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审图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经验。全书分为14章及附录1-3,内容包括中央空调设计方法、设计软件、设计文件、设计规范、施工方法、审图要点、节能措施、消防处理、设备选型、负荷计算以及中央空调工程中常见错误等内容。本书的大特色是突出实用性、全面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充分反映了中央空调设计、施工、节能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应用情况。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或培训教材,也可广泛适用于从事中央空调或建筑设备行业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维护等人员阅读与使用,还可以作为中央空调产品设计、制造的生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参考资料使用。
《燃气安全技术与管理》由谭洪艳、于革、郭继平主编,以燃气的基本性质为基础,以燃气安全措施为途径,以保障燃气安全输配为目的,全 面系统地介绍了燃气安全技术和管理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燃气泄漏及其预防,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与防护措施,防雷、防静电措施,燃气场 站消防,燃气安全管理,燃气安全检查、检修与抢修等。本书紧密结合专业技术的发展,吸收了燃气安全技术发展的*成果,遵循了相关规范,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实用性。 《燃气安全技术与管理》可作为燃气专业、安全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燃气工程设计、科研、施工和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 参考书。
本书为《燃气工程管理与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主要讲述城市燃气的基本知识、防火防爆基本知识、人工煤气场站的安全管理、液化石油气场站的安全管理、天然气场站的安全管理、城市燃气加气站的安全管理。 本书可作为燃气场站管理及技术人员安全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工作参考书。
内容提要本书编写以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内容为主。主要包括低温热水地面供暖及电热供暖两部分内容。低温热水地面供暖部分包括设计计算、系统设计、地面构造做法、热源选择与连接方式、材料选择、施工安装做法等;电热供暖部分包括电热供暖方式的选择、发热电缆及电热膜供暖的设计与安装使用要求,以及其他电器供暖设备的选择等。本书主要供从事民用建筑供暖设计与施工安装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物业管理人员、水暖维修工人、基建工程策划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安装工程便携手册系列之一。主要介绍燃气的分类、特点与输配系统,常用管材及附属设备、施工准备、土方工程、管道加工、管道连接、地下燃气管道安装、阀门安装、穿跨越工程施工、燃气管道的腐蚀与防护、管道分段耐压试验、通球扫线、调压计量站与配气站、压气站、城市燃气储存与压送及液化石油气供应、地上燃气管道施工、燃气管道带气接管、燃气管道置换与运行管理及工程竣工验收等。 本书可供燃气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人员在安装施工现场查找有关燃气工程实用技术知识及有关数据资料使用。
内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供暖散热器的选择与计算方法,对使用可靠、安装方便、经济耐用且外观大方的多种新型散热器资料,经校核整理后,编制成便于使用的散热器速算表。另外,为了施工安装方便,还编制了散热器常用连接方式的标准做法图及散热器的相互替换表。本书主要供从事民用建筑供暖设计与施工安装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物业管理人员、水暖维修工人、基建工程策划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供热工程》主要介绍以热水和蒸汽为热媒的采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常用的系统形 式,系统组成,常用设备的结构及选用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管道布置与敷设要求,室内供暖系统施工图 ,集中供热系统和换热站,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热水网路水压图,水力工况分析以及集中供热管道系统 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紧紧把握课程特点,力求做到从设计一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全过程中,理论知 识链和实践知识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内容的可操作性和新颖性,同时兼顾同其他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在 内容的组织上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取材注意反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删除了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在 论述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力求叙述简明、通俗易懂,并编 人了一些
《城镇燃气管道安全运行与维护》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对城镇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与维护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其中涵盖城镇燃气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从燃气管道安装质量检验、管道的试验与验收开始,直到燃气管道安全运行、管道的维护管理、抢修的全过程内容。 《城镇燃气管道安全运行与维护》紧密联系实际,内容大都是从生产实际中总结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从事城镇燃气管道运行管理、检验、检测及监督检查人员的实用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大专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有关专业的学习教材,也可供设计、科研机构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市政燃气热力工程施工员岗位培训的要求编写,详细阐述了市政燃气热力工程施工员的工作职责及专业技术知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市政燃气输配工程概述、燃气生产与制气、燃气净化、土方工程、燃气管道施工与附属设备安装、燃气场站施工、液化石油气与液化天然气供应、燃气工程试验与验收、基础知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流量与水力计算、城镇供热管网土建结构施工、城镇供热管网布置及敷设、城镇供热管网保温与防腐、热力站与中继泵站施工、供热管网工程试验与验收、管道施工安全技术、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燃气热力工程施工管理等。 本书内容浅显易懂,结构体例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作为市政燃气热力工程施工员岗位培训的教材,也可供市政燃气热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工作时参考。
