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说明: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以及民政部发布2015年行政区划变更公报,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 本次修订,共涉及一个附录和10条条文的修改,分别为附录A和第3.4.3条、第3.4.4条、第4.4.1条、第6.4.5条、第7.1.7条
本书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及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编写。本书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部分条文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表示,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原意,以便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本图集可供全国建设单位、规划和建筑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人员以及消防监督人员配合规范使用。
本书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结构设计。
此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1)补充规定城镇燃气气源能力储备的基本要求;(2)补充规定城镇燃气气源能力储备方式;(3)补充规定气源方应急供气责任要求,修改规定解决城镇燃气逐日、逐小时用气不均匀性平衡的责任主体;(4)补充规定调峰用气源能力储备规模确定和方式选择的原则;(5)补充规定城镇燃气需气方与供气方签订供气合同的要求;(6)补充规定气源能力储备应保证向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可靠、按需输送并实现供气的要求;(7)补充规定人工制气气源设计产量确定原则;(8)补充规定可替代气源用于气源能力储备时,供气能力、原料储备、气质互换性等要求;(9)补充规定气源能力储备采用地下储气库方式时,地下和地面工程设计应符合的相关标准。本次局部修订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第93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20年6月1日起实施。
本书以总体 安全观为根本遵循,对网络安全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基于《中华人民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体系,以及金融、电力和广电等行业和大数据、密码应用测评等专业近年来的应用实践,系统全面地设计和构建了网络安全评估标准体系。本书面向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网络安全专业测评咨询服务机构的 、管理者和技术从业者,是网络安全 和管理者的履责指引,是网络安全测评咨询服务从业者的实战手册,也适合作为各类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师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300m级高拱坝和200m级高重力坝相继建成,为保障这些大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耐久性,急需准确地认识混凝土材料在动力荷载下的力学特性,提供准确的材料力学参数和破坏准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本书共六章,介绍了近年来本团队围绕动力荷载下混凝土的性能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基本特性、破坏机理和国内外关于动力荷载下混凝土性能的研究现状;动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动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强度变化机理与分析模型;动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本构模型;真实水荷载下的混凝土性能以及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本书可为从事水利、土木工程领域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评价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也可作为水利
近年来的数次地震,特别是2023年2月发生的土耳其大地震,再次表明人类正面临着地震的全面威胁。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汶川、玉树、雅安等大地震,也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传统钢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即使没有发生整体倒塌,过大塑性变形导致的破坏和难以恢复的残余变形也会导致其很难再承受震级较高的余震,修复将花费高昂的代价,付出的时间、材料和人力成本甚至会超过重建。可恢复功能结构因其能够实现强震作用下的低损伤和可恢复目标而成为结构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该结构大震后不需修复,或者只需对局部受损部件进行快速更换便可迅速恢复使用功能,能够承受密集且震级较大的余震,将有效提高广大城镇地区的工程韧性和灾后恢复能力。 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可恢复功能预应力钢结构体系方面
本书以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分类,对各类别茶的国标、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进行整理、配茶样、配图标,并解读。内容涵盖1、术语定义(品名定义);2、产品分类、等级和实物标准样;3、鲜叶质量要求、分级要求;4、产品感官品质特征;5、产品理化指标;6、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包含地图;7、标准基本信息(提出单位和归口单位、起草单位、起草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茶消费者和从业者对于产品标准快速查找,快速看懂,快速了解茶叶品质特点;第二是帮助企业解决对于茶品品质的把控力。
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关于发布 2020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立项计划 的通知》(学标委〔2020〕31号)的要求,由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和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用干式非晶合金铁心变压器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与参考标准,基本规定,材料与结构,选型设计,继电保护,在线监测,智能运维,信息模型,布置和安装设计,防火和通风,施工与验收及有关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书依据防水相关的 规范编写,是对2014年12月出版的《建设工程防水质量通病防治指南》的再版修订。全书共分为屋面工程、外墙工程、室内工程、地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注浆堵漏工程、防水修缮工程八大部分,共列举了71项防水质量常见问题项目。分析了各项防水质量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治理质量通病的措施,具有针对性强、适用面广、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等特点。本书对预防和治理防水常见问题、质量通病具有指导作用,对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具有借鉴作用。 本书可供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材料、安全等人员使用。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地基基础承受建筑结构各种作用,是保证建筑物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本规范是为了贯彻 技术、经济政策,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 、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而制定的标准。为了确保我省地基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通过广泛调研、收集资料,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 和行业有关标准,充分考虑福建省软土地基特性,对软土地区基坑抗隆起稳定验算模式规定以及软土地基土方开挖对工程桩影响分析,修订地基基础技术规范,以便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部门掌握和应用,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本书通过全面比较中国规范与美国规范、欧洲规范,有利于结构设计人员了解和借鉴欧美规范的内容,并从中梳理出自己的见解。本书编写过程中,对于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不作过多阐述,重点针对结构设计人员实际工作中真正关心的问题,结合规范条文进行中美欧规范的横向对比,尤其是对中美欧规范的上下边界及设计结果有重大差异的内容进行重点对比分析及点评,必要时通过实例作进一步说明。本书适合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使用。
为贯彻落实公园城市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实现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规范有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建成人、城、园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关于印发2019年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景园学字〔2019〕27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探索研究,参考国内外政策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公园城市评价,设区市的城区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评价内容及计算方法;5.等级评价。
修订说明: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以及民政部发布2015年行政区划变更公报,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 本次修订,共涉及一个附录和10条条文的修改,分别为附录A和第3.4.3条、第3.4.4条、第4.4.1条、第6.4.5条、第7.1.7条
《建筑规范运用手册》系作者蒋靖生作为建筑师从业数十年的经验和心血结晶,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规范到构造,把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政策法令乃至图集,摘录提炼,分门别类加以整理,进行横向和纵向不同方向的梳理,试图帮助读者通过非常规的思路和另一种秩序的安排,加深对于规范的理解,提高记忆的能力和工作效力。有些规范条文,作者还根据实践工作经验作了批注和点评,对读者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建筑设计师参考阅读,对于刚从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建筑师,能帮助他们从比较理论的课程设计奔向实在的工程设计,帮助他们了解和熟悉繁琐的规范,避免漫无目的的寻找;对于业务骨干,能帮助他们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能;对于房产商、律师、业主……每一个想了解建筑法规的人,浏览本手册,也许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