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三条主线:Bose-Einstein凝聚体(BEC),超流体和超导电性。书中首先建立专题的重要概念,然后介绍必要的数学方法。本书从三个主题中最简单的BEC开始,首先全面回顾了Bose-Einstein理想气体的基础,然后详述了磁捕陷与原子冷却技术和稀化原子气体中的BEC。4He中的超流性较难理解,因为它是强相互作用量子流体。本书介绍了超流性的主要物理现象,以及如何从宏观量子相干性与非对角长程序的主要概念得出超流现象。超导电性的理论分步加以阐述:先讨论较简单的London和GinzbergLandau理论及其主要应用,然后推导量子相干态的数学概念和Bardeen-Cooper-Shrieffer(BCS)理论。最后一章涉及较高深的话题,包括3He超流和特异超导体中的非常规Cooper对的证据。本书不需要读者具备量子多体理论的知识,必要的数学概念会在需要处予以介绍。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第二版)》介绍了凝聚态物理学领域中一些方向的重要进展,内容从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出发,由浅入深。全书共十六章,前三章是固体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晶体结构、晶格振动与声子、能带理论,然后是人工物性剪裁和纳米科技、结构与物性、非线性输运现象、晶格非线性振动、锁模现象、磁效应和磁现象、量子霍尔效应、准周期结构、分形结构和分数维、半导体发光和显示、非线性光学材料简介、非共振非线性光学效应、超导和超流。各章内容相对独立,介绍凝聚态物理学中一些进展的基本现象、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第二版)》可作为综合大学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用作参考书,同时可作为高级科普读物。
"近20年,超临界流体技术发展迅速,已由理论研究向工业应用方向发展。 本书是总结超临界流体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工业实践应用的工具书,书中全面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物质如CO2、水的基本性质;详细叙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各工业领域如食品,化工,制药,环保,发电,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每项应用技术都给出详细的工艺参数,以及改变工艺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等;书后附有各种无机物、有机物的临界参数、几种气体——空气、CO2、O2等的热物理性质。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涵盖面广,体现了我国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成果及发展水平,具有非常强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可作为研究人员的案头资料,也可作为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手册和有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及高校教师等的参考书。"
群论源于19世纪近世代数的发展,本质是一门数学。20世纪初,群论作为刻画并系统分析对称性的理论,开始在物理、化学、材料等物质科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群论已经成为近代物理学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之一。 本书基于笔者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多年讲授“群论Ⅰ”课程(该课程重点关注理论基础以及有限群在物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的经验编写而成,系统讲述了群的相关概念以及(有限)群表示论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用一定篇幅介绍了群论在物理学,特别是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本书分群的基本概念、群表示理论、点群与空间群、群论与量子力学、转动群、置换群、李群李代数初步七章展开,表达深入浅出,力求易于读者理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读者在学习与应用之间建立联系,笔者花费了很大精力来组织群论与量子力学这一章的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化学处理技术,内容包括:1、循环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水质的关系、水中硫酸平衡、判断水垢的形式倾向的方法; 2、水冷却器的结构、传热、损坏的原因及其防护;3、水系统中沉积物、腐蚀及微生物的危害以及化学处理技术;4、化学处理常用药剂、配方及其筛选方法;5、化学处理的现场管理及经验。本书力求理论与现场实践经验相结合,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可供水处理技术人员参考,并可供化工厂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了解循环水化学处理的技术知识。
《凝聚态物理学(上卷)》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凝聚态物理学(上卷)》在把握从固体物理学到凝聚态物理学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为凝聚态物理学建立了一个逻辑上合理明晰的概念体系,并对学科涵盖的丰富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全书除一章综览外,共有八编,计三十八章,分两卷出版。本册为上卷。 上卷以综览开头,接下来是前四编。编为凝聚物质的结构,论述晶态物质的结构对称性和构筑原理,并延伸至晶体之外,涉及合金、玻璃、液晶和聚合物等,以及非均质物质;第二编为各种物质结构中波的行为,从论述周期结构中波的传播出发,分别加上准周期性、表面和杂质,以及无序带来的影响,特别强调了不同结构和条件下电子的动力学和输运性质;第三编为键、能带及其它,围绕电子结构这一重要主题,分
本书在把握从固体物理学到凝聚态物理学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为凝聚态物理学建立了一个逻辑上合理明晰的概念体系,并对学科涵盖的丰富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全书除一章综览外,包括八编,将分两卷出版。 上卷以综览开头,接下来是前四编。编凝聚物质的结构,论述晶态物质的结构对称 性和构筑原理,并延伸至晶体之外,涉及到合金、玻璃、液晶和聚合物等,以及非均质物质 ;第二编各种物质结构中波的行为,从论述周期结构中波的传播出发,分别加上准周期性、表 面和杂质,以及无序带来的影响,特别强调了不同结构和条件下电子的动力学和输运性质 ;第三编键、能带及其它,围绕电子结构这一重要主题,分别论述了在不同场合下键和能带途径的有效性,以及在处理强关联电子系统时的局限性,也指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案,进而对纳米结构