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賞的書籍,內容描述岩井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藉由親手製作小玩具,來促進親子之間的互動。而其中也記錄了作者岩井俊雄在經過2、3年來不斷的摸索後,為女兒小卡蘿所創造出來許多東西,岩井夫婦也藉由這些親子互動,把他們對於小女兒的愛,藉由書的內容表露無遺。在這個忙碌的社會裡,父母親與小孩子之間的互動,或許大多建立在物質的供給上,雖然這也能讓小孩子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但是對於親子之間卻缺少了一種精神的交流。因此,藉由這本書的內容,讓現代的父母可以重新思考如何增進親子間的情交流,進而使小孩子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成長,能夠在快樂又充滿愛的經驗中,獲得金錢所無法給予的滿足感。
孩子怎麼這麼膽小、不合群、愛頂嘴、丟三落四、 動來動去不專心…,再三叮嚀、大聲斥責都不管用? ──原來孩子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 請觀察孩子是否出現以下行為: □ 常常跌倒?怕高?怕盪鞦韆?不太敢上下樓梯? □ 總是跑來跑去、動個不停?沒有一刻是安靜的? □ 吃東西搞得到處都是?輕輕碰一下就暴跳如雷? □ 寫功課常漏抄?寫反字?不合群又動手打同學? 感覺統合正常的孩子,就能正確接收、理解、整合周遭環境的各種感官訊息,並做出適當的反應,讓孩子足以應付「生活常規」、「人際互動」和「課業學習」! 專業醫師及職能治療師分享臨床應用的30種好玩又有效的感覺統合遊戲,讓孩子不迷糊、變專心、好人緣、有自信、愛學習! ☆ 15種感覺統合檢測表,快速找出孩子的問題
許多父母期望孩子學業成績優秀,不時督促他們用功唸書,課餘也不忘送孩子補英文、數學、上才藝班,但是,如果孩子沒有好體力維持清晰的頭腦,沒有強健的身體持續學習的效果,補得再多,也是枉然。而想要幫助孩子擁有好體力的*捷徑,就是「跑步」運動。「跑步」雖是非常簡單的動作,但其實是一種全身運動,若想跑得快,就必須擁有臂肌、腹肌、背肌、腿肌等,全身的肌肉力量,同時也需要上半身和下半身順利的連動。簡單地說,如果能「跑得快」,就表示具備基礎體力。培養「跑步」習慣,跑得更快、更好,能帶給孩子健康的身體,在運動競賽上獲得好成績,讓他們因此更有自信,甚至扭轉一生的性格。此外,透過練習跑步,孩子還能變得更專注,有耐心,做事不再虎頭蛇尾,好處不勝枚舉。本書作者為專業體能教師,長年指導幼兒至青春期的
產後迅速恢復身材,連服裝師和化妝師,也驚嘆地說:「哇......凱云,你現在身材真的比生小孩之前還好耶,胸是胸、腰是腰,連你那兩塊羞於見人、骨盆外的兩塊肥肉,居然也消了。」 不要以為我遇到的人都大驚小怪,從科學數據來看,連我自己都嚇一跳──產後兩個半月,我不但早已回復到產前的標準體重,而且,竟然比懷寶寶之前還要輕,甚至倒瘦兩公斤! 《鄭凱雲養胎不養肉懷孕育兒經》就是要和你分享我比生之前更瘦、更健康、更美麗的秘密。
陪孩子輕鬆玩出專注力,打好學習基礎! ◆從遊戲中自然養成孩子注意看、注意聽、注意細節的能力。 ◆增強孩子的「持續性注意力」,有助提升孩子的課業表現。 ◆專家臨床治療遊戲公開分享,可改善注意力不足之孩童。 ★ 本系列套書榮獲各大網路書店親子生活類暢銷排行榜。 ★ 受小朋友、家長、老師肯定,醫師、治療師推薦。 〔如何使用這本遊戲書?〕 *用對方法,孩子自然會專心 以「選擇性注意力」概念為出發點,設計出一連串注意看、注意聽、注意細節的遊戲。 *5到10歲以上孩子都適合玩 本遊戲書難度分為易、中、難,本
跟著法國媽媽重新認識妳的孩子,和妳自己! 連虎媽蔡美兒都佩服:真正令人大開眼界! 榮登亞馬遜書店、週日泰晤士報排行榜雙料暢銷冠軍! 在巴黎生了女兒後,美國媽媽潘蜜拉原本認命地以為從此大概就會忙得沒有自己的時間,為了孩子的需求和發展,媽媽的責任重大,一刻都不能疏忽! 可是,當她累得想大叫救命時,卻發現法國媽媽們個個光鮮亮麗、悠然自得。她們在身為母親的同時,顯然並沒有忘了自己也是一個女人,一方面照顧小孩,一方面也保有自我,享受自由。 難道法國小孩自己會長大?別懷疑,法國寶寶兩個月大就能一覺到天亮,因為媽媽聽見哭聲會「等一下」,不是等他哭到累,而是讓他學著半夜醒來了繼續睡(其實嬰兒天生就會,只是需要機會練習)。法國幼兒吃的口副食品不是沒味道的米糊,而是滋
