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为以广泛社会需求、宏观经济与技术趋势为背景,以用户为中心的广义整合产品开发提供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指导。该书是JonathanCagan教授和CraigVogel教授在2002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创造突破性产品:从产品策略到项目定案的创新》基础上,更新或增加案例之后的再版之作。新版对服务和交互设计等前沿领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增加了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案例,它们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书中所介绍的理念、方法和工具。
《建筑师实践手册·建筑师工作室手册:初步设计的经验法则(原第3版)》将复杂的工程和建筑规范的信息化为简单的形式和立体的近似方法,有助于与初步设计勘察很好地结合。在介绍如何作好可靠的初步设计的同时,可作为随后更为详细的设计展开及技术磋商的现实基础。 全书共六章,分别介绍了运用建筑规范进行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备空间设计、日照设计、出口设计及满足高度和面积的设计。书中配以图表和表格,条理清晰,便于查找,可作为工作手册使用。 《建筑师实践手册·建筑师工作室手册:初步设计的经验法则(原第3版)》可供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土本工程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山崎 亮通过归纳整理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从事社区设计的约翰 罗斯金、威廉 莫里斯、阿诺尔德 汤因比、奥克塔维亚 希尔、埃比尼泽 霍华德、罗伯特 欧文、托马斯 卡莱尔为代表的早期“社区设计”师的思想,作者从英国的社区设计和社会主义者出发,阐述了自工业革命后在英国发生的历史变化,期间以罗斯金为代表的诸位先驱们如何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到社区设计之中,以及这些理念和实践对于例如山崎亮经营的studio-L等当代社区设计工作室和社区工作者们带来的影响和启发。书籍内容详实脉络清晰,包含大量考证和引据,有志于社区设计工作,对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发展历史作为研究英国社区设计发展的历史的参考文献之一,本书收录的内容对当代的社区设计师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这是一本帮你了解建筑的科普书,通过丰富的插图、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了关于建筑的 基本知识。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快速了解建筑的发展史以及各种类型建筑的结构和用途,同时也能提升你欣赏建筑的水平。读完这本书,当你再次见到各种各样的建筑时,将不再只能用“雄伟”“气派”或者“震撼”来形容它,你能知道它属于哪一类,大概建在什么年代,大概的结构,主要的特征,以及修建它的历史背景。从此,建筑在你眼里,将不再是冰冷的,它会变得有温度、有意义,因为它不各种功能,也承载着不断发展的文化。
地产项目中的中国风、中式现代住宅的探索轨迹、现代合院住宅设计问题与思考、情感的回归—解读“中国风”下住宅空间的“中国毅与中国情”、白马非马也—浅谈北京大栅栏地区四合院建筑与传统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异同、深圳万科“第五园”、北京龙湾、北京观唐、市场的需求是创新的源泉—浅谈项目的定位和规划建筑立意的关系、传统新思考—武汉宝安·江南村设计随想、创新设计让传统民居“苏醒”—论“武汉宝安·山水龙城居住区”的建筑及规划设计、“第三种态度”—关于农村生态住宅的思考与实践、德国住宅太阳能供热技术应用规划设计实践、可持续城市社区的模式探讨、有多美、走进庐师山庄—《住区》访谈、城市与环境的再生—日本设计六鹿正治社长访谈、在北京“邂逅”扎哈·哈迪德—体验的流线行设计、唐风之我观、高档大户型住宅设计探讨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建筑中一种常见的建筑类型——牌楼。古老的牌楼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的文物价值,本书不仅简述各类牌楼的由来、功能、形式和装饰等,同时还介绍了牌楼所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一系列中国城市产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实践活动都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未来产业结构有从“二三一”转向“三二一”模式的趋势,这一变化对城市的结构、功能、布局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借鉴国外的经验,工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不论是空间上还是精神氛围的营造上都能为这种模式的转变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