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行业体系庞大,知识点繁多,随着材料与工艺不断更新,室内设计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应随之不断扩充,提高学习效率也显得非常重要。本书主题为材料收口的细节处理,分为阳角收口、阴角收口、平角收口、灯光四个部分,通过精选室内设计施工中常见、经典的案例加以介绍,为了帮助读者快速地掌握知识点,每个案例都采用逼真效果展示图、三维写实剖视图、三维透视结构图、CAD施工图、文字解析等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即使对不太懂材料、工艺做法,又没有机会常去施工现场的设计师,也非常直观、易懂,可以帮助设计师深度理解和掌握材料收口各知识点,使他们的设计方案更具有可落地性。
《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6隈研吾/建筑构造细部)》主要介绍了日本资深建筑师隈研吾近十年来在材料与建筑构造细部关系上所作的研究与实践。隈研吾在建筑设计和构造细部的推敲上细致而又不羁,从传统的建材玻璃、石材、木材、PC、砖、竹、夯土块到稻秸草、塑料甚至和纸,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建筑精品。《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6隈研吾/建筑构造细部)》图片、线图丰富,实为广大建筑院校师生及设计院、研究所相关从业人员值得收藏的宝贵参考资料。
本书详细讲解了20个“十二五”全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单/群体项目的设计理念、医院布局、外观造型、交通设计、绿色景观、建筑功能、建筑亮点与安全性材料应用等内容。同时,书中特别纳入设计师的经验分享,邀请30余位主创设计师讲述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选择、构思,以及设计的实现。 本书可供建筑设计研究人员、医院管理和基建管理决策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的教材或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建筑审美学: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介入建筑艺术审美的研究,就是试图对建筑的美观做出系统的理论分析。基于此,《建筑审美学: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选择从建筑审美的角度来对建筑艺术问题进行解读。建筑设计不仅涉及建筑物的功能问题,而且还涉及美观的问题。功能问题是有标准可以衡量,但是美观的问题就众说纷纭,在当今的建筑实践中也表现出的混乱。 《建筑审美学: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从哲学和心理学层面来展开建筑审美原则的研究,《建筑审美学: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形而上和心理学上的方法。形而上的方法大多是采用逻辑方法(归纳和演绎)来进行论证和澄清本质与概念,心理学的方法采用认知原理和内省的心理方式来展开研究。 《建筑审美学: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主要论点建立在“注意力
《201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作品集》通过收录该大师近十余年来完成的20个建筑作品,充分展现了这位“新密斯主义者”独到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以及对于材料的超凡把控能力和给予场地及历史的重视;同时也印证了普利兹克评审团对其建筑同时容纳“力量和谦逊、气势和微妙、大胆的公众和私密感”的评价。内容上,《201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作品集》以大量项目图片为主,并辅以精密的技术图和细部节点图,在体现德·莫拉先生建筑手法的同时也深层剖析了其特点和成就,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兼备,具有相当的时效性。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主要内容包括:恋爱中的犀牛、设计表达的卡通化、设计的节省“节省被设计”理念、解放空间成就空间、更精准、更舒适的绿色建筑、“五年前的新人”杂感等。
在旧建筑上方扩建新建筑不仅能使日益显得多余的建筑恢复生气,还能增加新的功能。建筑师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采用视觉设计手段创造影响力、吸引人们的关注,并在更广阔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C3建筑立场系列丛书(75):跨越时光的屋顶/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总结了一些打造这类富有历史层次的建筑的设计案例,精选的案例配以翔实美观的图文介绍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
《住宅户型设计图集》按照现行设计规范,分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宅选编了几百幅户型平面设计图,第四章还将风水理念引入户型平面设计中,以供读者参考。住宅户型平面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的基础,是住宅工程项目策划、立项的依据,亦是用户选择购买商品房屋的重要参考。
《新农村民居方案通用图集》作者赵连江通过深入了解、分析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广大农民兄弟建房的实际需求,根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编写了《新农村民居方案通用图集》,适用于全国范围。《新农村民居方案通用图集》作者多年从事新农村民居方案设计工作,《新农村民居方案通用图集》是专门为当代新农村建设设计的民居图集。 本图集共设计了49种方案,171个户型,各方案均有效果图、说明和详细的技术指标;《新农村民居方案通用图集》作者通过考察、调研新农村宅基地的大小、房屋所在位置、农民兄弟的基本需求,考虑到既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又要跟上时代的整体步伐,采用了标准化设计,按户面宽将方案划分为5个系列(以轴线计算分别为11.4m、9.6m、8.1m、6.9m和5.7m),便于广大用户对方案进行参照对比选用。 《新农村民居
