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承中古漢語而來,保留不少古詞古義,但口耳相傳的粵語中常用的大多數非成語,而是表達形象生動的四字詞。本書從狀態氣氛、行為動作、人物稱呼,以及人物性格等方面收集了六類香港常用粵語四字詞90例,附註粵普讀音、詞語釋義,為粵語學習者提供地道的生活語境例句,勾畫並串聯出香港職場、家庭生活中常用粵語四字詞的使用場景,為語言學習增添文學閱讀的親切和趣味,方便讀者理解和使用。
本書為大學粵語教材,主要面向母語不是粵語的人群,在初級和中級課程的基礎上學習不同場合得體的粵語。書中內容取材自生活場景和新聞片斷,分為十課,包括社會民生、公共事務、財經金融、娛樂休閒、升學求職等。每課還包括語法解釋、語音練習和情景對話練習,粵語注音採用耶魯拼音方案,同時附有光碟一張,是課程的全部錄音資料。 本書特點: 1.本書內容取材自生活場景和新聞片段,提供日常生活必須的詞匯,同時提供了大量的語音練習,使學習者可以把所學到的語言即時用到生活中,增強溝通能力。 2.本書是大學教科書,除了講述實用詞匯、對話和語法之外,還總結一些語言現象,介紹了詞匯的語法和語用意義。 3.本書從語用的角度,區分不同的場合,根據粵普對應規律類比誤推,容易受母語干擾的易錯字詞進行語音訓練。 本書在
人類的獨特性是來自先天基因還是後天教養? 愛的本質是什麼?男女差異從何而來? 精神分裂症和同性戀的真正原因為何? 學習與記憶有何關鍵?文化和語言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二○○一年二月,科學家宣布人類基因體中只含有三萬個基因,而不是原先預期的十萬個。這個驚人的衝擊讓某些科學家開始相信,光是基因不足以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我們的獨特性是經由後天教養而來的。於是,生物學界又陷入削足適履的先天與後天爭論中。 廣受好評的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認為,不斷出現的新證據遠比這個迷思有趣多了。後天教養必須依賴先天的基因,而基因仍需要後天的教養才能發揮作用。基因不只是建造大腦構造的工程師,它也會吸收發展中的經驗,對社會線索做反應,甚至參與記憶的過程。基因對人類心智而言,是原因也是結果。 《天性與教養》一
TOKYO2020 解讀東京 54個地理知識帶你探索東京的前世今生 發掘連日本人都嘖嘖稱奇的首都歷史與人文魅力! 無論是看似平凡無奇的地理風景,還是熟悉的地名景點,其實背後都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以及歷史文化的演進。自江戶時代以來便成為日本經濟文化重鎮的東京,是如何從一片荒蕪的濕地發展成世界上具魅力的都市?從江戶到東京,從維新到戰後,本書不僅回顧過去,更展望未來,為讀者揭開大東京地區的發展軌跡與地理趣聞! ★東京地理前線!讓觀光旅遊更添趣味與深度! 東京的都心原本是一片海灣、半島和溼地? 「有樂町」、「青山」甚至「神田神保町」都源自於人名? 染井吉野櫻與東京有何淵源? 23區的區名當初是透過公開徵稿活動決定的? 東京是全世界坡道多的城市? 「山手」跟「下町」的界線到底在哪裡? 全
我國地大物博,種族亦多,各地風俗不同,習慣互異。在秋收已畢、冬藏有待的「中秋」之際,為歡度佳節,所產生的祈神拜月、團圓賞月等的應景活動,亦因各地自有的特色而五花八門,各有千秋。 繼《年趣》、《端午》後,本書是介紹農曆一年三大「人」節 ──《中秋》的專敦,對此民俗節日傳承,有較為深入的縷述。書中插圖豐富,搜集不易;剪紙應景、別具風格;詩文談瑣,文藝氣息濃郁;百歲藥酒方,轉錄自名家 ? 記;從節日所引發而來的趣聞妙事,更能博人一粲。歲時瑣記,彙各地民俗掌故於一書,免翻查搜尋之煩,尤稱捷便。為半世紀來,有關著述中之僅見,爰為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