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共三卷,以相地、立基、屋宇营造、园林营建为体,涉及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造石、掇山、借景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 全书以作者的营造经验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宅园和与之相应的园林营建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手法,更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理念,为好园者指明了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蓄幽深、远逸超脱的至高的造园境界。
本书是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曹汛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首次结集。本书收录《陆游〈钗头凤〉的错解错传和绍兴沈园的错认错定》《石涛叠山 人间孤品 :一个媕浅而粗疏的园林童话》等曹汛先生的代表性文章,材料翔实,证据充分,纠正了流传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大错案。 破旧 之外更长于 立新 。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进行了精到的介绍,还将园林建筑纳入艺术的视角加以审视,对园林建筑艺术进行总结,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中国园林的历史脉络、艺术特征和国际地位,奠定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对一些造园名家加以介绍,本书收录的对计成、张南垣、叶洮和戈裕良等造园名家的研究,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的蓬勃气象,议论精湛,见解高妙,从中可领略一代学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的淳
本书综合应用人居环境、文化艺术、空间信息与认知等多学科知识,从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围绕景观的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来解析海派古典园林中的特征密码。全书以??多万字、???多张图片,从整体到局部,从纵向到横向,理性分析了海派古典园林中的复杂性与艺术性??园中园、景中景、画中画、故事中的故事,并探讨叙事系统在空间体验、视觉认知中的价值、规律与评测。本书的创新点在于:系统揭示了古典园林物质空间与文学语义间的关联模式及其组合特点,规避了以往园林研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可言传但不能意会”的分离现象。特别是,本书综合应用了空间句法与视线追踪技术,理性认知与评测园林叙事的效果,使得园林中的隐性信息可视化。这些基于前沿方法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不仅对有效挖掘、传承海派古典园林文化基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从最初利用自然山川,到叠石理水人工造景,运用 移步换景 曲径通幽 柳暗花明 巧于因借 诸多手法,最终达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是将自然 天工 与 人巧 营造相融合达到的最高意境。本书收录了罗哲文先生多年研究中国园林领域的成果,从文献记载与现存园林的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并以故宫内四大花园、北海、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为例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辅以百余幅四季园林实景图片、手绘复原图、平面图、鸟瞰图等,形象直观地展现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是系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读物。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创作庭院作品的实践和心得,分别记录了下来,并从当今的视角审视当初,分享了自己亲自作庭和赏庭的无上乐趣。讲述了日本庭园的抽象和*之美,并且在讲解各个庭园作品的同时,还穿插讲解了各种造园细节和造园技巧,还将庭园与茶道、茶室联系起来,将庭园作为有生命的事物来审慎对待,打造属于庭园的永恒性特质。书中没有对传统的固守和坚持,而是充满了*性的造园方式的解析。这本集造园精华和赏庭心得为一体的小书,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造园和赏庭的态度、胸怀、技巧和乐趣,将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重森三玲的造园理念和精华。
咫尺山林 与 壶中天地 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两个重要特征,分别从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两个层面概括了中国古代园林虚与实两个层面。 咫尺山林 ,即有限空间的自然景致, 壶中天地 则更多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思想内核。本书以典型的清代皇家园林 西苑园林为研究蓝本,以中国传统园林匾额意境感知与实体空间的共构为设问,解构中国传统园林虚拟意境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对应规律与营造理法,并从发展沿革、理法规律、建筑群、单体建筑以及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对比等角度,对意境感知与实体空间的共构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其理论意义在现代景观设计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拓展和展望。为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现代解读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技巧。
