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风貌规划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为切入点,围绕新城风貌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展开研究。运用 问题分析-理论归纳-实证研究-理论总结-实践优化 的方法,结合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总结了风貌要素控制(物质形态控制)的陷阱,对城市文化体验型(公共文化政策引导)的风貌规划控制演进方向做出探索。同时,借鉴现代公共管理学、复杂系统科学、价值论等理论,探索与新城风貌塑造要求相适应的风貌规划管理机制与控制方法。最后结合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风貌规划管理实证研究,从编制管理、审批及实施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风貌规划制度保障、机制创新、程序优化、流程再造的相应观点和具体建议。 本书可供风貌规划及城市规划等专业管理(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学生参考使用。
绍兴传统园林以其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成为江南园林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选题主要研究绍兴传统园林(以古代山会平原地区为主)。运用文献归纳、田野调查、历史学比较法、数字化分析法等方法,通过梳理绍兴传统园林演进历程、收集整理绍兴传统园林遗存、实测或想象复原绍兴历史名园,最终解读绍兴传统园林的造园理念和艺术特色,分析园林空间布局特点,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绍兴园林造园意匠进行比较并分析,总结归纳绍兴传统园林的地域特色。题目拟定为《绍兴传统园林史》,全面展示绍兴传统园林产生、演变、升华、成熟的整个发展脉络,并重点介绍绍兴传统园林中的经典案例。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绍兴传统园林总论”体现风景园林理论与历史的专业性,推进遗产保护。下篇“绍兴传统园林实例(绍兴名园图谱)”以
本书稿基于作者博士论文进行修改,主要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拥有代表性的几处江南山水空间切片,来阐述江南山水的特征、演变脉络和逻辑,以及江南山水演变历程中不断层积形成的江南文化。序和第1章,解释基本概念,并从政治层面以及空间特征层面解读“江湖之远”,2-8章为江南拥有代表性的7处山水切片:鉴湖与会稽山、苏州吴国苑囿山水(太湖、姑苏山)、始宁山居(谢灵运的庄园山水)、兰亭(文人心中的雅集圣地)、建业(龙盘虎踞的帝王山水)、西湖、浙东山水(山水文化走廊,天姥山)。切片的选取以空间为经,以时间为纬。空间即城乡二元结构,“城郊山水”与“乡野山水”,时间即秦汉、六朝及隋唐三个时间维度,也是江南山水的初步形成、高速发展与成熟期。7处山水切片通过山水特征以及传承关系来彰显江南山水的城乡特征与差异以
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编著的《孩儿巷98号民居》介绍孩儿巷98号民居的前世今身、修复过程及保护状况等。该民居的保护,为杭州妥善处理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关系树立了榜样,使人清醒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脉是历史的责任,在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设计师来说,很困难的事情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定的、详细的空间组织形式。格兰特·W·里德著的《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原著第2版)》第二版提供的一些生动、实用的技巧,能把这一转化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使之富有成效。书中提供的方法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得以佐证,为设计思路和方案提供了概念和哲学方面的基础。 本书新版涵盖如下内容: 用新的一章讲述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 简洁的实例展示一系列设计形式的形成过程 数百张详细的图片有助于直观表达各种技巧 自然界中的典型形状揭示自然图形设计形式的来源 超常规的实例激发设计师创新的灵感 网站上备有供读者查看的一些项目 本书新版以十分直观的形式,使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这一转化过程变得简单,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设计过程,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式。里德
对于设计师来说,很困难的事情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定的、详细的空间组织形式。格兰特·W·里德著的《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原著第2版)》第二版提供的一些生动、实用的技巧,能把这一转化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使之富有成效。书中提供的方法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得以佐证,为设计思路和方案提供了概念和哲学方面的基础。 本书新版涵盖如下内容: 用新的一章讲述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 简洁的实例展示一系列设计形式的形成过程 数百张详细的图片有助于直观表达各种技巧 自然界中的典型形状揭示自然图形设计形式的来源 超常规的实例激发设计师创新的灵感 网站上备有供读者查看的一些项目 本书新版以十分直观的形式,使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这一转化过程变得简单,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设计过程,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式。里德
对于设计师来说,很困难的事情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定的、详细的空间组织形式。格兰特·W·里德著的《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原著第2版)》第二版提供的一些生动、实用的技巧,能把这一转化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使之富有成效。书中提供的方法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得以佐证,为设计思路和方案提供了概念和哲学方面的基础。 本书新版涵盖如下内容: 用新的一章讲述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 简洁的实例展示一系列设计形式的形成过程 数百张详细的图片有助于直观表达各种技巧 自然界中的典型形状揭示自然图形设计形式的来源 超常规的实例激发设计师创新的灵感 网站上备有供读者查看的一些项目 本书新版以十分直观的形式,使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这一转化过程变得简单,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设计过程,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式。里德
