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以散文形式配以輕鬆活潑的寫作手法撰寫,地道又幽默,令人印象深刻。
真理 香港禁止法國鵝肝入口,因為怕禽流感。 「鵝肝的味道是甚麼樣,怎麼才算是好吃呢?」每次發生食物上的問題,必有記者打電話來,煩不勝煩,而當今的都是些小伙子和黃毛丫頭,甚麼都沒試過。語氣帶着禮貌,還可一一詳述,大多數抱着「喂!問你最輕鬆,不必自己找資料!」的態度。 將食物的味道,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需相當的功力。自問不是那種料,我相信的是直覺,不造作,多比較。 鵝肝也只有自己嚐過才知道。我有一個慘痛的經驗,當時年輕,吃了一片不知所謂的。忽然,我聞到一股死屍的味道,差點作嘔。 經過二十年,我沒碰過鵝肝,至到在法國拍戲,住上一段日子,在鄕下吃到好的,才完全改觀過來。
散文以輕鬆活潑的寫作手法撰寫,地道又幽默,令人印象深刻。 本書以「吃吃喝喝」「老友」、「趣事」、「談藝術」分類,蔡瀾深受豐子愷的影響,散文體現「簡要清通」,文字踏實,文章耐讀。他吃喝玩樂、囉嗦鎖事、新知舊友,甚麼都寫,甚麼都寫得鮮活生動,妙不可言,令人嘖嘖稱奇。他向大家展現「赤子之心,熱愛生命,處處看到美,面對一切無常,既來之,則安之」的一套蔡瀾哲學。
選載 掃瞄器 來杭州參加金庸先生的「雲松書舍」捐贈儀式。 飛機抵達時已超過晚飯時間,放下行李準備去吃點東西,但是幾家友人推薦的名餐廳都關了門,如何是好。 從下榻的「黃龍飯店」窗口望下,對面有間建築物的霓虹燈還亮著,似間賣吃的地方,不如走過去看看。 陽曆十月初的天氣,一點也不冷,乾燥的風吹來,很清爽。 哈哈,原來杭州市還是活躍著的,酒店周圍有四五家大餐廳,客人在笙歌,都是所謂的個體戶開的。這個名稱給人錯覺,印象中的「個體」,是間夫婦開的、小巧玲瓏的飯館,豈知為一座座巨大平樓,顏色繽紛,掛滿燈飾,外形像夜總會的大餐廳。 走進一家,裏面裝修得富麗堂皇,玻璃水箱中裝滿龍蝦、蘇眉、大蟹,比香港的海鮮館,選擇更多。
散文以輕鬆活潑的寫作手法撰寫,地道又幽默,令人印象深刻。蔡瀾的散文確能體現「簡要清通」,文字踏實,文章耐讀。他吃喝玩樂、囉嗦鎖事、新知舊友,甚麼都寫,甚麼都寫得鮮活生動,妙不可言,令人嘖嘖稱奇。
謎是我們的國粹,誠屬雕蟲小技,但卻一直獨放異彩。 其所以會富有情趣,在於製謎者必須絞盡腦汁,猜謎者必須搜遍枯腸;而我們一貫的文化傳統,有構造特殊、形音義齊備的優美文字工具,更使「雅俗共興,老少咸歡」發揮得淋漓盡致。 謎,不斷的爭奇鬥勝,格式不斷的創新,也就永遠成為我們文化傳統上的奇葩。 本書分五章,簡單扼要從我國文人作謎的起源、流變,一直談到民間所謂燈謎的勃興與發展──也就是從謎的歷史談到實務。書中引證、舉例極多,而且每每夾帶著深入淺出的分析。可作入門書讀,對謎的意義(特徵)概留印象,對謎的結構(格式)加深瞭解;亦可作參考書讀,以增進製謎的技巧和猜謎的雅致,共同為弘揚國粹而娛樂。
蔡瀾 祖籍廣東潮州,出生於新加坡,從小住在戲院樓上,自小受電影熏陶。 16歲離開新加坡,到日本留學專攻電影,蔡瀾長期在《壹周刊》及《蘋果日報》撰寫專欄。1980年代起至今出版逾二百本著作,種類包括遊記、人物、食經、笑話、人生哲學等,其中以飲食文章為讀者所認識;與查良鏞、倪匡、黃霑被稱為「香江四大才子」。新一輯電視節目《蔡瀾亞洲一樂也》亦正在亞洲電視播放。
散文以輕鬆活潑的寫作手法撰寫,地道又幽默,令人印象深刻。 本書以「電影、電視」、「讀書」、「新玩意」和「身邊事」分類,蔡瀾深受豐子愷的影響,散文體現「簡要清通」,文字踏實,文章耐讀。他吃喝玩樂、囉嗦鎖事、新知舊友,甚麼都寫,甚麼都寫得鮮活生動,妙不可言,令人嘖嘖稱奇。他向大家展現「赤子之心,熱愛生命,處處看到美,面對一切無常,既來之,則安之」的一套蔡瀾哲學。
紅雞蛋 小時,遇到生日或親戚們的結婚,都有紅雞蛋可吃。 味道真好,也並不完全因為當年經濟不佳而窮開心,那時候的雞是在花園亂跑的,蛋的味道還不錯。自己家裏做紅雞蛋時,母親一吩咐,我們就到附近的書店去,買一張寫春聯的紅紙。 雞蛋一烚數十個,要煮多少時間才全熟 ?有經驗的母親,從未失手。把很燙手的雞蛋浸在冷水裹,撈起,用紅紙把雞蛋擦乾,已經染得通紅,當然,雙手也是同一個顏色。 把殼剝開,蛋白也紅了,吃進肚會不會出毛病 ?老人家說不要緊,中國人已經用這個方法幾千年了。 有些人喜歡吃蛋黃,有的只肯吃蛋白,孩子們多數就那麼吞下,不管黃與白。長大了,有點要求,要撒點鹽才覺夠味。 更大一點,沾醬油,老抽生抽皆宜,或者,在吃到第三個時,要些辣椒醬才夠刺激。 愛上白烚蛋,早
选載 的士樂 香港的的士,沒有一定要給小費的習慣。其實香港人靈活,做甚麼都不必刻板地去規定。我通常會付小費的,拉長著臉那一天也會給五至十個巴仙,醉後或心情愉快,手頭更闊。 給小費的神髓在於不必要對方說謝謝。 要是以期待別人感激流涕的心態去付錢,那是天下最自討沒趣的一件事。 如果你是那種人,我建議還是小費一個子都不給的好。不過工夫要做足,那便是準備好許多銅板,按照咪錶上的數目正確地付出,對方雖然常做一個「你這個人怎麼那麼孤寒」的表情,但總不致出口大罵。 錶跳到十四塊八毛的時候,乖乖給十五元好了,多要回兩毫子也惹人討厭的。 一般上來說,廣東人的個性實事求是。不會敲你的竹槓,要是你多給了他一些,他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