园林是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它是一方宜人环境,是一种精神向往,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孕育而成的艺术珍品,它被全世界公认为 世界园林之母 世界艺术之奇观 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本书分为八讲,通过轻松诙谐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插图,对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的时代背景、园林简史和名园轶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设计手绘也随之更新,仅是教授传统的手绘表现技法并不能满足当代设计师的需求。作为一本景观手绘方向的提高类书籍,本书不仅讲解了基本的绘画技巧,还帮助读者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培养设计思维,并通过场景分类讲述不同场景模式下的绘画要点,读者可以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进行专题性训练。通过在设计中注入新的思维方式,使用清新的上色手法,快速提升设计的感染力,给观看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语言通俗易懂,绘画质量上乘,让读者可以做到知识与技能的灵活运用,是一本适合景观园林设计专业在校生、考研学生及在职设计师阅读的书籍。
论古道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志为鉴,可以知得失。修志的意义就在于此。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走向文化强国、生态强国的时代,在行进中,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急切呼唤文化建设,如何深化园林文化,提升园林文化影响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苏州园林风景绿化志丛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我非常乐意为这套即将陆续出版的志稿丛书再序言几句,面对博大精深的园林历史文化,我们要敬畏它,保护它,同时也要利用好,建设好,既为当代造福,也使这些宝贵的财富完整地传给后人。由此,我们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历史就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与发展。2012年即将过去,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刻,在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周年之际,党的十八
作者浸淫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多年,有着很深的对园林意境的审美感悟。本书以晚明传奇中的园林意象为导引,结合曲词、戏文、典故、实景的穿插交融,为读者开启观赏园林的另一门径。全书分六篇,“《牡丹亭》:心扉?情境之始”;“《红蕖记》:山影?水影?船影”;“《西园记》:落花有无情”;“《燕子笺》:似曾相识燕归来”;“《梦花酣》:龙死藕花湫”;“《风流院》:新茧壳,旧情丝”。精选六部晚明传奇代表作,借助丰富的图像(中国传统园林摄影、明清古籍版画)、文献资料、以作者深刻的解读,给予读者轻松、知性的阅读享受。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建筑在整体景观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园林建筑是世界园林建筑中独特的园林建筑,它将自然山水与中国古代民族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景园。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编写。全书共分五章,内容涉及概论、园林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园林建筑构造基本知识、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园林建筑单体设计。编写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广大园林爱好者通过学习,熟练掌握这些园林建筑设计及做法,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工作者和大中专院校园林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筑苑 尘满疏窗: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拾碎》一书基本上是一些建筑文化的拾碎整理,在写作中着重于对建筑文化含义的探索,尤其是对一些非典型类型的建筑、构筑物,还有一些建筑物上重要而特殊的构造辅件,或一些消失、消解的古代建筑类型、名称及其文化进行了必要的整理研究,给予了较多的笔墨。 本书在编纂上采取了一种具有发散性或者类似建筑杂文性质的写作方法,在建筑文献中较多融入历史、考古、文学、绘画艺术及典故趣闻等多方面内容,使其更具有科普性、趣味性,增加可读性。在配图中也尽量多选用古籍文献及古代绘画中的图像,选用部分考古复原和测绘资料,少用或不用照片,以保持原始的古韵。
全球著名风景历史学家为我们讲园林,讲风景,讲世界文化遗产! 《看风景》将带领你了解各种建筑和风景园林的故事和历史,展现全世界20多处人类伟大的园林奇观,如中国的颐和园、圆明园、杭州西湖,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日本的桂离宫和龙安寺等,并有500多幅插图与之相配。像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风靡中国大江南北一样,本书也风靡东西方的许多国家,极富亲和力。作者以一种博学的才识和非凡的想象力,从一种新的角度重现了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
“西方园林史”是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按照西方园林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从古埃及到近代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及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园林艺术风格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典型特征、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助于读者系统地了解西方园林的艺术特点以及蕴含的自然观和思想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读者的专业素养和鉴赏能力,丰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等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城市规划、建筑学、观赏园艺、旅游等相关专业人员了解西方园林的参考资料。
