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经验而写成,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物理有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生几乎人手一册。本书还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发行,广泛流传于华裔读者中。作为《现代物理学丛书》之一,本书是其中仍在出版发行的唯一的一部学术著作,每年都重印发行。本书先后做了几次修订,现在出版的是第五版。本书第二版(1990)做了大幅度修订与增补,分两卷出版。卷Ⅰ可作为本科生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卷Ⅱ则作为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本书也是物理学工作者的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卷Ⅰ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的诞生、波函数与Schr6dinger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用算符表达、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表象变换与量子力学的
《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第2版)》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写的,目的是通过该书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流体力学的原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并可以运用的知识。和现有教材及相关图书相比,该书的一个特色是尽量使用力学基本概念并以通俗的方式表述,更易于为学习者所接受。另一个特色是作者专门绘制了大量既精美又保持了科学性的插图,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并有助于对流动的理解。另外,书中还对众多生活中的流动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下落中的雨滴是什么形状的?朝天开枪,落下来的子弹会不会打死人?用橡胶管放水时,捏扁出口为什么会使流速增加?等等。通过阅读该书,读者会发现,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用基本的流体力学知识解释的。 尽管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该书各章节内容仍然基本涵盖了普通高等院校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本书通过有趣的事例介绍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效应。它趣说了有关力学的基本定义、定理,用实例诠释了力的实际应用,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是一本深入浅出、涉及面很广的力学科普书。本书分为9章,从牛顿运动定律和常见的力说起,到生活中常见的力学问题,以及有关人体、工程、天体运行的力学问题,后还介绍了寓言故事中的力学知识。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摒弃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方程描述,通篇只采用了几个必要的简单公式,以辅助读者理解:它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的生活实例,阐明相对复杂的力学现象。本书虽然涉及内容广泛,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适合广大青少年和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种分子模拟方法,它以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数值求解分子体系运动方程的方法,模拟研究分子体系的结构与性质。作为继实验和理论两种研究方法之后,研究分子体系结构与性质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分子动力学模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生物医药等科学和技术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书共11章;第1章为绪言;第2~4章为分子的经典力学模型,包括分子的物理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常用分子力场;第5~8章为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分子体系的运动方程及其数值解,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技巧,MD模拟的统计力学基础、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第9章和第10章分别为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应用、分子力场的构建与
电极过程动力学主要研究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的界面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通过电流时这一界面上发生的过程??电极过程。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至六章)为基础篇,主要阐述“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电极过程的基本动力学性质、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控制步骤及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第七至十章)为应用篇,侧重实际电极过程和电极体系的介绍与分析,包括在化学电源、工业电解、金属表面处理及防护等应用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电极过程和电极体系。
本书为 现代工程力学之父 斯蒂芬 普罗科菲耶维奇 铁摩辛柯撰写的经典著作History of Strength of Materials的中译本。全书浓缩18 20世纪材料力学发展之大成,具有重要的文献与史料价值。著作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为章节,内容涵盖材料力学发展300年间的大事件、大人物,涉及欧洲的早期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书中插图精美、语言流畅,呈现出诸多深奥的经典理论公式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还原出它们的提出场景、演化脉络和应用方式;这些不仅令人茅塞顿开,更有助于我们掌握材料力学学科的整个文脉。
本书是解释日常流动现象,介绍流体力学知识的科普书,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对所涉及的流体力学知识有较为深入的讲解。在对流动现象的解释中努力保证在通俗易懂和科学严谨之间的平衡,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有收获。书中全部插图均为作者在电脑上手绘完成,尽量用图解而不是文字来表达,力求解释清晰又不啰嗦。辅以流体力学一般知识点的补充,以及几个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的小实验来深入理解流体力学的原理。本书既适合广大科学爱好者,也适合专业的流体相关工作者阅读,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专业科普书。
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以力学超材料所展现出来的超常规的新奇力学性能为主线,以不同设计原理和结构研发为辅线,论述力学超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根据力学超材料所调控的模量不同进行分类,结合作者团队对负泊松比和负热膨胀材料的研究,建构了超强低密度,可调节刚度,负压缩性,反胀、拉胀和零剪切模量超常力学特性,构筑了这些奇异力学性能的人工材料及其几何结构,并给出其制备及应用方法,发展了固体人工微结构的一个新方向。 可供机械类、力学和材料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阅读。
本书是为学习朗道和栗弗席兹《理论物理学教程》*卷《力学》所编写的辅导书,是作者在广泛调研相关文献资料和在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多年从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书中每节包含内容提要,内容补充和习题解答三个部分: 内容提要部分概括介绍了力学中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结论; 内容补充部分包括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详细讨论,一些结论的完整导出过程和补充说明,方法和结论在其它问题中的一些应用,与物理学相关进展之间的联系等;习题解答部分给出《力学》中原有习题的详细求解过程,并补充了一些习题以说明相关概念、方法等。 书中还讨论了一些问题的矢量力学处理方法, 注意到了与非线性物理、量子力学等其它物理学分支学科之间的一些关联性。特别是,为了方便读者深入学习和理解有关内容,书中列出了许多参考文献。 本书可