公共艺术是跨学科的现代城市设计学科,本书整合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系统地建立了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中的概念范畴和研究领域,提供了公共艺术媒介的五个感知形式,从而论述了公共艺术对城市空间的构建作用。书中涵盖了公共艺术展示的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方法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为中国公共艺术设计提供系统性指导和借鉴,并从全球各城市公共艺术的经典案例出发,结合中国公共艺术经验与得失,从公共艺术、媒介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展开论述,围绕公共艺术的媒介感知形式及其展示形态提供详细介绍,为中国的公共艺术助力。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指导下,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城市垃圾处理》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教师参加了编写工作。《城市垃圾处理》由何品晶主编,共分12章及3个附录,主要包括城市垃圾管理情况、收集运输方法、主要处理技术和经济分析等内容。教材附录提供了课程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指导材料,供学校在教学中使用。《城市垃圾处理》可以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指导下,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城市垃圾处理》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教师参加了编写工作。《城市垃圾处理》由何品晶主编,共分12章及3个附录,主要包括城市垃圾管理情况、收集运输方法、主要处理技术和经济分析等内容。教材附录提供了课程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指导材料,供学校在教学中使用。《城市垃圾处理》可以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指导下,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城市垃圾处理》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教师参加了编写工作。《城市垃圾处理》由何品晶主编,共分12章及3个附录,主要包括城市垃圾管理情况、收集运输方法、主要处理技术和经济分析等内容。教材附录提供了课程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指导材料,供学校在教学中使用。《城市垃圾处理》可以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在博士论文《湖南省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空间形态低碳营建研究》的基础上改写而成。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对湖南地区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现状进行识别,依据产业转型方式将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划分为农业型、旅游型、农旅型三种类型,确定了湖南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的主要碳排放源为产居一体建筑;随后对乡村社区不同层级空间形态要素与碳排放的关系展开研究,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空间形态指标对碳排放的影响系数排序,并通过DesignBuilder建立典型模型验证不同建筑空间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的空间低碳营建策略并进行实践探讨。本书能够使读者对湖南地区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空间转型的现实需求与碳排放现状有深入理解与感性认识。本书建立了乡村社区生活空间碳排放的计量方法体
本教材针对风景园林学专业,旨在通过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理论解析与运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行为学科的发展脉络,并熟练掌握,运用于专业领域,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相辅相融。教材面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设计等与环境设计相关的专业。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华表的大体特征、牌楼的大体特征、牌楼样式的大体分类、牌楼的楼顶、牌楼的斗栱、牌楼的匾额、牌楼的花板等。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你的成功的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你绘画及渲染的水准——你将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本书将为你提供大量范图,并教你如何创作具有说服力的示意图,以便向既定的观众清晰、准确、完美地表达你的设计构思。本书作者通过大量当代设计作品,向你展示了很好的传统图像表现方式以及在某些先进的景观建筑公司中所采用的创新技术。新版本的特色包括: ● 包含了设计进程各阶段的图像表现方式 ● 手绘渲染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 内容涉及文字、彩图、场地分析、方案图、施工文件及精美的渲染图、剖面和立面图 ● 275幅全新范围 ● 48页彩图画廊 ● 作品来自近50家知名公司,其中包括Altoon+Porter、Christy TenEyck、Design Workshop、EDSA、EDAW、Lehman Smith Wiseman以及Mesa设计集团。 本书曾经在图像表现技术方面培养了一代景观
本教程面向高校风景园林、环境设计专业的师生和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梳理风景园林GIS的基本知识点,结合具体案例讲解GIS应用方法,并配合数据练习,力图给读者呈现一套实用的风景园林GIS教程。 全书共十章。前三章为理论部分。第一章介绍了GIS的概念、发展与空间数据结构,列举了GIS在风景园林学科中的应用,介绍了本书内容与使用的软件和数据。第二章介绍了ArcGIS10.3的基础操作,包括ArcMap的基础界面、基础操作、符号化、制图布局以及ArcToolbox基础。第三章介绍了空间投影的相关内容,包括空间参考、地图投影以及如何运用ArcGIS进行投影变换与处理。第四章至第十章为数据分析处理部分。第四章介绍了运用ArcGIS进行地形分析的方法。第五章阐述了填洼分析、流向分析、流量分析、提取水流网络、流域分析的方法与步骤。第六章介绍了如何运用ArcGIS进行园路
本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加强规划,塑造优美的城乡环境;重视设计,突出特色。本书是为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形成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局面而编写。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书可供从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人员、城乡规划建设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汇集了北林园林学院多年来较为优秀的约20个古典园林设计作业案例,涵盖多种传统园林设计方法,表现形式包括手绘、计算机辅助制图,线条、色彩等手法。每个案例均附以设计说明,理论性、实践性俱佳。既适合教师教学案例,又适合学生设计参考。将学生引入到传统园林的圣殿,体会古典园林及传统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在当下党和国家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书中内容不仅是园林设计的教学参考,更是一种素质文化的教育,也是对学生们传统园林文化回归的引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态文明与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行。 《中国国家公园模式探索:2016首届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分为国家公园体制与法规政策,保护地体系与国家公园管理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解说与社区发展,国家公园试点与实践五个部分,收录50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