日本园林在设计时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注重园林内在的含蓄,以概括和提炼的手法来象征大自然,在园林的花、草、树、石、泉、池等细节处体现出日本人的自然观。日本园林在建筑、树木、花草、景石组成的风景中融入了诗性的意象要素,充满着浓郁的人情味,体现出幽深、玄秘、淡雅、寂静的风格。 《日本园林鉴赏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日本传统园林的历史、类型和构成,希望喜爱园林设计的读者们能有所借鉴。"
明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长洲人。徵明之曾孙。崇祯中官武英殿中书舍人,以善琴供奉。明亡殉节死。是编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其曰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语也。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大致速以赵希鹄《洞天清录》为渊源,近以屠隆《考盘余事》为参佐。明季山人墨客,多以是相夸,所谓清供者是也。然矫言雅尚,反增俗态者有焉。惟震亨世以书画擅名,耳濡目染,与众本殊,故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所谓王谢家儿,虽复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欤。
本书重点介绍中国园林发生、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评价,是基于 早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教程。该书的作者是我国 位园林专业的院士,专业基础扎实,所以本书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本书涉及从古至今的漫漫造园历史,力求客观地介绍从外在风格形态到内在思想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历程,系统地来认识造园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园林活动的对比来认识其造园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历史沧桑的内在规律,使其具有认知性、思想性、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以培育专业理论素养和达到承前启后的目的。
英国园林世界闻名,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优秀作品不胜枚举,这些著名或是鲜为人知的园林历经了多个世纪的洗礼,依旧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本套丛书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园林作品,系统而全面地介绍16世纪至2 0世纪的英国园林。本书采用了2 00余张精美的照片、万余文字,从构图到内容都经过仔细考虑,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本书的出版不仅向广大中国读者开启了英国园林的大门,而且对从事园林与景观专业的专业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对城市开发建设、环境保护人员以及旅游者也会大有帮助。
你在游览园林时,是否常常走马观花,不知重点?你是否已经去过许多园林,却说不出它们的区别?古人云,“游亦有术矣”,游览园林,自有一套欣赏它的方法。 本书从10个对于园林的欣赏角度出发,引导你发现园林的艺术之美所在。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诗文题对,到造园家对园中布局、空间、路线的精妙构思,细数与园林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书中200余幅全彩插图,从江南到北方,从蜀中到岭南,囊括了各地园林的高清影像,让你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也仿佛身在园中,尽情欣赏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细节。 当然,你 可以将本书当做一位“导游”,实地探访书中所介绍的园林,去直观感受中国园林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永恒之美。
本书是一本专题性随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浅显流畅的文笔介绍了以成都园林为代表的川派园林。是迄今为止部集中而全面地展现川派园林的发展历史、文化积淀、艺术风格以及建造技巧的随笔精品。书稿详细介绍了川派园林的地理概况、文化背景,梳理了川派园林发展的脉络,详细分析了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新都桂湖东湖、罨画池、菱窠等名人纪念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着意介绍了建成仅十余年,“集中而巧妙地将中国古典人文园林的造园手法用东方美学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集大成园林——易园”,简要介绍了芙蓉古城、三利宅院、南阳锦城等现代园林式住宅小区的艺术特色。作者在历数前朝往事、古今变迁之中,在成竹于胸、娓娓道来之中,通过对四川园林具体艺术手法的分析、研究,挖掘其自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造园中
本教程面向高校风景园林、环境设计专业的师生和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梳理风景园林GIS的基本知识点,结合具体案例讲解GIS应用方法,并配合数据练习,力图给读者呈现一套实用的风景园林GIS教程。 全书共十章。前三章为理论部分。第一章介绍了GIS的概念、发展与空间数据结构,列举了GIS在风景园林学科中的应用,介绍了本书内容与使用的软件和数据。第二章介绍了ArcGIS10.3的基础操作,包括ArcMap的基础界面、基础操作、符号化、制图布局以及ArcToolbox基础。第三章介绍了空间投影的相关内容,包括空间参考、地图投影以及如何运用ArcGIS进行投影变换与处理。第四章至第十章为数据分析处理部分。第四章介绍了运用ArcGIS进行地形分析的方法。第五章阐述了填洼分析、流向分析、流量分析、提取水流网络、流域分析的方法与步骤。第六章介绍了如何运用ArcGIS进行园路
张思明主编的这本《生态庭院造景系列:别墅庭院设计》将带您环游优选,领略世界各国不同风格别墅景观的魅力――从法式刺绣花坛到日式坪庭园林,从澳洲的Clewley街花园别墅到美国的康涅狄格州乡村别墅,各种类型的别墅设计应接不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体验现代大都市的世外桃源,探寻人类真正的“梦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