本书是数学天元基金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系列中的一本。 本书以*美的现代数学形式讨论经典力学问题,是适合数学专业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教材,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并由Springer收入GTM丛书,以英文广泛发行。本书已修订为第四版,主要内容包括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三大部分,通过经典力学的数学工具,考察了动力学的所有基本问题。特别是16个附录,使原书的主题更为鲜明: 辛几何与辛拓扑,它们反映了几十年来数学科学在一个方面的发展。这些附录都属于专题介绍性质,是作者和他的学生们在有关方面近年来研究工作的总结。 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的数学力学系大学生、高等院校的力学和应用数学专业大学生、力学教师和研究生使用参考。
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贯通中西的综合性量子力学专著,根据作者20多年来在德国和中国开设量子力学讲座和相关研究成果提炼而成。全书共17章,划分为六个层次:背景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理论问题的新解法,重要专题讨论,扩展到其他学科,联系到**进展和前沿课题。全书注重自身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严谨性、完整性与实用性。将中国传统教材与国外先进教学内容相结合;将量子力学的纵向演化与知识现状相结合;将基本理论问题与相应的新解法相结合;将概念性表述与专题讨论相结合;将应用实践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将基础性知识与**进展和前沿课题相结合。既为教学所用,又适应科研需要。附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综合性例题,便于不同层次读者从中学习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量子力学Ⅰ为前8章,量子力学Ⅱ为第9~第17章。
颗粒物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广泛存在,其物理力学特性与几何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人们对非规则颗粒形态表征的研究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星形颗粒到非星形颗粒、从单一形状指标评价到整体形态重构与评价的过程;在非规则颗粒的离散元研究方面,则从间接模拟几何形态和接触作用向直接模拟转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基于傅里叶级数和球谐函数的计算几何方法的引入具有重要意义。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非规则颗粒形态表征与离散元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为6章,包括:引言;非规则颗粒形态获取;非规则颗粒几何形态重构;非规则颗粒形态评价;非规则颗粒随机生成;非规则颗粒离散元模拟方法。
本书是振动力学基础教程的续篇,可供力学、航空、航天、机械、动力、土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研究型学习的教程。全书共分7章。第一章基于研究型学习需求,提出6个研究案例和12个科学问题作为学习引导。第2章从美学角度回顾振动力学基础教程的主要内容,为学习后续章节提供富有哲理的思想方法。此后几章分别讨论有限自由度系统振动、一维结构的固有振动、对称结构的固有振动、一维结构的波动与振动,构成一个线性振动的研究性教程框架,并解决第1章基于案例中所提出的12个科学问题。
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来在叶轮机械研究中所积累的重要理论方法和设计技术。通过本书的学习将为读者运用流体力学知识分析解决叶轮机械流动问题及开展设计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流动问题的精确解、二维机翼绕流的势流理论及计算方法、湍流统计理论基础、湍流模拟理论基础、叶轮机械流动模型、叶轮机械设计模型、气泡及颗粒两相流模型,以及张量分析基础和曲线坐标系下流体基本方程的推导等。
DC-DC变换器是一种强非线性系统,它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本书是关于DC-DC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混沌控制研究的一部专著,是作者及其课题组历时十年,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做工作的总结和深化。书中系统地阐述了DC-DC变换器的建模、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与控制方法,全面深入地研究了DC-DC变换器平衡点、极限环的稳定性,临界分岔参数值,分岔的类型,产生混沌行为的主要参数及参数区间,各种分岔、混沌行为与系统的稳定性和各种振荡的关系,给出了作者及其合作者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趋势。
流体与流体力学介绍流体的基本性质及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的区别。流体静止时的力简明扼要地介绍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流体运动的描述从运动学角度来分析流体的运动规律。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集中精力理解主要的流体力学方程的推导和物理意义。无粘流动和势流方法对无粘流动的基本方法给予简要的介绍粘性剪切流动主要讨论粘性的作用本质以及处理方法,最后讨论流动阻力这一有趣的话题。可压缩流动基础讨论气体在高速运动时的规律,讨论音速、激波等有趣的话题。流动相似与无量纲数列举流体力学中很有用的几个无量纲数,并简明扼要地介绍它们的物理意义。一些流动现象的分析这一章通过20多个生活中的例子来介绍流体力学的应用,这些例子网上有很多解释,但其中谬误也不少,这里给出的是比较专业的解释。
《分析动力学(第2版)》(作者陈滨)系统、全面地论述分析动力学。除包括有传统的经典内容外,还包括了近几十年来关于分析动力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新成果,其中一部分是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果。《分析动力学(第2版)》共分五章。章是关于约束的研究。本书特别强调约束的研究,并以关于约束数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的研究成果作为分析动力学的基石。第二章是Lagrange力学完整的叙述。第三章介绍非完整系统动力学。本章除介绍了经典的有关非完整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外,还介绍了近年来关于Kane方程的研究。第四章讨论了力学的变分原理。第五章给出了HamiIton力学的内容并以天体力学为例介绍Hamilton力学的应用。每章末均附有习题。本书可作为大学力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教师、研究工作者及工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申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茸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BR》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力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力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力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本书着重讲解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第1章介绍必要的概率统计理论的基础知识。第2章“平衡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是本书的中心,强调了吉布斯的平衡态统计力学公理表述,也特别强调了分布支集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态历经破缺问题。传统统计物理教科书,通常会在讨论统计力学之前简述热力学。本书在介绍统计力学基本原理之后,由统计力学基本原理推导出热力学,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和熵,这是第3章的主要内容。第4章处理无相互作用体系。第5章讨论相互作用体系,收集了一般教科书未必覆盖的一些内容。第6章讨论相变问题。第7章整理了有关传统非平衡统计力学的内容,着重近平衡问题。此外,附录中包含了揉面映射,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探讨时间不可逆问题。
本书由基础理论和商用软件使用方法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流场计算基本概念;模型流场及可压缩、不可压缩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流场网格生成方法;流场计算多重网格法加速方法。第二部分商用软件使用方法,是以广泛应用的商用软件Fluent为载体,通过多个实例介绍商用软件各模块的使用方法。这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流场网格生成模块使用方法;流场数值计算设置方法;计算结果后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