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康有為出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街頭。他對這個北歐國度充滿好奇:學校、圖書館、監獄、養老院、醫院、浴堂、理髮店、皇宮、公寓、銀行、造幣廠、議會、博物館、工廠……他甚麼都要看明白、問清楚。 清末一代維新重臣遠涉重洋到了陌生的國度,他怎樣度過在異鄉的歲月?瑞典又如何讓他視野大開,為他的思想增添濃重的一筆?本書是康有為遊歷瑞典時的珍貴記錄,當中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是了解康有為大同思想和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珍貴資料。 這本極具歷史價值的遊記,配有十餘幅介紹一百多年前瑞典城市發展、經濟文化、民俗風情的珍貴圖片,使讀者如身歷其中,體會當時的文化風情。
台灣男人在任何的時代,任何的族群,總是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時代變遷了,新的問題隨著新環境而產生了,但是人們總是在危急的後一刻才肯承認這些問題的存在。這些年來,維持一個家庭的成本是大幅提高顯得吃力了。但是男人們還是以傳統的「美德」來要求自己,結果是看到更多的壓力反應,包括離婚外遇、中年危機、酗酒暴力等。男人陷落在自己自戀的形象所打造成的陷阱裡,即使被困住了還永遠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我想要釐清這些問題,一方面在臨床工作上開始思考台灣男人特有的問題和行為模式,另一方面也想從其他理論裡找到相關的答案,包括社會心理學、女性主義、精神分析和西方男性研究等等。 作者從心理、社會、文化等各層面,探討台灣男人的溝通方式、個人成長、男性氣魄、男人之間的競賽、婚姻中的男人、如何面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