管网工程结算、市政管网工程竣工决算。 本书可以作为市政管网工程监理单位、施工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及劳务操作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用书。
本书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多维度探讨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机制与案例,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 本书共8章,包括绪论、特色小镇空间发展问题解析、CAS理论视角特色小镇空间发展系统构建、特色小镇产业聚集性空间发展系统分析、特色小镇文化多样性空间发展系统分析、特色小镇生态非线性空间发展系统分析、CAS理论视角丁蜀镇特色小镇空间发展实施策略、结论与展望。 本书可供小镇建设规划设计部门、镇村领导工作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与市政工程配套图集相结合使用,以一个典型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为课程背景,根据实际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施工工艺过程,研究设计了项目一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与会审、项目二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项目三 市政道路基(垫)层施工、项目四 市政道路沥青面层施工、项目五 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项目六 附属工程施工和项目七 市政道路养护共七个项目。七个项目并结合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的特点,按照学生职业岗位衔接的规律,提炼了27个源于工程实际的学习性和操作性工作任务。教学上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学后随即通过校内外的各实训项目完成相应的任务,使学习目的性 强,记忆 加深刻,同时也满足教学上的可操作性。
里弄住宅是带有历史印记的特殊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高建筑、人口密度老旧住区的公共安全改造设计研究》紧紧围绕城市老旧住区的公共安全改造设计这一主题,以上海里弄住区为重点研究对象,对里弄住区的公共安全进行深入的改造设计策略研究。通过对里弄住宅外部空间环境与内部空间单元进行分析,阐述里弄住区的公共安全影响因素,总结公共安全现状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建筑设计、公共安全管理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公共安全改造设计策略。该书还将住区公共安全的规划设计与居民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内部交通疏散行为结合起来,运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人员疏散,选取上海里弄住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建立疏散模型,进行疏散分析,得出优化的住区居民疏散方案。里弄住区的公共安全改造设计研究涉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等各个方面,
全书共收入50篇精选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涵盖了市政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道路(公路)工程、立交工程与高架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铁工程、排水管道工程、排水构筑物工程及其他工程等各类型参考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尤其是直接从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的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