《燃气工程》(主编张培新)根据建设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研究开发项目的总体部署及要求,按照供热通风与空调专 业新教育标准和《燃气工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分导论,燃气的生产与净化工艺,燃气的供需工况及调节,燃气的 长距离输送系统,城镇燃气管网系统,燃气的储存与压送,燃气的调压与计量,室内燃气供应系统,液化石油气供应与燃气加气站,燃气用具,燃气工 程施工技术,共十一章。本书为中等职业学校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燃气工程课程教材,也可作为 高职高专、成人院校及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和参考用书。
燃气检测技术是衡量城市燃气质量、评价燃气用具功能、保证燃气用具安全、促进燃气事业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关键性科学方法。本手册包括燃气检测基本理论、检测方法、仪器仪表性能、误差分析、检测标准等内容,是一部集理论、实践、标准于一体的工具书。全书共l5章,其中以热工测量为基础,介绍了检测燃气温度、压力、流速、热值、密度、成分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燃气用具方面,包括了各种民用、商用及工业用燃气用具的技术特性、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节能减排及环保性等方面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强调了燃具适应性、燃气互换性,以及燃气分类标准对燃具的检测要求,同时附加了*颁布的标准。在新技术方面,推荐了西方调压器通用流量计算公式,介绍了三维激光流速仪、热像仪、连续配气等先进设备。 本书是燃气检测
全书分三个模块,共十八个单元。模块1为 室内采暖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室内热水采暖系统,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及附属设备,室内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室内蒸汽采暖系统;模块2为 供热管网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集中供热系统概述,室外热水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热水网路的水压图和定压方式,热水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及供热调节,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及系统的主要设备,供热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模块3为 供热系统安装 ,主要内容包括:管子的加工及连接,管道阀门与支架安装,室内采暖系统和室外供热管网系统安装的程序、方法、技术要求、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防腐与绝热施工要求与方法,设备起重、吊装、搬运的基本知识,施工安全与防火技术要求。 本书可作为土建类高职高专学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智能
供热、供燃气管道安装是建筑安装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供热、供燃气管道选材与安装技术为主,融合了部分专业基础知识、施工技术规范、技能操作和施工组织知识等众多内容,内容涵盖了管道设计、管道施工、管道工操作等多方面的内容,重点讲述了中、高级管道工程技术人员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中、高级管道技工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工程管理人员、概预算人员应掌握的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对近年来管道安装工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也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集多种功能为一书,是一本适用范围非常广的实用专业技术书籍。
本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燃气空调的*技术成果,介绍了燃气空调种类、发展燃气空调的意义,以及我国燃气资源概况与国内外燃气空调的发展概况;燃气基本知识;燃气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种类、工作原理、型式与结构、机组特点与选型要点:燃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选型要点与经济性评估;燃气锅炉的基本特征和性能指标、结构特点、选型要点、自动控制与热工试验;热电冷联产的原理、系统与装置、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为了促进燃气空调的应用技术的提高,专章介绍了燃气空调工程应用,详细介绍了燃气空调的工程设计与典型工程应用实例。还介绍了国内外著名厂商生产的燃气空调产品的特点、性能、规格、技术参数。 本书内容丰富、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书,适用于从事燃气空
本书主要阐述了水暖工长应知应会的各种操作规程、质量要求、技术标准以及工程管理等知识。全书共15章,主要内容包括:水暖工程施工图绘制与识读、水暖工程常用材料及机具、管道布置敷设与连接、管子及管件加工、管道支吊架制作安装、室内给水排水及采暖系统安装、室外给水排水及采暖系统安装、消防系统安装、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卫生器具安装、管道系统的试压与清洗、管道防腐与保温、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水系统安装、水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水暖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等。 本书可供水暖工长工作时使用,也可作为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材。