很多爸爸妈妈往往在扶养拉拔小孩长大时都会遇到瓶颈,像是小孩子不服从爸妈的命令去打扫房间整理玩具、对於爸妈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小孩子予取予求像是被宠坏一样、或是对爸妈大吼大叫讲出我恨你或我讨厌你一般的话。作者在《小孩疯狂,爸妈可不能捉狂》一书中想指出父母亲心理层次上的负面思考,往往会造成他们对小孩的抱怨或甚至是诅咒。作者在临床辅导家长时,往往会听到家长说出「现在我终於知道为什麼有些动物会把自己的骨肉给吞了进去」这样的气话。学著当不捉狂的爸妈,除了懂得教养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坦然去检视面对自己负面的情绪和思考。
每個孩子心裡都存在著一個宇宙 河合隼雄以專業諮商經驗抽取童話故事的精神為線索,探索小孩心靈世界,教我們體會許多在生活中看起來普通、細微的情感,體會孩子充滿奧妙的宇宙,也是每個人心靈世界的起點。 每個人心中都有宇宙,卻在長大後忽視了, 不要害怕找出自己內心的宇宙,也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更用心體會孩子的內心世界。 每個孩子心裡都存在著一個宇宙。孩子心裡的宇宙寬闊深邃,大人眼中只看到孩子幼小的身影,卻忘記了那廣大宇宙的存在。大人急著要小孩快點長大,卻扭曲了孩子心中的廣大宇宙,破壞至難以恢復。而這種可怕的行為,偶爾會戴著大人所謂的「教育」或「指導」或是「善意」的面具,因此更讓人覺得無可奈何。 《小孩的宇宙:從經典童話解讀小孩的內心世界》中也介紹了一些孩子遊戲療法
她持續七年的課程「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裡 重要、基本的一堂課,終於出版成書了。 這堂課只談一件事: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什麼樣的父母是愛孩子的? 當孩子想到你時,心裡會出現幸福微笑的,就是。 15個簡單的方法,39個現代人可轉變的觀念, 讓孩子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你的愛,這才算盡了做父母的責任。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不知道。很多孩子都不知道。 小時候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長大就會知道了嗎? 不會,親子關係可能還會更疏離。 因為父母老是用錯誤的方式在表達愛,孩子就永遠不會知道你愛他。 當父母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沒有愛,例如翻臉跟翻書一樣…… 當父母只愛功課好的、有禮貌的、聽話不找麻煩的孩子…… 當父母將自己的恐懼、壓力和期待往孩子身上丟時……
母親張開雙臂,擋住時間的流逝、擋住了所有的眼光,容忍我用慢的速度探索這個世界,容忍我總是做著一般母親會抓狂的事情。於是,我從一個總被老師罵笨的孩子,成了一個教育者。 幼兒園孩子要踩縫紉機做戲服,能做料理開餐廳請爸媽來享用;小學要念唐詩、學道德經、上辯奸論和各式古文,還能動手做魚菜共生,將資源回收物變成令人讚嘆的工藝品;不僅英語比賽得冠軍,科展比賽也拔得頭籌;上課的主題課程,可以用到高中都不擔心程度不足;小學畢業前必須要登雪山或騎單車環島;這個學校的學生,不管是小學部或幼兒園,每天放學後期待的是第二天要上學,討厭的是漫長的暑假,因為學校比家裡好玩多了! 這個學校不僅孩子要上課,爸媽也要上父母成長課,爸媽還覺得自己比孩子收穫更多;孩子要入學,父母必須坐上面談專用的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