本书对阿尔瓦·阿尔托的经历作了详细的介绍,深入分析了大师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同时对他的重要建筑作品作了详细的展示和评述,并配有大量图片。希望本书能给建筑初学者和爱好者带来一个清晰、完整而鲜活的阿尔瓦·阿尔托。本书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各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此书聚焦于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西方,正值“现代”运动的兴起和“现代”概念的普及,它们在建筑和设计艺术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伴随着两种对比风格——新艺术与国际风格的出现,建筑与设计领域中的创新犹如百花争妍。在本书中,作者追溯了建筑与实用艺术中现代理念的起源,用近两百帧精选插图,将一个常常令人困惑的时期用崭新的视角清晰地呈现出来。此书既是作者另一本经典著作《现代设计的先驱者》的姊妹版,又更为简明清晰,以平易的叙述和精辟的见解取胜。 n
本书是一奉介绍日本庭园的鉴赏读物。全书以105个口本庭园作为范例,概述了日本庭园在飞鸟?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南北时代、室町时代、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等各个时期的变迁。全书图文并茂,既有对日奉庭园设计思想的阐述,又有其具体的造园手法的表达。
《城市记忆:北京四合院普查成果与保护(卷)》追究了“四合院”称谓的来历,分析了传统住宅在规模、平面组织、功能等方面与宫殿、王府、寺庙的不同,又捎带看看不该被淡忘的其它旧京住宅类型,并非要为传统宅院“正名”,如同一些人愿意将港币叫做“港纸”,将“四合房”和“宅”合起来叫做大家喜欢的“四合院”也无可厚非。但称谓的由来和演变也是一部分历史,混淆视听的认识当有必要澄清。本文片语仅是从一个非正面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增强、丰富、完善“北京记忆”的希望。这是做文物保护、名城保护、建筑史研究工作的人们不应忘记的。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系在国家文物局及中国文物学会指导下的重要学术组织,近三十年来它以传承、保护、发展建筑文化遗产及园林技术,推进外传统建筑学术交流而深受业界拥戴。2011年正值梁思成先生诞生110周年,在中国文物学会批准下,于2011年12月8日至9日召开“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论坛暨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相信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定能成为业内树立新学风,开创新事业的务实创新的学术会议。 建筑学家及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先生(1901年4月20日~1972年11月9日),作为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在朱启钤先生指导下,与刘敦桢先生一道成为中国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驱及倡导者。对他的贡献已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清华大学“梁思成诞辰110周年”时所言:“梁思成先生以其严谨学风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53年,是国家重点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甲级设计研究院之一,至今已有60年历史。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集:建院60周年专辑》精选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多年的设计作品,为实现的工程。以现场照片、设计图纸及设计理念为主要内容,文字采用中英文双语排版。
《建筑的未来(日本新建筑 中文版)》的主题是“建筑的未来”,收录有18个能够代表未来建筑的很好项目,这些项目图文并茂,向读者展示了建筑的时代感与创新,未来的建筑,在重视项目的功能性的同时,对环保材料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具有时代优SHOU选性。 因此《建筑的未来(日本新建筑 中文版)》汇集的项目皆为具有时代前瞻性的建筑,能够为广大建筑师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安东尼·高迪·伊·高内,于1852年6月25日出生于里思。父亲是弗朗西斯科·高迪·伊·萨热,母亲是安东尼娅·高内·伊·伯特朗。在里思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10年后,1873年他到巴塞罗纳大学科学系学习建筑。1878年1月完成学业,1878年3月15日获得毕业证书。 还是建筑专业学生的高迪,同其他人一样,已经开始在建筑师工作室工作。例如:在约瑟夫·弗特埃尔工作室,他协助完成后来在巴塞罗纳施的最伟大的设计之一“帕克·德拉·斯坦德拉(theParcdelaCiutadella)” 他首次独立完成的作品是普拉萨·兰尔工程设计的灯柱以及为穆罗拉·德玛工程设计的照明系统。两项工程都位于巴塞罗纳,项目由玛塔罗的工人协作完成。 经历了多次修改的未完成设计,位于阿斯特哥的主教教堂;还有位于利昂的公寓大楼——被世人称为“珍藏珠宝”的房子。1883年回到巴塞罗纳后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系在国家文物局及中国文物学会指导下的重要学术组织,近三十年来它以传承、保护、发展建筑文化遗产及园林技术,推进外传统建筑学术交流而深受业界拥戴。2011年正值梁思成先生诞生110周年,在中国文物学会批准下,于2011年12月8日至9日召开“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论坛暨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相信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定能成为业内树立新学风,开创新事业的务实创新的学术会议。建筑学家及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先生(1901年4月20日~1972年11月9日),作为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在朱启钤先生指导下,与刘敦桢先生一道成为中国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驱及倡导者。对他的贡献已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清华大学“梁思成诞辰110周年”时所言:“梁思成先生以其严谨学风,
《设计家》编写的《中国新文化空间设计》在编辑形式上,注重作品的完整性,从建筑环境到建筑外观到室内空间,包括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模型、效果图、实景照片等图片资料,并附有记录作者创作思路的文字说明,内容翔实,参考性强。希望为当下中国政府决策者,建筑规划设计研究、实践从业者,文化事业投资者等相关群体,提供一本既有研究价值又具实用性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