《工程地下水(第2版)》内容主要针对工程建设中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与环境问题,以工程地下水降水为研究对象,从地下水水文参数计算、工程地下水井点降水方法、深基坑工程降水、地下水监测及水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书中内容,给出了部分工程降水实例和习题,并介绍了数值模拟在工程降水中的应用。 《工程地下水(第2版)》可作为大专院校的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防灾、水文学与水资源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工程地下水(第2版)》可作为大专院校的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防灾、水文学与水资源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血脉,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地下管线事故使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但由于客观上存在的管理复杂、埋设隐蔽、维护监管困难等特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面临诸多难题,如数据共享与更新,因此,国内各城市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都会面临一系列实际困难,需要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本书针对近20年来国内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进行总结,并结合昆明市2007年以来开展的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在信息采集、平台建设、更新维护、拓展应用及法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撰写本书对地下管线信息化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分析,为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书可供
本书依据国家*颁布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等标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电气工程中常用公式及数据。本书内容包括:电气工程常用计算公式、供配电常用计算公式、电气设备常用计算公式、建筑照明常用计算公式、民用建筑物防雷常用计算公式、接地接零常用计算公式。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较强,可供电气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学习查阅。
本书从燃气与热力工程施工员的入门基础知识开始,详细阐述了燃气热力工程施工员应知应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书中还适时以 拓展与提高 的形式穿插介绍了燃气与热力工程施工实例及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丁艺在燃气热力工程中的应用等内容。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土方工程,管道设备焊接工程,室外燃气管道系统安装,室内燃气管道系统安装,钢制管道防腐与保温,燃气场站工程施工,供热管网工程测量与土建工程,供热管网布置与安装,换热站工程施工,供热管网保温与防腐,供热管网试验、清洗、试运行,供热管网工程验收等。 本书体例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可作为燃气与热力工程施工员上岗培训的教材,也可供燃气与热力工程施工监理及其他管理人员使用。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5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城市建设研究院、河北吴天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保温管厂、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大连益多管道有限公司、天津市宇刚保温建材有限公司、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天津津能管业有限公司、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金麟、白冬军、杨健、贾丽华、周曰从、张建兴、刘瑾、丛树界、叶连基、闫必行、邱华伟、江彪、于桂霞、郑中胜、牛三冲、张金玲、周抗冰、吴江、胡全喜、冯文亮、高雪、沈
本书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与视图、标准件与常用件、装配图、金属结构件图和焊接图、建筑施工图基本知识、管道的单双线图、管道的剖面图、管道的轴测图、管道施工图基本知识、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图、室内供暖管道施工图、锅炉房管道施工图、室外供热管道施工图、空调制冷管道施工图、管件展开图、自控仪表管道施工图和工业管道施工图等内容。重点是让读者掌握识图的要领,了解一般建筑施工图,能读懂一般管道施工图,并能绘制简单的管道施工图,学会管道施工中的一般施工放样技能。 本书可作为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并可作为管道安装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教材,亦可供一线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的工程设计规范,内容新颖,并结合工程实际,注重施工方法及实践经验,并列举有关的应用实例。全书系统介绍了给排水管道、热力管道和燃气管道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网的维护管理经验。主要内容包括管材、管网附属设备、管道施工、管道防腐、管道保温、管道吹洗与消毒、质量检查、管道工程验收、管道系统维护与施工组织设计。 本书可供从事给水排水工程、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等市政工程建设的工程设计人员、工程施工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师、本科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为《中国市政设计行业BIM技术丛书》之一,由4章和14个附录组成。其中隧道工程、管廊工程分别形成独立章节,按下列几方面内容进行撰写,构筑物形式确定、设计流程、模型系统、信息交换流程、信息交换内容、信息交换模板、应用案例。设施设备构件为独立章节,对模型中构件进行归类,确定每个构件属性,为市政设计行业构件信息库建立提供基础数据。14个附录是本书撰写重点,对各设计阶段交付信息进行归类、命名和详细描述,按照国家交付标准确定信息深度等级,可以作为国际IFC标准、IFD标准、中国《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针对市政设计行业补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