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者湯麥斯.史塔頓博士(Dr. Thomas F. Staton)介紹一種叫做預覽(Preview)、發問(Question)、閱讀(Read)、重述(State)、和考測(Test)的五步讀書方法。它是經過長期研究和實驗後被公認是一種最有效的讀書方法,也是目前一般美國教師最樂於推薦給學生使用的一種方法。 這本小冊子讓讀者了解學習的過程、記憶的秘訣、和有助於學習的心理因素。也教人如何參與課堂討論。 對讀者來說,在校的大專學生、計劃升學的高中學生、準備參加各項升學和資格檢定考試的考生、講習班的學員和社會上有志進修的人士都可從這本指南中獲得許多寶貴的助益。 教師和家長也可一讀。有一套學習方法的常識,教師和家長就易於明白學生和子女在學習上所遭遇的困難,從而能給予適當的誘導和輔助。
《李東垣藥性賦》是中醫傳統入門讀物之一。該賦收集常用中藥二百四十八種。因該書以「賦」為體裁,實未能把每種藥物的功效、主治詳細列明,只是以一、二句話來概括該藥的主要功用。雖難免掛一漏萬,但「賦」之於藥,朗朗上口,容易記憶,便於應用,是其長期受初學中醫者歡迎的原因。 本書於解說時,先列出該藥的功效、主治,以明其大體。然後重點解說李氏賦中所指的藥用。適當摘錄現代研究成果。簡明實用,本書可作為現行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藥學》的輔助讀物。
《中醫基礎理論》簡稱《中基》,是修讀中醫課程的第一個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中醫學最古老的文獻,列為中醫學四大經典之首,也是中醫課程的必修科目。二者都是闡明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可以說《中基》是《內經》的白話註解教材,而《內經》即是古文寫成的原著,其文義古奧,是初學中醫者感到難讀的原因。 本書作者洪敦耕,從事中醫臨床與教學工作近四十年,學驗俱豐。鑒於初學中醫者,面對《中基》與《內經》大量的篇幅,不知從何讀起,故編寫此書。把《中基》與《內經》的重要章節摘出,分條詳述,使初學中醫者容易理解,容易記憶,便於臨床應用。對中醫註冊考試來說,更是一本難得的參考資料。
本書依照歷史順序,根據先秦兩漢到六朝唐未及遼金元明清各時期文化風貌的主要特徵,闡述中國三千年文明史所留下的著名遺跡,如:先民草創的公社村落,群雄逐鹿的古戰場,綿亙萬里的長城、水利工程的奇蹟,古都的宮觀城垣,複雜多樣的塔樓橋梁,古墓中的藝術世界,石窟寺廟內精美的雕刻壁畫,歷代文化名人的故里舊居,富有詩情畫意的古典園林等等,透過這些珍貴的史實,展示出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所做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