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 十四五 国家消防工作规划,顺应新时代背景下消防安全智能化、动态化的风险评估需求,本书从指标、模型、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重点场所动态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实践。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为概述,介绍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背景和动态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内涵等;第2章主要介绍支撑动态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第3、4章介绍了动态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指标选取及体系优化;第5章为动态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第6章为城市重点场所赛事活动安保力量动态配置与优化;第7章为动态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的研发及应用;第8章对动态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书可供从事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
本书也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科普宣教》公益项目第一项成果。本书计划以四色印刷的科普图书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火灾防范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剖析火灾的危害与成因,全面解读火灾防控的多个环节,从家庭消防安全到企业安全防范,从火灾预警到初期灭火,从逃生自救到灾后重建,呈现了一幅全方位、多层次的火灾防范全景图。通过丰富案例的剖析、科学的原理阐释和实用的操作指南,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科学的火灾防范观念,掌握有效的避险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己、减少财产损失。
在建筑设计阶段采用先进、可行的防灾减灾概念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针对不同灾种的作用进行理论研究,提出关键技术,才能对建筑工程的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减轻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了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实际的应用,本书介绍了特殊建筑的防火理论与技术、复杂建筑的抗风理论与技术、结构抗震改造与加固、地基基础工程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火灾、风灾等灾种情况下灾害防御的基本理论及具体的技术方法,并结合案例介绍了相关技术理论的应用及评价,将为提升建筑工程灾害防御能力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本书是作者对整体研究成果的提炼、归纳和系统总结。全书分为引言及上、中、下篇,上篇为理论方法研究,介绍了系统评估框架,建筑数据采集与建库方法,地震危险性、结构易损性、社会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与模型,加固决策体系,保险制度建立与费率厘定方法,震后应急决策等内容;中篇为系统开发研究,介绍了系统开发平台、关键技术及相关模块开发流程等;下篇为综合应用示范研究,选取典型城市区域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应用示范。
《建筑消防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结合作者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十余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及对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个人体会,并根据现行标准从建筑防火、安全疏散、消防供水、水灭火、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配电、防排烟、建设工程消防相关细节七个方面,对消防技术标准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条文、消防施工过程中容易犯的和不到位之处进行解析,对已建成的难以按设计要求施工的常见问题,列举了一些使之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相同安全水平的变通的整改措施。同时,还介绍了消防安全基础理论和消防科研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建筑消防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可供消防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人员使用,也可供消防监管人员、消防技术咨询人员和消防培训人员使用,还可供高等院校相关师生参考阅读。
石振明,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分会副理事长、国际SCI期刊副主编等职务。长期致力于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与实践。
本书着重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及相关应急救援。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主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城市灾难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厘清城市灾难医学的定义和内涵,同时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的管理体系、物资储备和装备管理,以及救援队伍建设。下篇重点阐述了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技术与策略,内容涵盖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不同灾难情境下救援的技术与对策、灾难逃生与自救的基本方法、危重伤员的诊断与处置,以及灾难医学的心理救援。 本书主题清晰、结构分明。
在全球化的今天,千百年相对稳定的城市形态遭受着巨变,中国许多历史性城市的个性正在丧失。本书选择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为案例进行系统理论研究,整理其历史脉络,探寻其演化机制,剖析其中的规律性和真实性,从而引导和调控人们去进行正确的城市维护整治和更新建设,以保持古城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全书由五部分组成。导言部分阐明本书的选题缘由、概念界定和研究框架;章从保护理论出发,提出运用城市形态学方法对名城演化进行个案研究;第二章对古代苏州结构形态演化进行分阶段论述,揭示其选址思想、营建模式、生长机制以及空间形态的组织方式和要素特征;第三章对近现代苏州结构形态演化进行分阶段论述;揭示其规划模式、生长机制以及空间形态的组织方式和要素特征;第四章对当代苏州结构形态演化进行综合
基于对消防的重视,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各类消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法规、消防规定、消防技术规范、消防技术标准等,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相结合,行政法规与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相配套的消防法制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各行各业开展消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我国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纳入了“依法治火”和“依法管火”的法制轨道。 随着国家标准化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消防领域的标准也在不断制修订,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城市生活的现代化。为解决因标准制修订产生的标准供需矛盾,进一步推动消防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消防技术监督和消防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中国标准出版社选编了《消防标准汇编》(第3版)。 《消防标准汇编(第3版)灭火救援卷》
本书讲述了: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开展,城市特色消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重塑城市特色,许多地方开始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是何原因导致城市色彩规划的失效?色彩在城市特色塑造中有何作用?如何构建一个可操作的色彩规划模式?《从色彩到空间:街道色彩规划》探讨了当前以色彩为核心的色彩规划失败的根源,指出城市色彩规划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设计应同具体空间相结合,并由此构建了街道层面的色彩规划方法,强调以人的感知为目的、以街道色彩空间关系为核心的主题,并强调规划的每一阶段,构建以人为本的街道色彩空间活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